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当代价值

2011-04-11 12:20李东明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民主权利行使民主

李东明,魏 鹏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 100089)

·党建园地 ·

论增强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当代价值

李东明,魏 鹏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 100089)

切实增强党员民主权利意识,不断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加强党员民主权利意识教育,增强党员民主权利意识,充分发挥党员主体性作用,对深入推动党内民主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主权利意识;党员民主权利;党内民主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没有党员民主权利的切实保障,就不会有真正的党内民主。

一、提高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当代价值

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党员充分发挥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健全党的民主制度,有利于克服党在各种问题中的错误化倾向。党员民主权利意识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对党员自身;二是对党的建设。

1.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党员主体意识的增强。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快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尤其是对每一个党员自身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党员能够具有民主权利意识,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积极参与党内的事务,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在党员不断提高民主权利意识的过程中,对自己在党组织中处于什么位置,在党的活动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认识,党员的自身素质就有了提高。党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党员的主人翁地位就由此建立,从而在将来会不断的以个人能力推动党内民主的建设。

2.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民主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外在的规范,还是一种社会观念,一种信仰,一种意识。“民主是国家民主制度和国民的民主意识的统一。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保证,民主意识则是它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不仅在国家制度上要健全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还要从主体精神方面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民主意识。”[1]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是党内民主建设的目标,也是衡量党内民主的水平与建设成效的标准。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也是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动力。党员在党内民主中的这种地位和作用,是通过党员集合体中每个个体即党员民主意识的不断成熟和自觉外化实现的。所以培育党员的民主意识,对于党内民主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保障党员自身民主权利具有特别重要的先导性意义。

3.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党内民主意识。整个党内民主意识的形成是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保证,是党内民主事业不断进步的保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其主体性决定了党员要基于党内民主权利意识的发展提出新的民主要求,进而党内民主制度再继续完善,如此互相推进而形成统一。这既是党内民主发展动力之所在,也是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必须随党内民主意识的发展而日趋完善的关键所在。

二、制约党员民主意识增强的因素

党员民主权利意识要形成一个高水平是需要有一个过程。近些年随着党的建设的不断深入,党的制度的不断完善,党员民主权利意识总体是好的,多数党员表现出对党员民主权利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较强的权利观念。然而,仍有少数党员在权利意识上存在一些问题。

1.对党员民主权利的认识不足。部分党员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或是缺乏系统的学习,对党员有什么权利和怎样行使这些权利不明确。在一些地方、单位和部门的党组织中,普通党员对党内事务了解很少,参与程度很低。因此,某些方针政策的制定,由于缺乏广大党员的充分参与和讨论,没有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往往会出现失误情况,且在执行上也会由于不理解相关政策出现执行不力的现象。

2.对党员民主权利的故意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长期的执政党,没有了政治挑战,有些党员的意识就开始变得冷淡。有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认为党员民主权利可有可无。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以一个党员的严格标准要求自身。这就决定了这一部分党员在党内民主生活中缺乏热情和主动精神,处于被动的状态。对党的事业漠不关心的党员,对于违背党的利益和原则的言行置若罔闻,其本质是丧失了作为一个党员的权利意识和使命意识。

3.对党员民主权利的淡化心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一些党员缺乏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解,进而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否定而否定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一些党员以偏盖全,看到党内机制尤其是用人机制的不健全,产生不满情绪,心理失去平衡。以上的原因,都会导致党员的党性观念、党员意识发生变化。将这些情绪带入工作中,将会导致工作消极和被动,党员的权利自然就无法很好的履行,影响到对于党的事务的知情、参与、选举和监督。

4.对党员民主权利的错误观念。一些落后观念和习惯势力阻碍着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个人崇拜等不良习气仍时有表现。在对待党员权利、义务上,片面强调党员的“应尽义务”,而忽视党员的“应有权利”。在党内监督上,片面强调党员是被监督的对象,而忽视党员也是监督的主体。在党内管理上,片面把党员作为被管理的对象,而忽视党员在党内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党内决策上,片面强调党员无条件贯彻执行组织决定,奉行“我决定你执行”的习惯方式,而忽视党员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比如将党的“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理解为“一切跟着领导走”,对领导唯命是从。在党内学习生活中,严格按照论资排辈的规则,致使有些党员想说不敢说,想做不敢做。这样的党内气氛,严重影响了党员民主权利的发挥,减弱了党员对党的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性。

