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与市场·

2011-04-10 14:49
河南化工 2011年3期
关键词:甲醇

《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析

引导化肥行业适应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降低生产能耗,提高农化服务发展水平,落实现代农业测土配方、精准施肥,近日出台的《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依然采取市场倒逼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式来促进行业进步。“十一五”时期,我国化肥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浓度化肥比重日益提高,整体已达80%;企业大型化进程加快,已形成24家百万吨级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产业布局逐步合理,原料本地化合成氨产能占比达到53%;循环经济初见成效;技术装备取得突破,百万吨钾肥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化肥工业存在的三大问题不容回避:能源资源约束大,生产成本较高;产业集中度不高,落后产能依然较大;企业农化服务水平低,行业发展模式尚需完善。具体表现在,我国合成氨企业470余家,平均规模仅14万t/a,小于8万t/a的企业仍有240多家;配套磷酸装置的磷肥企业90余家(其中磷铵企业80家),80%的磷酸生产企业规模不到10万t/a;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生产企业4400余家,平均规模不足5万t/a。中小氮肥厂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能耗高。小型磷肥厂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磷石膏无序堆放对环境影响大。复混肥企业点多面广,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同时,我国化肥企业在产业链中仍局限于生产制造领域,主要依赖资源投入、产能扩张带动发展,造成施肥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与发达国家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差甚远。

化肥行业的现状与前些年的炼油行业较为相似,但与强制淘汰小炼油厂不同,国家对化肥行业实施的是市场倒逼淘汰落后产能,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将长期存在。因此,《规划》的出台,将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市场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控制氮肥、磷肥产能过快增长,增加钾肥供应和资源保障能力;发展农化服务业,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化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规划》部署的5项任务——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强化安全发展,可以看出行业“十二五”时期的走向和企业面临的机遇。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助于化肥行业健康发展,避免化肥价格的大幅波动。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在内的大型企业话语权会增强,所以企业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积极响应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从服务“三农”入手开展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促进农业发展,塑造企业的优质品牌。同时,在国内化肥行业结构调整时期,企业要练好内功,通过集约发展、内涵式发展来提升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强做优,并通过科技进步发展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化肥行业的优质良性发展。

另外,在产品结构方面,随着单质肥复合化率、高效肥的推广应用,大颗粒尿素比重将逐步提高,高效复合肥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将低品位磷矿洗选成为可供下游使用的精矿,将是“十二五”期间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强化安全发展也是化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企业要把安全环保问题视为生存底线,放在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把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资源的前提条件,使得企业为获得比项目投资价值更大的资源而不顾投资风险去盲目投资化肥项目,从而助推了化肥产能过剩,这一现象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杨业新)

工信部发布石化化工“十二五”规划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烯烃、危险化学品、化肥、农药4个子规划。《规划》确定石化化工行业“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发展目标为总产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5年总产值增长到14万亿元左右,石化化工行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达到10个以上。

《规划》重点强调了加快结构调整,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

《规划》对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的产品做了预测,分别为成品油、烯烃、钾肥等刚性需求较大的产品,对二甲苯、己内酰胺、乙二醇等进口量较大的产品,天然气、轻烃等低碳原料与产品,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

《规划》提出,在组织结构上,到2015年,石化化工行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达到10个以上。原料结构上,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的氮肥产能比例提高到30%。产品结构上,石化化工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单质肥复合化率逐步提高,高毒、高残留农药比例降至3%以下,氟硅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聚氨酯及中间体、高性能纤维、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国内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布局结构上,成品油“北油南运”状况得到改善,完善东北、西北、西南石化产业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向资源地集中,原料产地化肥比重提高到70%,专用化肥等深加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向消费地集中。

针对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进程较慢,部分新产品缺口严重等问题,《规划》提出:到2015年,石化化工行业科技投入要占销售收入的1%以上;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实现突破,一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实现产业化;建立和完善一批企业技术中心。

《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具体目标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乙烯装置燃动能耗低于857 kg标准煤/t,合成氨装置平均综合能耗低于1350 kg标准煤/t。

工信部表示,为确保《规划》顺利完成,国家将严格行业准入,研究支持石化化工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加强石化化工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土地、环保、安全生产等政策的衔接,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维护公平贸易。

(张艳燕)

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发布

国家能源局近日正式印发《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规划》划分勘探与开采技术、加工与转化技术、发电与输配电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4个重点技术领域,并将“提效优先”的原则贯穿至各领域的规划与实施之中。

《规划》在上述4个重点技术领域中确定了19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制定了实现发展目标的技术路线图,并针对重大专项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规划了37项重大技术研究、24项重大技术装备、34项重大示范工程和36个技术创新平台。

