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文化的哲学思考

2011-04-10 06:19周作斌
湖南水利水电 2011年1期
关键词:水电精神建设

周作斌

(湖南省南津渡水电站 永州市42500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构想。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被称作第二只“看不见的手”的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70~80年代问世以来,在短短的20年就风靡全世界,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

水电文化,有着一般企业文化的普遍性,更具“水”与“电”这个特殊性。本文笔者从哲学的角度对水电文化进行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对水电文化建设能产生参考作用。

1 透过现象看本质,走出水电文化的认识误区

企业文化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研究和宣传一直是时冷时热,尽管党的十四大就提出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并把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直到十七大才把文化建设当作重要的“软实力”系统地提出来。因此现状仍不尽如人意,许多企业至今对企业文化理论仍然是迷惑不解或一知半解,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主要有:

(1)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容上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被弱化,所以企业文化也就没有多大必要。

(2)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根源在于我们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讲话中或所谓的经验介绍材料里谈企业文化必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而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什么运动队、文艺队等一律称为企业文化,于是乎上行下效,以讹传讹,导致许多员工说起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

(3)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许多企业从厂部到班组,从办公楼到工作现场,到处都悬挂或张贴诸如 “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看起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

(4)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不少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基层,每月或每季乃至每年按此考核,兑现奖惩,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了。于是在许多企业里,把一些规章制度、文明用语成文装册,隆重推出之后就成了企业文化。

(5)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许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漂亮的厂徽、整齐的厂服、鲜艳的厂旗、雄壮的厂歌,仅此而已。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而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它决定现象,并且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而现象总是这样那样表现着本质,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上述种种对企业文化认识的偏差,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只看到了企业文化的载体,因而实际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对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是片面地理解,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对实际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走出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水电文化做到有的放矢,方向明确。

2 理清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搞好水电文化的内外结合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以及外因作用效果大小;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它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水电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既要聘请专家策划指导,更要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创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更需要有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水电文化建设更是如此,水电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电文化建设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集中地反映了水电行业的文化特征。如近年来,湖南水电行业就形成了富有湖南水电特色的“两抗”文化,一是1998年形成的抗洪精神,二是2008年形成的抗冰精神。如今“两抗”文化已经在三湘大地的水电企业生根、发芽,成为水电职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水电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形成他们的共识,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长此以往,优秀的水电文化必将脱颖而出。

水电文化要以水电企业内部的“人”为出发点,挖掘水电企业的自身潜力。水电企业具有生产的严密性、技术的复杂性、产品的公益性等特点,它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于一体,拥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职工教育,以提高水电职工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培育企业精神的形式,融合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水电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观念,最大限度地激励水电职工敬业爱岗,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水电文化建设中去,切实把水电文化贯穿到水电生产与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全面推动水电文化建设。

水电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把人看做是最宝贵的,以人作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把满足人们的需要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水电文化的核心内容,把能否给员工提供一个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否给人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作为衡量企业优劣的根本标准。要注重在水电文化建设中营造一种亲密、友善、信任的组织氛围,有效地避免从政治视角或从经济视角实施企业管理的负效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使水电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与水电企业的总体目标真正融合,使他们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使员工个体得到全面发展,创造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水电文化要注重外力的引入。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策划指导的方式,尽快提升水电文化的品味。在这方面,湖南省南津渡水电站作了一些先期探索。湖南省南津渡水电站在2004年创建成为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2006年创建成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后,2007年他们在内部进行了水电文化建设的反思和重建工作。在考察学习省内外水力发电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与做法后,聘请专家学者对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诊断,随即又邀请中南大学专家教授对全站管理人员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讲座辅导,并帮助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策划设计,在有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全站干部、员工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湖南省南津渡水电站已经成功地创建了“以管理为核心的厂区文化,以和谐为核心的社区文化,以美学为核心的家庭文化”的“三位一体”的南电文化体系构架,其水电文化建设受到水利部、湖南省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3 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注重水电文化的行业特性

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各方面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二者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哲学原理对于我们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水电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也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水电文化只有表现出自己特色的个性色彩,才有吸引力,才有生命力。

要把握水电特色,注重行业文化建设。在水电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把水电企业文化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外进步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并且针对水电行业产品、管理、生产和地理的特殊性,将水电文化的范围,从水电生产的传统产业扩展到水电综合开发上来。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该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地吸收。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水电行业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这样才能做到水电文化与企业目标的和谐统一,才能适用企业的和谐与发展。

要结合水电企业的行业特性,重视水电文化个性发展。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水电文化必须具有水电行业特色,要集中反映水电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渊源和延续历程,必须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否则,就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的经营宗旨、奋斗目标和精神风貌,更谈不上建立水电文化。

4 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铸造水电文化之“魂”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告诉我们,在诸多矛盾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矛盾两方面中,要着重把握其主要方面。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手指按十个跳蚤”,到头来什么矛盾也解决不了。这一哲学思想要求我们在水电文化建设中,必须重点把握水电文化的主要方面,突出水电文化的灵魂铸造。

企业文化理论博大精深,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从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民主、企业教育到企业行为、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哪一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笔者以为,在水电文化的诸要素中,必须抓住水电企业精神的塑造这个中心,这是水电文化之魂。只有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才能“纲举目张”,才能集中精力建设好优秀的水电文化。就如何塑造水电文化之魂,在具体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精心提炼,严肃确立。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每个时期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以及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不同,都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取向,因而每个时期的企业价值观就可能不同,这样,企业就很难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共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塑造水电文化之魂的时候,首先要对水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提出“团结、进取、求实、拼搏”这样没有任何本企业鲜明特征的所谓的“企业精神”,而一旦提炼出了水电企业精神,就必须予以严肃确立,使全体员工对水电企业精神有一种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实践水电企业精神。

(2)大力宣传,深入人心。水电企业精神确立后,要想真正被员工所接受,就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各种宣传途径、各种宣传方式进行灌输教育,把企业精神所提倡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企业精神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中去,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企业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为此可以通过悬挂标语的方式,在有形无形的熏陶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也可以开展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自始至终体现企业精神;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使员工和家属接触媒体宣传时无形中接受企业精神的教化,将企业精神铭刻在脑海里,烙印在心灵深处。

(3)身体力行,发扬光大。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企业精神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因此,水电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绝知此事须躬行”,率先垂范,自觉实践企业精神,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通过示范带动,作为企业主人翁的员工,必将处处事事体现企业精神的要求,真正把企业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水电企业精神才能发扬光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5 坚持发展的观点,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水电文化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形象而充分地说明了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当客观规律已经发生变化的时候,水电文化也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新情况,而不应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继续弹奏“前朝曲”,拒唱“新翻杨柳枝”。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成功的文化都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一种企业文化形成时,它反映了企业成员的动机和价值取向,但这种文化是以开始的条件为基础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这种文化就可能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时,企业文化的组织者就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扬弃旧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水电文化更是如此。我们只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水电特色的优秀水电文化。水电文化的创新除了要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管理创新机制等方面努力外,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运行数百年的管理文化,包括他们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原则、管理标准、管理机制等。但这过程不是简单的“继承”与“拿来”,而是选择吸收与创新提高的过程,可以采取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现代网络技术覆盖宽、传播快、信息广的特点,创新机制与方法,进一步推动水电文化建设。

当前,文化建设在我国水电行业方兴未艾,水电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水电文化对水电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力正为广大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水电文化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为指导,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电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而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下爆发出来的“软实力”必将在水电事业的美好明天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水电精神建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拿出精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