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
——郑四海

2011-04-08 19:59
湖南农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双季稻优质稻益阳市

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捞箕村农民郑四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等途径种植水稻1627公顷。多次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称号,是湖南省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时间最长(13年)、种植面积最大的种粮大户。

1.从乡村种田能手到全国种粮大户 1998年在益阳市大通湖区南湾湖农场承租106公顷稻田,全部种植优质稻新品种湘晚籼10号、湘晚籼11号,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当年喜获丰收。此后几年,他将种田挣的钱不断投入,逐步增加承包面积,先后在益阳市大通湖区、岳阳市中洲乡、湖北省大冶市建立3个粮食生产基地,至2010年承包面积1627公顷。13年来他累计承包稻田面积近万公顷,粮食生产面积达13330公顷,为国家贡献优质商品粮近10万吨。

2.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为进一步挖掘单位面积增产增收潜力,他虚心向湖南省农科院、隆平高科和当地农业专家请教,并长期订阅《湖南农业》、《湖南农业科学》、《水稻栽培》等科技杂志,不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农机具,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13年来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先后引进推广湘晚籼13号、两优培九、黄华占、湘早籼45号、湘晚籼17号等10多个优质稻、超级稻新品种,并全面实行了抛秧、机插、机耕、机收及优质稻标准化栽培技术,在耕作制度上也由原来的一季稻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双季稻或一季稻+油菜(小麦),使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逐年提高。

3.加大农业投入,全面推广双季稻 为了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郑四海从2008年底开始陆续投入200余万元:添置挖掘机2台,将沟港全部加宽、加深降低地下水位;对原有电排扩容;将田埂、道路全部硬化;并在基地添置5台稻谷风干设备等。将原来机械经常被陷的一季稻田全部改造成了高产双季稻田。2010年大通湖800公顷基地全部种上了双季稻,大灾之年喜获丰收:每667平方米早稻产量440公斤、晚稻产量450公斤,粮食总产达10680吨。

13年来郑四海承包的稻田不但成为了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科研、种业单位的良种繁育基地,也成为了新品种示范田、大面积高产样板田。带动了家乡及基地周边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也带出一大批种粮致富能手和种粮大户。2008年12月他注册成立了“益阳市四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拥有员工7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专业种田能手65人,拥有农业机械140台(套),成为了集水稻大面积种植、良种繁育、农资经营和大米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建有667公顷种子繁育基地,960公顷优质稻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年加工能力12000吨大米加工厂(相知米业)。公司生产的“相知洞庭红”、“相知软米”、“相知珍珠米”、“长相知”等畅销湖南的名牌产品逐步走向了全国。

猜你喜欢
双季稻优质稻益阳市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乐为编纂党史正本献余热——记益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顾问钟明星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益阳市消防支队侧记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益阳市水库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咨询台 要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
益阳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
粮农丰则品种兴:优质稻“黄华占”在湘推广纪实
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