据悉,这是国家能源局成立后发布的第一部规划,也是我国第一部能源科技规划。

《规划》提出,到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突破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在能源勘探与开采、加工与转化、发电与输配电以及新能源领域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与装备上实现自主化,部分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在勘探与开采技术领域方面,将完善复杂地质油气资源、煤炭及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探技术,形成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及配套装备。

在加工与转化技术领域方面,突破超重和超劣质原油加工关键技术,实现炼油轻质油回收率达到80%。自主开发煤炭液化、气化、煤基多联产集成技术,以及特殊气质天然气、煤制气以及生物质制气的净化技术等。

在发电与输配电技术领域,实现大容量高电压输电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化,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在智能电网、间歇式电源的接入和大规模储能等方面取得突破。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消化吸收三代核电站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堆型及相关设计、制造关键技术;掌握6~10MW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海基和陆基风电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发展100MW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太阳能集成与并网运行技术等提前布局长远目标。

据悉,《规划》将通过各地能源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能源企业等共同落实完成。

除此之外,《规划》在上述四方面还提出了2020年我国能源科技发展目标。例如,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电站。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间歇式能源系统,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到与常规电力相当;开展多塔超临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实现300MW超临界太阳能热发电机组的商业应用;实现先进生物燃料技术产业化及高值化综合利用。

(郭玉志)

“十二五”形成300个新型工业示范基地

记者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约300个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水平高、产业规模和影响居全国前列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形成30个左右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据了解,自2009年起,工信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3年来,已累计评选出185家国家级示范基地,其中包括黑龙江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工业园区、青海海西州等18家石化示范基地。

《意见》指出,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要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引导示范基地内企业加快实施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改造;壮大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重组,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和区域品牌;提高“两化”融合和军民融合式发展水平;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土地管理。

《意见》同时强调,要加强新兴科技与现有产业的融合,使示范基地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主要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以上。 (郑 璐)

新兴产业为石化业带来新机遇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行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发布会上,石化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表示,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为石化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史献平曾告诉记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大大促进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为化工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如“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中风电装机达到7000万kW,太阳能发电能力将达500万kW,核电开建能力将达4000万kW,将需要高性能玻璃纤维50万t、高性能合成树脂90万t、多晶硅4万t;再如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超过50万辆,将需要电池隔膜1亿m2、六氟磷酸锂1000t。

“加强对新能源开发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决策,而新能源的发展会对高端石化产品提出更高的需求。但我们在某些领域的产品几乎空白,例如风电涂料、功能膜材料等。企业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在这些新领域努力突破,而不应该只停留在传统领域固步自封。”石化联合会市场与信息部副主任祝昉表示。

记者还了解到,被认为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已成为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节能环保也将成为石化行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一批新技术将成研发热点。如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新型高效节能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新型生物反应器和高效节能生物发酵技术、新型变换气制碱技术、氨合成回路分子筛节能技术、密闭节能型电石生产技术、氨合成塔温度的自动控制及优化技术等。随着这些领域投资开发力度的加大,必将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

祝昉还指出,石化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节能减排,还应该深入到其他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中,在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为自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重密)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出台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制定的《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12年版)正式发布。

《目录》共包含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大型石油及石化装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电子及光伏制造装备、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关键基础件等19个重大技术装备领域、260项装备项目。

其中,大型石油及石化装备包括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油气长输管道设备、大型天然气液化设备、陆地油气钻采设备、海洋油气钻采设备等。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包括煤制燃料设备、大型气流床气化炉成套设备、大型内压缩流程空气分离成套设备等。

此外,高浓度难降解化工污水处理技术装备、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处理线、超大型硝酸“四合一”透平机组、超低温余热回收利用设备、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成套设备等也被纳入《目录》之中。

据了解,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国家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进出口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包括石化和煤化工重大技术装备在内的装备制造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截至目前,一大批百万吨级乙烯和百万吨级PTA关键设备、大型煤化工装置关键技术装备、油气长输管道设备、大型陆地和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等相继实现国产化,并成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刘全昌)

2011年中国能耗总量达34.8亿t标准煤

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t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7%。由于美国能源信息署通常在6月份公布上一年的能耗总量,因此目前还无法准确比较中国能耗总量超出美国多少。国家统计局的公告称,2011年,煤炭消费量增长9.7%;原油消费量增长2.7%;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电力消费量增长11.7%。 (华 欣)

2011年我国甲醇产量同比增加49.9%

近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发布2011年甲醇行业统计数据。我国甲醇行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不俗成绩,产能、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价格保持相对高位,波动幅度减小,表明我国甲醇行业和市场逐渐走向理性成熟,前景值得期待。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甲醇生产企业295家,总产能达到4654万t,比上年增加21.2%。其中新增产能867万t,淘汰产能53万t;甲醇产量2627万t,比上年增加49.9%,超出预期;装置开工率达56.5%,比上年增加10.9%,但开工率仍偏低;甲醇平均出厂价2710元/t,比上年提高18.1%;甲醇进口 573.2 万 t,比上年增加 10.45%,平均进口价格368.7美元/t,比上年增加73.7美元/t,进口甲醇占我国表观消费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2.9%下降到18%。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甲醇新建企业布局和原料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在新增产能中,大型甲醇装置多是以煤为原料,分布于西部资源地;中小型装置多是以焦炉气为原料的综合利用项目。中大型装置大多配套有下游产品,延伸了产业链。

