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011-04-10 06:38张聿锋赵胜朝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年7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河南省

□郭 华 □张聿锋 □赵胜朝(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河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郭 华 □张聿锋 □赵胜朝(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造成的大量水土流失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对水土保持认识,加大水保执法力度,减少水土流失,为开发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防治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逐渐在增加,虽然随着水保法的实施,水保监督执法力度的加大,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得到有效的抑制,但是局部的水土流失却在急剧增加,主要原因是对水土流失成因认识不清楚,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重视不够。

一、水土流失成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质、地貌

影响水土流失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岩性、岩层产状、结构面及新构造运动等。河南省在大地构造上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这样造成全省北部太行山区岩性以石炭岩为主,西部的伏牛山、南部的桐柏山、大别山岩性主要由片麻岩、砂岩、石灰岩等岩层组成,这些岩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风化破碎,从而易造成水土流失。

河南省地表形态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都具备,其中山地丘陵区占总面积的43.8%,其总地势西高东低,沟壑纵横,破碎的地形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

2.土壤、植被

河南省土壤类型繁多,主要类型有褐土、潮土、砂土等,其中山丘区主要为褐土、棕壤土、黄棕壤土类,土体疏松,结构松散,黏粒与腐殖质含量较低,遇水易散失,易被地表径流带走,造成面蚀与沟蚀。

经过省林业厅调查河南省森林覆盖率截至到2009年年底达到20.2%,覆盖率仍然较小,且由于历史上人为破坏导致部分森林退化,除部分山地有稀少的天然次生林外,大部分已被人工林所代替,且多为经济林种。这些都对保护地表土层造成了不利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控制水土流失。

3.气候

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780 mm,且60%~70%的降水集中在6~9月,径流量占径流总量的47%,降水集中,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二)人为因素

在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边坡开挖,扰动地表,破坏植被,造成大面积的地表裸漏,引起水土流失;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没有采取相应的拦挡、护坡、排水及覆盖措施,造成新开挖的边坡及松散的弃土弃渣在恶劣天气下大量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对临时弃土、弃渣场没有采取相应的临时防护措施,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另外一些违规的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区进行建设施工,造成大量的高、陡、险边坡并未做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造成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

(一)水土流失的特点

由于河南省地形地貌复杂,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所以由开发建设项目引起的水土流失特点为:水土流失类型多样,包括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崩塌等多种形式;开发建设项目多,水土流失面积大,影响范围广;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水土流失量小,在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下局部水土流失量巨大;前期大后期小,即在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量较大,危害较严重,在工程建设完成投入运行后,随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逐步发挥作用,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将逐渐减小。

(二)水土流失危害

1.导致耕地减少,质量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特别是在山地丘陵区更容易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从而引起耕地的减少,主要是因为山地丘陵区的耕地类型以梯田、坡地为主。比如洛阳~驻马店成品油管道工程,该工程全长425 km,占地总面积为564.28 hm2,该管线主要穿越黄土丘陵沟壑区、冲积平原区,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长度为189 km,冲积平原区长度为236 km;据《洛阳~驻马店成品油管道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书》可知,由于本项目的建设造成耕地面积减少50.79 hm2,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成耕地面积减少为40.45 hm2,占造成总耕地面积减少的79.64%。水土流失造成耕地营养成分的降低,耕地面积的减少,这样不但使剩余耕地肥力下降,导致耕地产量的下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温饱问题,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发展,同时也威胁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破坏地面完整,蚕蚀农田

水土流失由面蚀发展到沟蚀,对土地的破坏较为严重,使地面支离破碎,形成千沟万壑,破坏地面的完整,蚕蚀农田。特别是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例如洛阳~驻马店成品油管道工程,该工程在穿越黄土丘陵沟壑区时造成了大量的侵蚀沟,在做前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时,对该工程沿线进行了全面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管道沿线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地面不完整,损坏了大量的农田;特别是在巩义段,在该段由于梯田较多,特别是由于该段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土和黄棕壤土,该土经过扰动后,在遇到恶劣天气时极易流失,侵蚀沟面积占总面积的10%~15%,多达21%~24%。

3.淤积河流水库,加剧洪涝灾害

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河流水库,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使河道变浅变宽,每遇大雨、暴雨,造成河道内洪水漫溢,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据《信阳至南阳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书》了解到,该段高速在修建时,在淮河大桥下面施工方任意堆弃建筑垃圾及土方约1.52万m3,该弃方直接堆弃到河道的滩地甚至河道内,造成直接进入淮河水土流失量5264 m3,使该处泄洪能力明显下降,在汛期造成该段河道变窄,洪水位明显抬高,对河道两岸的耕地直接造成了威胁。

4.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固水保土的能力急剧降低,导致每逢暴雨,汇流时间较短,洪水直泄而下,冲毁农田、水利工程、村庄房屋、中断交通,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一)工程措施

当开发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汇水面积较大时,在该范围内应当修建防洪排导工程,例如排水沟(渠)、拦洪坝及护岸护滩工程等;在建设项目过程中有陡坎、斜坡、弃渣场等时,对这些边坡应当采取边坡防护措施,例如采用浆(干)砌石护坡(坎)、弃渣场底部修建挡渣墙、消能等措施;当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场地坑凹不平,弃渣场弃满顶部需绿化或复耕时,对这一区域需要进行土地整治措施;当场区内需要大面积硬化时,采用透水的硬化措施等。

(二)植物措施

在开发建设项目防治措施布置时应当尽可能的采用植物措施进行防护,植物措施不能够完全满足要求时尽可能的采用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防护,例如高速公路的路基路堑边坡防护,植物措施能够满足要求的全部用植物措施进行防护,否则采用拱形骨架护坡,骨架内部采用植物措施进行防护,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局部绿化面积,改善局部小气候,同时给道路通行提供一个好的行车环境。常用的植物防护措施有:边坡植被防护工程、项目区周边植物防护工程、渣面、施工场地植物措施防护工程及场区内的草坪等。

(三)临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对临时堆放的土方、弃渣等,应当及时的清理集中堆放,对不能够及时清理的应当采取临时覆盖拦挡措施,特别是遇到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在临时堆土(渣)周边应当修建临时排水措施;对施工场地内临时空闲地,空置时间超过3个月的应当采用撒播草籽或者铺撒3~5 cm厚的碎石子。

(四)其他措施

开发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初期应当尽可能的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时序,缩小裸露面积和减少裸露时间,减少施工过程中因降水和风等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

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对于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报经专业技术部门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审批项目。

2011-03-08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河南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