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盲区冲洗腹部切口对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1-04-09 09:37王胜
河北医药 2011年14期
关键词:浅部弥漫性腹膜炎

王胜

在手术过程中,腹部手术切口比较容易发生感染,从而进一步引发手术结束之后切口的化脓[1]。无盲区冲洗预防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方法在普外科手术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但由于具体方式不同,因而临床效果也常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我院对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弥漫性腹膜炎患者122例中的61例采取了无盲区冲洗方法预防弥漫性腹膜炎手术腹部切口感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2例,男69例,女53例;年龄10~69岁,平均年龄51.7岁;阑尾炎穿孔68例,消化性溃疡30例,肠穿孔19例,绞窄性肠梗阻5例。在手术过程中均确诊患者伴弥漫性腹膜炎,手术切口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排除妊娠、糖尿病、免疫功能障碍等相关临床手术禁忌证患者。122例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观察组应用无盲区冲洗方法,对腹腔、腹壁肌及皮肤三部分分别予以冲洗;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方法行腹腔冲洗,2组均以0.9%氯化钠溶液及0.5%甲硝唑溶液行冲洗,对术后2组腹部切口感染情况予以分析总结[2]。(1)对照组:于手术结束之后清除患者腹腔脓液,以0.9%氯化钠溶液及甲硝唑溶液行腹腔冲洗,将100 ml左右的甲硝唑溶液置入患者腹腔,缝合腹膜及各层组织;(2)观察组:行腹膜缝合后,以0.9%氯化钠溶液及甲硝唑溶液行切口、腹壁肌冲洗,缝合各层组织,于皮下组织及皮肤缝合之前,以0.9%氯化钠溶液及甲硝唑溶液冲洗。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缝合切口时更换手套、器械,手术治疗前、后应用甲硝唑、头孢曲松钠等相关抗生素。

1.3 切口感染标准[3]

1.3.1 浅部切口感染:切口范围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之内,术后约72 h切口存在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可以视为浅部切口感染。对于针眼部位的轻度炎性表现、微量分泌物以及缝合部位存在脂肪液化等现象不视为切口感染表现。

1.3.2 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存在一定相关性,累及较深软组织的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8.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浅部切口感染2组(3.28%);深部切口感染3例(4.92%);对照组中,浅部切口感染7例(11.48%);深部切口感染15例(24.59%);2组在浅部切口感染及深部切口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切口感染原因 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其腹腔内部的脓液相对比较多,手术对患者腹部切口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从而进一步引发了手术结束之后切口部位的感染情况。依据临床相关资料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发生率为29.7% ~36.9%[4]。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条件通常要求存在一定数目的致病细菌。研究显示,常人在感染了约7.5×106葡萄球菌时方可形成皮下感染[5],弥漫性腹膜炎同样如此,因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致病细菌数目,对于有效的防止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无盲区冲洗对于预防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影响 腹部相关解剖结构由外向内可以大致分为皮肤、皮下组织、肌层以及腹腔四部分,皮下组织与肌层之间通过深筋膜相分离,肌层与腹腔之间通过腹膜相分离,从而形成了各自封闭的结构。保持腹腔洁净对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要进行腹腔充分冲洗,通常情况下,所应用的0.9%氯化钠溶液剂量需满足200~350 ml/kg,冲洗范围要涉及腹腔细小空隙。由于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其腹腔内部的脓液量相对比较大,体型相对肥胖、需行腹腔探查扩大切口的患者,采取各种相关措施对其切口予以保护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该类患者相对比较容易遭受自身性肠道致病细菌的感染,因而在手术结束之后,其切口需行反复性冲洗。在本文所研究的122例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当中,对照组浅部切口感染7例(11.48%);患者为深部切口感染15例(24.59%),均显著高出观察组患者的浅部切口感染率3.28%及深部切口感染率4.92%,由此可以看出,忽略腹壁肌和皮肤的冲洗对于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有着相对较大的影响,因而在闭合腹腔之后,0.9%氯化钠溶液及甲硝唑冲洗肌层及深筋脉能够较好的降低致病细菌数目;闭合肌层之后,行皮下组织、皮肤冲洗,能够更好的减少残余细菌数目。

3.3 甲硝唑冲洗对于预防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 临床相关资料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主要为厌氧菌及需氧菌的混合型感染,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其厌氧菌感染率通常可以高达97.5%[6],因而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积极防止厌氧菌的感染,对于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甲硝唑对于厌氧菌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不容易发生耐药性,可以显著降低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因而在手术过程当中,对腹腔、腹壁肌及皮肤三部分分别予以冲洗之外,合理行甲硝唑的局部应用,可以更加有效的预防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

本文通过对我院122例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不同手术切口冲洗方法的临床效果予以对比分析得出,无盲区冲洗对于预防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腹部切口感染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1 张亚英,沈黎,李春红.外科切口感染调查与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9:236-237.

2 黎沾良.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胃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7:70-72.

3 郑兰东,李灵霞,王贵红.卡那霉素及多黏菌素B腹腔内保留灌注和切口灌洗预防腹腔和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09,8:168-169.

4 钟国伟,林国球,王模堂.甲硝唑注射液手术中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疗效分析.当代医学,2007,7:15-17.

5 刘崇清,陈开,幸天勇.复杂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133例的防治.四川医学,2010,5:28-29.

6 卢欣,赵玉沛.局部应用抗生素的新进展.中华外科杂志,2009,1:68-69.

猜你喜欢
浅部弥漫性腹膜炎
更 正 声 明
内蒙古巴林左旗白音诺尔矿田腰尔压锡矿浅部标志带特征及成矿预测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新汶矿区构造复杂区域煤层赋存探查研究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