据介绍,2011年尽管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我国甲醇下游新兴应用市场快速发展,传统应用市场依然给力,甲醇下游产品基本保持了不同幅度的增长,需求依然旺盛。甲醛、醋酸行业对甲醇需求分别增长约4%和10%,新兴下游二甲醚、甲醇燃料(甲醇汽油)对甲醇需求增长超过50%,甲醇制烯烃对甲醇需求大增,达到260万t。旺盛的需求对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使甲醇平均出厂价提升,基本走出了前两年市场价格长期在成本线附近徘徊的局面。

特别是行业表现更加成熟理性,在2011年11月份受欧债危机等影响,甲醇价格大幅下滑时,甲醇企业主动减产,维护了市场的稳定,避免了价格大起大落。 (庞利萍)

我国成立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近日在北京成立,未来将主要研究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

据了解,该中心由国家能源局依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设立,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成立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求,借此协助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及组织实施,为统筹协调行业管理提供业务支撑。

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组织实施国家示范项目,协调制定行业标准规划,开展行业数据统计检测评估,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管理任务。

“为了切实解决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除了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还必须转变思路,加快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特点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措施。”刘琦说,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要紧密围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引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加强可再生能源战略和政策研究,积极研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配额制实施、发电并网消纳、分布式能源发展等关键领域提出可行方案。同时将在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和管理措施基础上,充分发挥全国可再生能源有关单位的优势和作用,建立符合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要求的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综合利用政策和市场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中力量解决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该中心将极具国际特色,是“中国—丹麦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目从2009年开始启动,在充分借鉴丹麦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构能力建设经验基础上,对组建国家中心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论证。

刘琦表示,该中心未来也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将人才引进、使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国家队,并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王优玲)

MTO甲醇转化机理研究获突破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烃(MTO)国家工程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近期在甲醇转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大化所研究人员在详细研究了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对MTO反应机理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其近期合成的新型分子筛材料DNL-6的超大笼和强酸性的特点,首次在真实MTO反应体系中观察到了heptaMB+/HMMC的存在,从而直接证实了烃池机理的合理性。同时,利用碳13同位素示踪实验验证了该中间体在甲醇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以该碳正离子作为中间体的烯烃生成途径。这一发现为从反应机理出发设计新的催化剂和调控产物中烯烃的选择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仲 科)

大型低压合成氨工艺全面国产化

2011年10月,完全采用国产化技术的大型低压合成氨项目——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6万t/a合成氨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投入生产。该项目于2010年开始建设,2011年10月进行试车。截至目前,该合成氨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近4个月,产品质量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这套装置以煤为原料生产液氨产品,装置设计压力15MPa,生产能力1200t/d,是第一套完全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低压合成氨装置。该装置的空分、气化、净化和氨合成单元,分别采用了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连佳纯气体净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南京国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技术。在4个月的时间里,装置开车情况总体顺利。

36万t/a低压合成氨装置的开车成功,意味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大型低压合成氨项目的全套自主技术,结束了低压氨合成关键技术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国产设备和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与国际行业巨头形成多足鼎立的态势,将有力推动国内合成氨工业的进步与发展。 (李宏乾)

高桥石化首创燃料油金属元素测定法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首创的燃料油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法,日前通过鉴定。运用该方法后,相关样品的分析时间可从2d缩短至3~5min。有关部门已批准将该方法作为企业标准运用于380#燃料油、原油评价以及重质原料油的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据介绍,380#燃料油采用常规方法检测金属元素含量,需用干灰化法对样品预处理,分析周期长、重复性差。对此,高桥石化产品分析服务中心科研开发站炼油组从2011年1月份开始探索建立新的测定方法,从而能快速简便地获取准确的分析数据。

(朱祖根)

固特异多层轮胎翻新技术获奖

近日,固特异的多层式轮胎翻新中垫胶技术荣膺《国际轮胎技术》杂志授予的轮胎制造年度创新奖。该技术可延长卡车轮胎翻新中垫胶的寿命,并改善轮胎的品质与性能。

据了解,该技术采用其独有的三层式独立分层结构,其中一层具有阻隔作用,有助于延长产品的存放寿命。另外两层均采用精心挑选的原料制成,充分混合后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硫化层。多层式翻新中垫胶还具有卓越的耐热性能,无须冷藏。传统的卡车轮胎胶垫均为扁平状并通过其棱角与轮胎胶垫的其他层相黏合,而该产品采用独特的圆型结构,更易于使用。 (孟 晶)

