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边的感受与相思
——简评李锦恒的诗

2011-04-09 03:35唐朝
天津诗人 2011年4期
关键词:油漆工滨海新区炊烟

唐朝

受《天津诗人》总编辑罗广才先生之约,为李锦恒的诗歌写个简评。其实正式为别人写诗评,这还是第一次。本来已和广才先生说过,不会写更怕写不好,可罗总说我有推托之嫌,只好勉强应承了下来。

曾有不少诗友让我评诗,皆被我谢绝。一是本人还没有随意评谈别人的本领,二是没有这个习惯,怕评不到位,影响了别人的自我感觉。好在罗总编说,作者是位河南人,是一位在天津打工的诗人,这让我有多少有了些亲近感。

首先要说的是,罗总编这么看重一位在天津打工的外地普通作者,选了这么多诗,作为《天津诗人》“滨海新区诗歌专号”的头题诗作,是有相当勇气的,也是充满爱才之心的。天津的名诗人很多,成熟的作者也很多。罗总这么做,可见他对普通作者的关爱和扶持,是一种和谐大胸怀的诗歌精神,难能可贵,特别值得赞赏,作为一个河南人,感谢《天津诗人》!

纵观李锦恒的组诗,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作为一位80后的打工诗人,李锦恒的诗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情感表达真实自然,意象鲜明,内在节奏急缓有度,很好地展示了作者成熟的人生态度和对人世社会的热爱和思考。其中写天津滨海新区的几首诗,如《外滩 公园》《博物馆》《老码头》《轻轨》是我比较喜欢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场景,作为物象,从时光河流穿过之后,缀映着中外瞩目的滨海新区。作者将它们置于笔下,足以说明在见证了新区日新月异的同时,自己也融入到他乡的生活里了!如“倾一河滚滚东去的海河水/用诗的血,歌的泪/ 一曲相传千年的经典”(《博物馆》),“让我们用渔人号子/唤醒她沉睡的梦”(《老码头》),“是天上飞虹/是神化巨龙(《轻轨》)”等,既写实,又写史;既又有浪漫情怀,又很好地寄托了作者对这块热土的思考和展望。

《搬运工》《建筑工》《筑路工》《油漆工》等诗,可以说是作者的“在场”之作,是作者真实的生活写照与生命体验。作为一个外来的打工者,写这些劳作的下层人物,本质上是一种零距离的生活与生命再现。“没有比双脚更为遥远的道路/没有比汗水更为酣畅的淋漓”(《搬运工》),“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距离和高度的美/同您的身高/花甲的年岁/越来越不成比例”(《建筑工》),“描摹天空的蔚蓝/采撷白云的洁白/提炼庄稼的翠绿/集结秋天的金黄/剥离岁月的斑斓/捡拾时光的风韵”(《 油漆工》)。这些,无不表达了作者对包括自己父辈在内的农民工的赞美,寄托了浓郁的感激之情。诗句飘逸自如,道出了一代代朴实的理想与命运。不可否认,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农民工,远离家乡,给我们城市增加了高度,添亮了色彩。无疑,我们的诗歌应该对他们进行关注。

写故乡的几首如《桃花》《桐树》《炊烟》《阳光》《村庄》等,更能看出作者自如的诗意表达。作为生养的乡土,对作者来说,不管走多远,都是带在心上的,融化在生命意识之中的。因此,对乡土乡情的怀念,往往成为诗人们的自然选择。“那些柔软的情节/如雪,在梦里/触手可及,带着惊喜/在三月的风里/燃烧。与我对视”(《 桃花》),这场景,是作者难忘的,于生命,于人生,于美的感动。“在他乡,怎能抵挡/你温馨的牵挂/再次注意你,在梦里/走在童年 ,望着你的花”(《故乡的桐树》),“炊烟可以自由散去/根在故乡的天空中/根在故乡的土地上/根在故乡房屋与房屋的缝隙间”(《炊烟》),“在异乡,我用诗歌犁开岁月的肌肤/一些夭亡的语句,如同遗落田垄的麦穗”(《守望,抑或怀念》)。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也可能成为他劳作之后温暖的慰藉。这种对故乡的相思,其实就是作者内心最美最真实的人性色彩,读之,让我感动。

第一次读到李锦恒的诗,恕我寡闻,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但我此刻是欣喜的,作为80后的打工诗人,他的感受真挚而饱满,诗意的表达和气场的提炼舒缓而节制,想象新鲜,诗句活跃;最难得的是从文字中看到的那种朴素的情怀,于生活,于诗歌。

2011、6、24 郑州

猜你喜欢
油漆工滨海新区炊烟
天津滨海新区 率先建立防返贫资金池
梦里炊烟
罐子里的油漆工
天津市滨海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与应对之策
太阳是个油漆工
睡在炊烟里的等待
出走的炊烟
天津市滨海新区粮食局 创新机制加强监管
心静听炊烟
第三选择思维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