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1-04-11 13:13
化学分析计量 2011年1期
关键词:转基因

简讯

“高稳定度光源的研制与开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已验收

2010年10月26日,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中的“高稳定度光源的研制与开发”课题,通过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课题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完成了分析仪器用光源——全固态ICP光源、光谱仪器用高性能元素灯、光谱仪器用长寿命氘灯、光谱仪器用短弧氙灯、光谱仪器激光光源、低温等离子体原子化器、高性能石墨炉原子化器7类产品的研发。

课题在国内率先研发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68 MHz和27.12MHz两种全固态ICP光源,稳定地实现了正常的ICP功率输出,为我国高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质谱仪的研发和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的光谱仪器用短弧氙灯和长寿命氘灯以及高性能元素灯,解决了主要部件规格化以及能量提高和稳定性问题,其中绝大部分关键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研发的光谱仪器激光光源,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器谐振腔偏心调整机械技术和半导体激光泵浦全固态低噪声内腔倍频激光谐振腔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封装和系统集成,提高了产品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成功研制了266、355、532 nm全固态激光器和405、445、635 nm 3种半导体激光器系统。

课题组成功研制了两类高效原子化器,其中研制的低温等离子体原子化器,采用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的技术,具有原创性,操作温度接近室温,功耗小于50 W,同时解决了批量生产中的工艺技术问题,为实现原子荧光仪器小型化、便携化打下了基础;研制的另一类高性能石墨炉原子化器,在国内首创了具有低电压、大电流直流开关型石墨炉电源系统,其重量轻、体积小,可同时适用于高阻与低阻石墨管,该电源能自动补偿和校正石墨管电阻变化,延长了石墨管使用寿命,保证了瞬变电流的快速响应和运行可靠性,产品已应用在相关高端原子吸收仪产品中。上述研发成果都进行了产业化建设,新建和扩建了相应的生产线,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南京农大863计划项目成果LED植物光源广受赞誉

不久前,科技部在深圳会展中心组织“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半导体照明重大项目科技成果汇报展,全面展示“十一五”863计划半导体照明重大项目取得的成果和科技创新成就。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亲临展会视察。

南京农业大学展示的“LED植物组培灯”、“LED植物灯”、“LED智能生物培养箱”和“LED植物培育智能光控系统”等系列研究成果受到产业界广泛关注,多家上市公司表达了合作研发意愿。

在国家“十一五”863高技术研究计划中,科技部创新性的开启了LED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进程,经过竞争答辩,南京农业大学成功获得863课题立项和资助。基于5年多的成果积累和组培室特征,该项目组通过优化光谱能量参数、制造工艺和外形设计,研制出的LED组培灯,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和安装便捷的特征。与荧光灯相比,使用LED组培灯,能够增强苗的品质、提高优质苗率、缩短育苗周期和降低能耗成本;寿命提高10倍;节电69.7%;1.5年即可回收初期投入,无需后期投入;在寿命期内,总计可节省费用176764元;组培架层高降低35%,提升操作舒适度和工作效率;空间利用率提高35%。

(李超)

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010年12月21日报道,丹麦科技大学光电工程系(DTU)量子光学研究小组和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固体光子发射器发出的光,也就是所谓的量子点并不是点,这与科学家以前一直认识的不同,这让科学界非常吃惊。新发现可能有助于改进量子信息设备的效率,该研究发表在2010年12月19日出版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科技日报)

农业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研讨会在京召开

随着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继而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植保(中国)协会在京召开了以“农业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媒体研讨会,会议分别就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性测试、转基因食品安全以及转基因棉花的种植情况进行了探讨。

(1)转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晓光介绍说,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主要营养成分及对人体的有益程度上是基本一致的,虽然两者来源不同,但本质相同。所以,广大消费者可放心食用转基因产品,不必过多担忧。

杨晓光说,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更精确、更有预见性、效率更高的“杂交技术”,十多年来得到广泛推广。据统计,转基因食品在全球被安全食用累计超过一万亿次,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使用转基因技术能够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和成本,丰富食品来源,增强营养功能。同时,转基因技术能为作物带来天然抗性,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2)转基因食品须经严格审批

杨晓光介绍,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依照科学原则、风险性分析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个案原则和逐步原则、预防为主原则、重新评价原则对转基因作物及食品进行安全评价。这些安全评价旨在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转基因作物或食品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在主要成分、微量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与非转基因作物或食品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的种类齐全。无论是转基因的植物、转基因的动物,还是转基因的微生物,以及由这些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所衍生的转基因的产品,在安全评价管理的时候,都全面覆盖。另外,从转基因技术从研发、市场加工到进出口贸易等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各个环节都实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目前未发现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杨晓光说。