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中心开建

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前在江西师范大学启动建设。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重点解决我国单糖化学合成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使之成为全国单糖化学合成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高地。

据介绍,单糖化学合成是糖化学合成过程中最基础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进一步增强江西省在单糖化学合成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后劲,江西省科技厅在调研论证基础上,决定以江西师大为依托单位,推荐申报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江西省2011年重点申报的国家级研发平台。 (姜小毛)

可灭杀病菌纳米材料研制成功

波兰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弗罗茨瓦夫医科大学和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联合研制出一种纳米材料,可有效灭杀源于医院的大部分病菌,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患病的风险。

该材料是一种可加入到普通纺织物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在日光下可灭杀常见的病菌而无需外力诱发。加入这种材料的纺织物,可在洗衣机中洗涤,具有经济效益高、使用范围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并可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医生专用服,还可以做窗帘、地毯,理发店、游泳馆和饭店的毛巾、被单以及各类交通工具的座套等。 (郭 华)

空气泡沫/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技术投用

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在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基础上研发的空气泡沫/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新技术,日前已投入现场使用,预计可提高原油采收率8~10个百分点。

中原油田东濮凹陷地层“三采”开发难度大。为提高采收率,该院组织骨干力量研发不同区块的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积极探索耐温抗盐聚合物和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在驱油中的作用,并融合空气泡沫驱油技术优点,成功研发出空气泡沫/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技术,为东濮老区实现稳产增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该驱油新技术在5口井上获得应用。 (王景春,龚旗林)

赤天化修订“三废”监测技术标准

为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近日,贵州赤天化股份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BZ.1—2007、GBZ.2—2007、GB12348“三废”排放标准和工业卫生标准以及职业健康标准化的要求,重新组织修订了技术标准Q/GF·JS·CHTH—14.005—2012《“三废”及工作场所尘毒监测项目、地点、频次》。新标准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对“三废”堆放、处理、监测等要求更明确、责任更细化、措施更有力、考核更严格。 (熊洪全)

轮胎硫化胶囊将有行业标准

日前,全国轮标委轮胎硫化胶囊行业标准草拟稿第一次讨论工作会议在山东广饶举行,会议主要内容为4项国家标准的讨论和《轮胎硫化胶囊》等2项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这一举措有望结束我国无轮胎胶囊行业标准的历史,从而促进轮胎行业技术升级,为我国轮胎硫化胶囊出口创造条件。

经国家轮标委批准成立的全国轮胎硫化胶囊工作组由山东大王金泰集团牵头,全国多家单位参与,共同制定我国轮胎硫化胶囊的分类、实验、检测等行业标准。这是我国首个轮胎硫化胶囊行业标准,并被列入2012年工信部第一批行业标准计划。

(王海荣,宋 萍)

氟硅酸直接制取无水氟化氢工艺建成

近日,从贵州瓮福蓝天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传出好消息,2011年该公司无水氟化氢装置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产出无水氟化氢产品1.5万t,利润超过3000万元。这标志着我国由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该装置也成为采用该技术的世界第一套稳定运行的工业化装置。

据介绍,该技术是瓮福集团对从瑞士波士公司引进的氟硅酸制取有水氟化氢技术改造而成,采用一步法工艺,将氟硅酸直接分解为氟化氢和二氧化硅。与国内目前正处于研发中的由氟硅酸两步法制取氟化氢技术相比,该技术拥有流程短、能耗少、成本低等优点,但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马守贵)

2012年硫黄形势将好于去年

2012年国内硫黄市场整体形势将好于去年,价格或将突破2000元(吨价,下同)大关。

关税下调进口成本降低。中国硫黄市场供应缺口大,对外依存度超过60%。2011年硫黄进口数量约下降10%,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长到1300万t左右。自2012年1月1日起,进口硫黄关税将由3%降至1%,由于成本下降,资源量将有所增加。国内硫黄市场去库存化时期已进入末期,社会库存资源替代了部分进口硫黄市场份额。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库存资源量逐步减少,未来中国进口硫黄资源量将增多,预计2012年进口量将超过1000万t。

汇率变化将影响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单边升值走势或将延续至2012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于硫黄进口属于利好,上半年硫黄进口量有望大幅增加。但下半年进入双向波动的概率大幅上升。人民币贬值预期或将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显现,硫黄进口利空,化肥出口利好。

新增产能改变供应格局。2012年国内硫黄产能有望超过900万t/a,实际产量有望达到450万t/a,硫黄对外依存度继续降低。

统销巩固中石化龙头地位 。2011年4月中石化硫黄统销工作启动,旗下28家企业硫黄产品归属中石化炼销公司统一调配销售。中石化占据着中国硫黄市场近20%的市场份额,统销后巩固了在中国硫黄市场的龙头地位。

