“地震预算书”错不在公开,而在底气不足

2011-04-08 02:29山东济南王传涛
观察与思考 2011年4期
关键词:中国地震局雅量防震

山东济南 王传涛

有公开,自然有质疑;即便有质疑,也是建立在公开预算基础上的质疑,地震部门也应该有接受公众监督与批评的雅量与胸怀。

曾在去年首次对外发布时引发公众热议的中国地震局预算,今年又在其官方网站上以预算书的形式进行公开。在这份名为“欢迎您参阅中国地震局2011年公开预算书”的信息文档中,中国地震局介绍了单位人员和今年预算的基本情况,并可点击查看详细的预算书。根据预算书,预算支出的29.08亿元中,用于地震事务支出达到19.59亿多元,比例超过六成。

“中国地震局2011年公开预算书”在网上发布,有两点值得公众期待。一是,地震频发的年代,公众很想看一看,我国地震局到底为地震的防护工作做了哪些努力,这多多少少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安全感上的自慰;二是,现在预算公开是个大趋势,地震局是率先公开预算的71个中央级部门之一,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值得褒奖。然而,当我们打开这份预算书的时候,却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是既有兴奋,也有纠结。

公众的质疑点,主要集中在“地震事务支出多达六成”一数据上。许多网友质疑,地震局用于地震事务支出达到19.59亿元,这19.59亿元都花在了哪里?预测地震有进展了吗?各地震带的新建筑都有防震层了?公众的防震意识提高了?对地震常识的宣传到位了?……像这样的质疑,举不胜举。其实,在笔者看来,有公开,自然有质疑;即便有质疑,也是建立在公开预算基础上的质疑,地震部门也应该有接受公众监督与批评的雅量与胸怀。

要清楚的是,公众质疑的不是公开,而是公开的底气。这个底气,完全体现在细节方面。笔者说三个细节。第一个细节,该预算书文件过大,该文件是一份大小为52.30 M的PDF在线浏览文件,这说明了,在我国网速平均在100 K/秒的现有水平之下,至少需要8.72分钟才能下载完成。另外,该文件配备了大量的彩图插页,这些图片主要宣传地震部门完成了哪些成就,其实,在笔者看来,既然这是一份“预算公开书”,就只提预算数字为好,至于功勋卓著之类的话,还是少些较恰当。

第二个细节,纸介质预算书申请程序繁琐。“如需提供纸介质的中国地震局2011年公开预算书,请点此领取”,点击之后是要填写一份申请表,言外之意很像某城市公车消费预算的公开现状一样—只对申请者开放。问题是,纳税人需要一份打印的政府部门的预算书,怎么就不能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网页公开形式呢?要知道,有时候,程序上的繁琐就是一种程序的不正义。

此外,还有第三个细节不得不说,那就是预算公开的账目细节。该预算书中,有一份长达18页的数字表格,并且,在这份表格的后面,还配有专门的“第三部分:预算项目解释”一目,这着实让公众眼前一亮。然而,当我们看“预算项目解释”时,却发现了许多根本没有解释清楚的内容,比如预算书对“重大科学工程”的解释是“反映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支出”。一方面,这样的解释不像解释,另一方面,对于什么科学工程,花了多少钱,也都没有具体而详尽的说明。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但是,现在的预算公开情况却是,我们既不知道职能部门做成了哪些事,更不知道,哪些钱办了哪些事。不得不说,这样的预算公开,在底气上,还差了许多。

猜你喜欢
中国地震局雅量防震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痴笃意在绘画,雅量成就器局
一种新型折页式防震锤
基于语义分割和空间上下文信息的防震锤识别
自嘲有记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曹操雅量惜才
狄仁杰的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