(3)转基因棉花造福农民

自从种植抗虫棉(转基因)以来,棉农就不再为虫害发愁了,不仅节省了买农药的钱、打农药的时间,而且不会因为打农药而中毒身亡了。抗虫棉一直是最受广大棉农欢迎的品种,种植抗虫棉可为棉农节省大量的时间、劳力和农药成本。“未来研发的第三代的转基因作物将能够改良品质、实现抗病、生产功能食品成分、生产可食性疫苗成分,如降血糖、降血压的稻米、高蛋白的玉米、带有乙肝疫苗的西红柿,甚至含有胰岛素的胡萝卜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说,“转基因技术前景广阔,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技术的日益完善,转基因技术会更多更好地造福人类。”

(科技时报)

具有催化活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制备技术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技术研究组近年来开展了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研究,成功制备了含磺酸酯基侧链室温离子液体并应用于催化醇酸酯化反应,近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该课题组采用硫酸二烷基酯与咪唑或吡啶磺酸内盐为原料,在温度60~90℃下反应2~3 h,经过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制得含磺酸酯基侧链离子液体,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廉价易得。该室温离子液体热稳定性好,对水和空气稳定,具有极好的催化醇酸酯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且催化剂易分离回收,循环使用多次后活性依然保持良好。

酸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醇酸酯化反应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制备溶剂、增塑剂、树脂、涂料、香料等众多精细化工产品的有效手段。但是,传统的醇酸酯化反应通常使用浓硫酸等质子酸或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存在废液污染环境、产物与催化剂分离困难、产物有色及腐蚀设备等问题。通过在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上引入具有催化活性的磺酸酯基官能团,可以使离子液体具有特定的催化活性,有效解决醇酸酯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设备腐蚀等诸多问题。

(李)

松下与IMEC共同开发出SNP基因检测芯片

松下与比利时IMEC在“IEDM 2010”上公开了两公司正在共同开发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检测芯片开发成果。SNP检测芯片能够以数μL(微升)的血液为检测对象,对SNP等遗传基因信息进行全自动检测。

此次开发出了“聚合物致动器泵(Polymer Actuator Pump)”和“DNA过滤器”等关键器件。前者起到输送微量血液和DNA溶液的作用;后者的作用则在于从含有被检SNP的DNA溶液中高精度筛选出目标SNP。“向实现硅基板上SNP检测的全自动化迈进了一大步”。

(1)有助于定制医疗服务的普及

如果此次正在开发的SNP检测芯片能够应用于医疗一线,将有助于推动在普通医院等的临床一线普及根据每个人(患者)的体质选择药品处方等治疗方法的“定制(Tailor-Made)医疗服务”。由于利用数微升血液即可在短时间内检测出SNP,因此有望帮助临床医生在短时间内判断出药物对患者是否有效和疾病有多大的发病风险。

(2)1.5 V电压工作,可利用电池驱动

实现此次的微型泵时,通过在硅基板上层积聚合物薄膜,开发出可沿层积方向大幅伸缩的聚合物致动器。由此又开发出通过该致动器移动隔膜(Diaphragm)实现液体输送的聚合物致动器泵。这种微型泵可以产生超过30个大气压的压力。

可以轻松实现包括需要高压的DNA过滤器等的分子筛在内的微流路中的溶液移动。同时由于是在1.5 V的低电压下工作,因此能够利用电池驱动。另外,由于即使切断驱动电压也可保持加压状态,因此能够把耗电量控制在最小。

(李)

我国首台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系统研制成功

不久前,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重点装备“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研制成功,并顺利通过了中科院相关专家组验收。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研究员胡顺星介绍,“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系统”是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方位探测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时空分布的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探测范围水平方向大于2 km,垂直方向大于3 km,探测精度1 km范围内测量误差小于1%,3 km范围内测量误差小于3%。这套系统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专家组对激光雷达系统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显示系统各项指标均符合或部分超过实施方案的设计指标。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大气二氧化碳空间分布探测技术的空白。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可用于大气二氧化碳垂直分布的探测,大面积的近地面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分布,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监测等研究。目前,该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系统已经投入合肥地区大气二氧化碳垂直分布的常规测量。

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的浓度急剧增加,对全球气候的改变产生重要影响。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预测中非常重要的大气温室气体,但人们对它的了解远远不够。目前国际上二氧化碳垂直分布探测的方法非常少,至今,我国还没有二氧化碳空间分布的数据。

专家介绍说,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计划和工作,还把“监测气候变化的过程和要素”等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之一。政府部门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开展有关碳收支和碳循环的研究,离不开对二氧化碳空间分布的精确探测。

(新华网)

国产核磁共振设备有望上市打破国外垄断

不久前,怀柔区与中科院签订协议,把雁栖开发区作为高新科技转化基地,一系列最新研发成功的技术,将在这里转化,走向全国市场,打破国外垄断。其中包括今年刚刚研发成功的核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