磷肥产能增长助推硫黄消费。2011年磷肥产能稳定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1~12月磷肥(折纯)产量1462.4万 t,同比增长24.3%。预计2012年仍会有新装置投产,硫黄需求稳定增长。

硫化工前景乐观 。2012年来特种硫黄以及精细硫黄化工行业发展迅猛,不溶性硫黄、硫脲、硫氢化钠、二甲基亚砜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众多拥有硫资源生产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甚至有多家企业外采硫黄资源,生产精细硫化工产品。

相关分析师认为,今年硫黄价格将从去年的中低价位开始进入市场。虽然进口硫黄关税下调,但对贸易商的操作影响不大。春季用肥是硫黄价格上扬的新机遇,然后是化肥出口高峰期。在化肥出口关税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硫黄价格或将被推上高峰。冬储备肥阶段,硫黄价格将再度盘整。另外,国产硫黄价格是国内硫黄价格的不稳定因素。由于进口量远大于国内产量,国产硫黄价格影响有限。

(雅 黄)

煤制清洁燃料重大项目启动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大规模煤制清洁燃料关键技术及工艺集成研究相关课题启动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召开。

研讨会上,低碳所的有关专家分别介绍了由其牵头承担的两个子课题的进展情况。与会专家针对我国清洁煤技术“十二五”发展重点方向、煤制清洁燃料重大项目相关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参观了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实验室。

据介绍,为应对能源紧缺和气候变化的挑战,2009年12月由神华集团公司出资组建了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覆盖煤和生物质制天然气、煤液化、合成气制油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 (胡 克)

能量优化解气头氮肥能耗之困

近日记者在四川美丰化工股份公司获悉,四川美丰自主开发的气头大型合成氨尿素装置能量优化技术,已在四川德阳、青海西宁等地建成投产的6套装置(年产20万t合成氨、30万t尿素)上获得应用。实践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技术相比,吨氨综合能耗由1467kg标煤降到1054kg标煤,降低28%;吨尿素综合能耗由1068kg标煤降到724kg标煤,降低32%。

目前,该技术已在10套装置上获推广应用,其中投产6套、在建1套、拟建3套。6套工业装置经考核,技术经济指标均优于设计值和国标先进水平,年节约标煤18万t以上,减排一氧化碳245万t、二氧化硫3000t、氮氧化物2900t、粉尘1700t以上;与引进的同等规模装置相比,单套装置节约投资3亿元,并实现年利润1.4亿元。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国内气头中小合成氨产量约400万t。这些落后产能如采用该技术改造,可以节约资金63.6亿元,每年节约资源360万t标煤。

据四川美丰总工程师周泉水介绍,公司通过多年技术攻关,开发了21项先进单元技术和自主专有技术,对装置工艺、设备进行全面优化,获得授权的专利技术共1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该项目开发了节能型天然气转化技术,发明了自吸式燃烧器与模块式热能回收管排、高效薄壁炉管等节能设备的优化组合,使天然气转化过程的热利用率从88%提高到93%;开发了节能型立式氨合成塔,最大限度减少了循环和冷冻过程的功耗;研究出能源优化使用技术,优化了耗能结构,降低了生产综合能耗;开发了大型氮氢气/空气联合压缩机组,改单一气体为两种气体联合压缩,省投资、降功耗、运行周期长;开发了高效尿素合成塔、二氧化碳汽提塔内件,提高二氧化碳转化率和汽提效率;发明了高塔生产高品质大颗粒尿素技术独有的塔式造粒技术,在自然通风的高塔上生产大颗粒尿素,产品粒大均匀、无粉尘、不结块、养分流失少,深受农户欢迎。 (谢昭萍,贺 灵)

热能回收技术让焦企得实惠

记者近日从廊坊市晋盛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着力推广的焦炉烟道废气热能回收技术目前正在景德镇焦化工业集团100万t/a焦化炉、山西太化焦化有限公司90万t/a焦炉上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将焦炉烟道245~300℃的烟气热能回收利用后,每小时可生产0.8MPa压力的饱和蒸汽10t,装置运行8~10个月即可收回投资。

据晋盛公司总经理赵跃介绍,焦炉烟道废气热能回收技术就是在原焦炉烟道旁设置旁路烟道,安装余热回收系统设备——热管蒸发器,对温度在245~300℃的焦炉烟气进行换热回收利用,同时产出0.8MPa蒸汽与外部生产用蒸汽管网并网,实现对废热烟气的余热利用,废热烟气经过余热回收系统后温度降至165℃左右进入下道工序或排空。

记者从山西太化焦化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烟气排放量每小时约143Nm3,烟气排放温度约280℃,热量浪费严重。2010年10月,该公司为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实施了焦炉烟气余热回收项目,通过回收焦炉烟气余热代替原来的煤气锅炉生产蒸汽。项目投运一年来,年可利用焦炉烟道余热生产蒸汽6.9万t,年可节约煤气锅炉用气1100万m3,使每吨焦炭生产成本降低70余元,吨焦综合能耗降低10kg标准煤,并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量。