5.对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障碍。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使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缺乏有效的保障。我们党始终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建设之中。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颁布明确了党员正确行使权利的原则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的措施,但这些原则和措施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其原因,一是党员行使权利的机制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对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停留在原则的规定上,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二是党内的一些制度规定有明显缺陷,党内工作制度、议事制度、表决制度还没有制度化、规范化;三是配套保障制度滞后,对普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保护措施不够,导致在实际生活中,行使民主权利容易遭受打击报复;四是某些制度已跟不上新时期党的建设需要,阻碍党员民主权利发挥,普通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受到来自制度的限制和阻碍,影响党员履行民主权利的积极性。

三、提高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现实路径分析

党员民主权利意识是保证党内民主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随着党员民主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才能的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民主事务中的参与、管理和监督作用将会日趋明显。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权力观武装头脑,把握培养民主意识的正确方向。要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与西方政党的民主价值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发育途径上也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必须从党情国情出发,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作为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的根本指南。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权利观,才能使广大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运用更加自觉。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助于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增强权利意识。另一方面,要在党员领导干部中重点进行民主集中制教育,解决好一些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忽视党员民主权利的问题。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发展党内民主的能力。《党章》对党员的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党员行使权利的依据。广大党员要树立新观念、落实新要求,理直气壮地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强化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党内权利的主体。把《党章》赋予党员的八项权利同要求党员履行的八项义务看得同等重要,把党员行使八项权利的情况同履行八项义务的情况一道作为评判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民主作风,在领导活动中自觉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对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要有坚定的信心,要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投入到党内民主生活中,养成敢于向党员干部指出缺点、敢于向组织部门提出看法、敢于向监督机关反映问题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党员在党内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组织原则上是下级组织必须服从上级组织,对于上级的决定、指示,下级必须执行,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党员之间的平等关系。党员的民主权利意识与平等意识密不可分,培养党员的民主权利意识必须加强党员的平等意识教育。

2.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自身民主权利意识。要健全党员的日常学习制度,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时时刻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另外,可以建立党员党性的具体指标评价体系,结合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党员的特点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最根本的是要使每一个党员认识到自己是党的主人。只有这样,党员才能自觉维护、行使党章赋予的民主权利。加强对普通党员“尊重党员民主权利”的教育和引导,要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及党规党纪等的学习教育,教育广大党员要树立行使和保护民主权利的意识,使广大党员清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发挥主体作用,既是党员的权利,更是党员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特别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对“尊重党员民主权利”的认同度。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员的表率,领导干部民主权利意识的提高,对于形成全党的民主作风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3.突出文化教育,提高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在党内生活中,我们的党员确有参与的愿望与热情,却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或相应的能力,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此,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给予这些党员必要的帮助,他们才能更好地行使自身的权利。一方面,采取多种方法在党员中认真开展党员的民主素质的文化教育。深入学习有关文件,重点学习增强党员民主意识的重要性,解决一些党员不珍惜民主权利、对党内事务漠不关心的问题。同时,发挥宣传导向作用,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开展民主文化传播,营造一种民主的文化氛围,增强党员的民主权利意识,切实提高党员了解民主、参与民主、推动民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搭建教育平台,促使党员文化程度的提高,把学习科学文化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水平上来认识,通过文化素质的提高带动民主权利意识的提高。例如,创造条件让其参加学历教育、夜校教育以及职工学习等教育课程。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活其投身党内民主建设的热情,学会正确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

4.健全制度保障,促使党员加强民主权利意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根本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根本在健全保障制度。保障制度的健全,将会进一步加强党员民主权利意识。要进一步细化完善保障党员权利的相关制度,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快推进党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党内的信息,党员就会深入了解党的各项政策,支持党的组织作出的各项决定。二是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提高党员对于党的事务的参与性意识。三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落实党员的选举权,提高党员参与选举的意识。四是强化党内监督机制,监督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督职责,保障党员的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的事务的监督意识。五是要成立专门的党员投诉机构,严格操作规程,明确追究方式,严肃查处各类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

[1]原方,崔建周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途径探讨[J].理论探索,2007,(2).

D263.2

A

1008-8520(2011)01-0049-03

2010-10-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JA724003)

李东明 (1956-),女,江苏徐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那青阳 ]

猜你喜欢
民主权利行使民主
暂停行使金融合同提前终止权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逾期清税情形下纳税人复议权的行使
教师管理应当关注“人本主义”诉求
党员应如何行使党员权利?
基层党支部怎样过好组织生活
论FRAND原则对标准必要专利权行使的限制
我国乡镇政府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