环渤海节能减排促进会会长王安民认为,焦炉烟道废气热能回收技术符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中对节能技术改造实施直接财政奖励的政策。实施该项目的焦化企业可以申报奖励基金。以一个130万t/a焦化热能回收项目为例,按工程总投资890万元计算,年可节约标准煤2万t,按国家标准节约一吨标煤奖励300元计,可得到节能减排奖励580万元,投资回收期可缩短为82d。同时技改后全年可取得经济效益1346万元。这对焦化企业降成本无疑是一大利好。 (赵引德)

生物质太阳能研发获突破

经过生物学和电子学的“混搭”,研究人员近日发表学术报告称,他们已经在用植物制成低成本太阳电池方面取得进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田纳西大学还有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本月初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刊文称,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采用当地的农业废料、甚至是草屑,而不需要使用硅来制作太阳能电池板,原料丰富且价格低廉。《科学报告》是《自然》杂志新推出的可免费阅读的期刊。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安德烈亚斯·莫辛是这个团队的成员,他承担的研究是从植物中提取出光合作用分子,其中包括叶绿素,并设法使这些分子保持稳定,这样它们就可以被涂在玻璃基板上。同时,基板上还要涂有纳米线和二氧化钛,这样做有助于把光子转换成电子,然后导出这些电子,形成电流。

田纳西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巴里·布鲁斯也是研究团队成员,他说:“生物太阳能光伏是实现可持续能源方式的良好方法,是绿色的能源转化方式,将来会很高效。”“相对于传统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我们可以利用可再生的生物材料,而不是有毒的化学材料来生产能源。”布鲁斯强调说。据悉,生物太阳能光伏研究曾在2007年被《福布斯》杂志选为“或将改变世界的十大革命性发明”。布鲁斯还补充说:“相对于其他生物质生产方式,我们的系统简单且便宜,需要更少的土地、水和化石燃料。接下来,我希望将这个系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高转换效率,从而获得更多绿色可持续的能源。”

虽然该技术相较其他专家学者研发出的植物太阳能电池而言,效率大为提高,但是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团队称,当前的生物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只有0.1%。即便是用这种太阳能板产生的电力来给手机充电或是点亮一个LED灯泡,都很费力,效率需要提高很多倍才可以。

在莫辛的设想中,最终只需要制成一包廉价的化学混合物,并附带一张卡通的说明卡。使用者只需要找些农业废物或者绿草屑,然后将它们和化学混合物搅拌均匀,涂到玻璃板上就可以实现发电。该种电力生产方式可用于低人口密度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往往是电网未覆盖区域。 (王海霞)

首套转炉气与焦炉气制甲醇装置开车

世界首套10万t/a转炉气净化与焦炉气提氢合成甲醇装置在我国成功投产。由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相关专利技术并进行工程开发设计的这套装置,截至发稿时在黑龙江建龙化工有限公司已稳定运行一个月,产品达到国标GB338-2004优等品标准。

该装置将钢铁企业放空的转炉气和作燃料的焦炉气回收利用生产甲醇,为钢铁行业有效利用转炉气和焦炉气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达到了节能减排和创造效益的双重目的,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据天科股份技术人员介绍,该工艺是对钢铁行业产生的转炉气(一氧化碳浓度约60%)进行变温吸附净化和深度净化,同时将焦炉气进行预净化,再进行变压吸附提氢。净化后的转炉气与焦炉气提出的氢气混合,将氢碳比控制在甲醇生产的最佳比例2.05∶1~2.1∶1,然后直接送入甲醇合成工序进行合成和精馏,得到产品精甲醇。

新装置与传统的10万t/a焦炉气制甲醇装置相比,省去了最高操作温度达1200℃的高温纯氧转化工序,工艺流程更简化,操作条件更温和(最高操作温度仅350℃),装置投资减少约15%、每吨甲醇综合能耗降低3吉焦,年减排二氧化碳减排约13.8 万 t。

与传统的焦炉气制甲醇工艺相比,新工艺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传统的焦炉气制甲醇工艺中,焦炉气在加氢精脱硫时容易出现甲烷化反应,造成加氢罐飞温,导致装置出现安全隐患。新工艺中焦炉气在预净化后提出氢气使用,避开了焦炉气的加氢脱硫。二是传统的焦炉气制甲醇工艺中纯氧转化温度很高,约1300℃,对设备材质和仪表要求很高,同时还需要设置焦炉气加热炉。新工艺中的一氧化碳由转炉气提供,不需要焦炉气进行纯氧转化,减少了设备投资和操作风险。三是传统的焦炉气制甲醇工艺中氢碳比在2.5∶1左右,而新工艺氢碳比可控制在甲醇合成的最佳比例,综合能耗低。

(谯小梅,陈琪波)

甲醇汽油即用即配实现量产

近日,陕西延长中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车用甲醇汽油(M25)投产鉴定会在西安市临潼区举行。专家组认为,延长中立公司开发的车用甲醇汽油(M25),符合陕西省发布的《车用甲醇汽油(M25)》标准,质量稳定可靠,所采用的三路在线调合甲醇汽油生产工艺装置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投入批量生产。

与传统两步法甲醇汽油生产工艺不同,三路在线调合技术是将汽油、甲醇及高效优质添加剂独立存放,将甲醇汽油的制作配方编成程序输入电脑。需要时,只需启动控制开关,各组分便会按照既定的路线和比例进入混合调制器,实现在线调制,即用即配。由于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密闭运行、自动控制、程序化操作,产品质量稳定,产量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节。

国内甲醇汽油生产企业目前普遍采用“两步法”生产工艺,即先将添加剂与甲醇调合,制成变性甲醇,再与汽油调合制成甲醇汽油。这种工艺的最大弊端是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波动大。而且变性甲醇长期放置后会变质,影响产品质量,制约了甲醇汽油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据延长中立公司副总经理王珉介绍,目前,延长中立公司斥资5.7亿元,已分别建成西安、榆林、宝鸡、汉中四个甲醇汽油调制中心。延安、商州、安康等地三个调制中心正加紧建设,将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届时,延长中立公司将形成年产150万t甲醇汽油生产能力,不仅能满足陕西省需求,还可向周边省份提供车用清洁燃料。 (陈继军)

万吨级双酚A酚醛工艺包开发成功

日前,中石化巴陵石化与中石化石科院联合完成的1万t/a双酚A酚醛及其环氧树脂工艺包开发项目,在京通过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组织的工艺包审查。该项目在自主开发的双酚A酚醛环氧树脂中试技术和1000t/a工业试验的基础上,完成了1万t/a双酚A酚醛及其环氧树脂成套技术工艺包的开发,成套技术流程设计合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认为,该工艺包对反应和溶剂回收工序进行了优化,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树脂结焦现象的产生,进而保证了树脂产品的质量;“三废”处理技术可行,废水、聚合废物及废气经处理后能达标排放。

据介绍,双酚A酚醛及其环氧树脂是一种新型特种环氧树脂材料,用于电子元件封装、覆铜板、绝缘液体涂料、粉末涂料等领域,目前我国基本依赖进口。巴陵石化环氧树脂事业部通过科技攻关,以自主开发的双酚A酚醛及其环氧树脂新产品技术建成了1000t/a工业试验装置。

据悉,在该公司“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建设万t级工业试验装置,以此推动环氧树脂产品的特种化、差异化发展。 (彭 展)

我国煤低温干馏工艺取得突破

我国煤低温干馏工艺研究取得突破。近日,由西安三瑞实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外热式回转炉低温干馏工艺及成套技术装备在西安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技术成功解决了传统内热式干馏工艺在原料供应、湿法熄焦、煤气纯度、废水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生产的低温干馏煤气不仅可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还可用作化工原料气。

据西安三瑞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小兵介绍,采用外热式回转炉干馏工艺后,低变质煤所产出的煤气纯净,没有大量惰性气体混入,煤气热值达到18003.24kJ/Nm3,这种较为纯净的低温干馏煤气不仅可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还可作为化工原料气用于甲烷化制取天然气,提取氢气,或作为甲醇与合成氨的原料气等。以120万t/a兰炭装置为例,采用外热式回转炉低温干馏工艺后,每年处理原煤185 万t,产油13.8 万t,产气3.7 亿m3,不仅解决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使原煤的副产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煤矿机械化开采中块煤只占15%~20%,大量的碎煤、末煤无法被综合利用,只能作为动力煤燃烧,不仅污染了大气,还造成了资源浪费。而这些低变质煤通过低温干馏工艺则可以得到煤气、焦油和半焦。

谢小兵说,除用于煤低温干馏领域,外热式回转炉干馏工艺还具有其他的适用领域,如高含水煤提质、城市污水站中的干污泥处理、由劣质煤生产无烟燃料等领域,将其与气化、燃烧、发电等配套可实现煤的综合利用,形成大规模煤炭能源一体化产业链。另外,外热式回转炉干馏工艺还可用于其他固体物料的热加工,如油页岩干馏和垃圾处理等。

(李晓岩)

世界级BDO和醋酸生产装置落户重庆

记者近日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BP中国有限公司同时获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四川维尼纶厂(中国石化川维)、韩国SK综合化学株式会社(SK综合化学)和英国BP化工投资有限公司(BP化工)1,4-丁二醇,醋酸一体化项目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在重庆举行。

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介绍,1,4-丁二醇,醋酸一体化项目由年产20万tBDO项目、年产60万t醋酸项目及相关配套项目组成,拥有当今世界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其中年产20万tBDO项目由SK综合化学和中国石化川维共同投资组建,年产60万t醋酸项目由BP化工、中国石化川维和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公司三方出资组建的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在现有产能基础上扩建。

该一体化项目拟选址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年新增天然气消耗约4.4亿m3,总投资约70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利税总额约20亿元,项目计划于2014年底至2015年初分期建成。

1,4-丁二醇(简称BD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和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汽车和日用化工等领域。醋酸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作溶剂,制造乙酸盐,合成纤维,生产醋酸纤维,制造香料、染料、医药、农药等。

(胡俊超,安 蓓)

80亿元盐化工项目落户河南省范县

近日,河南范县人民政府与山东祥丰矿业集团正式签约,总投资80亿元的盐化工项目落户该县。

该项目一期投资40亿元,新上30万t烧碱、45万tPVC、100万t煤气化、20万kW自备热电,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利税15亿元,安排就业2500人;二期投资10亿元,配套建设层状硅酸钠、双氧水、环氧丙烷等装置,可增加销售收入15.6亿元,利税4.5亿元;三期投资30亿元,配套建成合成制甲醇、PC、DMC等装置,新增销售收入33.4亿元,利税20亿元。

勘探资料显示,目前范县附近已探明盐矿资源储量约1440亿t,为发展盐化工奠定了物质基础。

(王景春)

一批化工技术将献力农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部主任胡迁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化产业与强农惠农富农息息相关,国家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并明确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对农用化工技术创新提出了更多要求,农化产业发挥的空间很大。

胡迁林告诉记者,化工行业中化肥、农药、农膜、饲料添加剂等产业与农业有着密切联系,目前行业已经明确了这些涉农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技术攻关方向。

他进一步解释说,化肥行业要重点发展高效复合肥、缓控释肥等高端产品,提高钾肥供应能力和高浓度化肥比例。重点发展低能耗制氨技术、原料路线优化技术、联产和再加工技术等,提高化肥利用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化肥原料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益的目的。农药行业要重点创制、开发和推广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的农药产品,重点开发和推广水基制剂等新剂型以及配套的新型加工助剂和非芳烃溶剂。

农膜行业要重点发展多功效农膜,重点开发流滴膜、大棚膜、灌浆膜专用树脂、高性能光稳定剂以及节能、高效农膜生产技术和装备等。

饲料添加剂行业要重点发展强酶制剂、微生物剂、有机微量元素、植物提取物以及蛋氨酸、丙酸等短缺品种,重点开发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确证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潜在风险物筛查鉴定技术。

(王延辉)

万吨级橡胶防焦剂CTP技术领先

近日,记者从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率先建成的世界规模最大、产品质量达国际领先的万t级橡胶防焦剂CTP生产装置已连续运行25个月,累计生产CTP产品2万多吨,装置完全达到设计能力。

据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介绍,该项目被山东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实现了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的目标。

据了解,针对国内CTP生产企业、“三废”治理技术不成熟,生产工艺不完善等问题,该公司和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设计开发了万吨级橡胶防焦剂CTP产业化技术。其开发的新型催化剂,减少了副反应,使二硫化物的收率由73%提高到了81%,并通过开发缩合、结晶一步法新工艺,优化了生产流程和工艺条件,形成了缩合结晶一步法工艺路线,生产周期比5000t装置缩短了35%,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大大减少了有机溶剂的消耗。同时,该项目开发了多种节能降耗新技术。阳谷华泰首次在行业中应用多效蒸发工艺,解决了困扰行业发展的橡胶助剂高盐废水处理难的问题。该工艺每吨产品的废水量仅6~7t,大大低于同类企业10~20t的水平,降低了生化处理的负荷,回用率达到95%。其《多效蒸发结晶液除盐装置》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母液套用和母液酸化处理回收硫化钠技术实现了对废水中所含原料硫化钠的回收循环利用。而其开发的溶剂汽油的回收技术,使橡胶防焦剂CTP生产中挥发的溶剂油得到了有效回收利用。此外,静电消除工艺的应用,使其在生产过程中杜绝了静电引发的爆炸和燃烧事故,保证了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

专家称,该技术在环保、安全、市场等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对引领行业向绿色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橡胶助剂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橡胶助剂行业向绿色化、清洁化生产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甲醇
低温甲醇洗甲醇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
甲醇:需求增长能否支撑价格高位稳定?
硅胶吸附管采集甲醇汽车尾气排放中甲醇的方法研究
低温甲醇洗常见腐蚀分析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洗涤剂中的甲醇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上半年甲醇市场走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
甲醇汽油应用研究
甲醇装置富CO2的综合应用
一起自制白酒引起甲醇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