“有了超导磁体,国内就能生产技术过硬的核磁共振设备,打破国外企业对超导产业的垄断。现在患者用核磁共振诊病,动辄花费上千元的情况有望很快改变,其中,核磁共振的检查费用有望因此降低九成。”中科院高能所超导磁体工程中心主任朱自安介绍,现在1台核磁共振成像设备进口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患者使用每次花费1000元到2000元,国产化设备替代进口后,将在同样性能条件下,每台设备售价降至500万元到600万元人民币,使用花费降至每次200元到300元。

(李)

安光所3种环境监测仪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制的“水体低浓度多组分芳香类污染快速监测仪”、“重点污染面源排放VOCs及温室气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大气污染多组分排放通量快速遥测系统”等监测仪器通过了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3项成果的综合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水体低浓度多组分芳香类污染快速监测仪”基于汲水式动态水样采集更新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利用频谱法和交替三线性算法获取了混合水样中污染组分数及不同组分的光谱载荷矩阵,提出了基于样本数据库的综合相似度指数算法,解决了多组分混合物的重叠三维荧光光谱的解析问题;提出了样本浓度正交混合构建多组分混合物校正参考数据库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组分样本间多重共线性问题;实现了水体酚类、油类和多环芳烃的自动快速测量和超标报警。

“重点污染面源排放VOCs及温室气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突破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关键技术,设计了双臂扫描干涉仪结构,提高了系统光谱仪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了基于He-Ne光和PSD结合的精确扫描控制电路,提高了干涉信号的采样间隔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合成模拟校准和仪器线性修正的定量分析反演算法,实现了重点污染面源排放VOCs及温室气体连续自动精确测量。

“大气污染多组分排放通量快速遥测系统”基于掩日通量测量技术,设计了太阳在轨方位初步定位与PSD光电反馈精确跟踪相结合的太阳自动跟踪器,实现了车载系统快速移动监测;研究了工业区污染源排放气体扩散特点,提出了污染气体测量背景光谱获取方法;基于正常光谱与异常光谱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了线性相关光谱筛选方法;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模拟校准的柱浓度反演算法,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掩日法污染气体排放通量计算软件,实现了工业区VOCs、SO2、CO、NH3等多组分气体排放通量的车载快速遥测。

(中科院)

中国最新锶原子光钟技术或将改变“秒”的内涵

高准确度时间频率基准钟的研制,是保证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体系独立完整性的关键,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2010年12月16日,记者从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高准确度原子光学频率标准仪的研制与开发”课题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课题掌握了锶原子光钟和光纤光梳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为锶原子光晶格钟和光纤光梳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课题负责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方占军研究员告诉记者,与现行的铯原子钟比较,光钟具有实现更高准确度的潜力,被公认为下一代时间频率基准。用光钟替代现行的铯原子喷泉钟来重新定义秒,可以显著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该课题的顺利完成,为我国锶原子光晶格钟基准装置的进一步研究、建立基于光钟的新一代时间频率计量体系奠定了基础,对于2019年在国际上重新定义秒的问题争得发言权和主动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该课题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项目中的一项,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4家单位共同承担。经过3年的科技攻关,目前该课题组掌握了锶原子光钟和掺铒光纤光梳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研究建立了锶原子塞曼减速器和激光冷却囚禁装置,首次实现461 nm蓝MOT;完善了633、543、612、532 nm 次级光学频率标准,建立了完整的光学频率量值传递体系等。

(科技日报)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研讨十二五部署

为做好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十二五”的总体部署,近日,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办公室与领域专家组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领域办主任、社发司杨哲副司长主持,863计划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办公室成员、领域专家组成员、特邀专家(包括7名院士)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为更好地定位863计划和重大专项的分工,卫生部何维司长代表“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通报了两个重大专项“十二五”的总体部署情况;领域专家组组长詹启敏代表全体领域专家汇报了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十二五”战略研究报告。著名海外归国专家王晓东院士受邀参加研讨,深入分析了国际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对社会主义体制下统筹科技资源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正在编写的“十二五”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建议。特邀专家们还就基因组学、微生物、干细胞等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建议作了精彩的报告。贺林院士、曹雪涛院士等领域专家结合“十一五”主要成果总结,围绕蛋白质组学、个体化医疗、药物靶点、疫苗等方面介绍了“十二五”发展重点。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领域办公室在“十二五”战略研讨过程中,重视听取不同层面专家的意见,通过不同形式的座谈和交流,加强沟通,特别是邀请海外归国专家参与研讨,有效提升了国家科技计划与国际前沿科技的衔接。

(人民网)

葫芦岛32家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备

不久前,葫芦岛市已完成所有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自动在线监控安装,这也是葫芦岛市“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方面实施的重点项目。

据了解,葫芦岛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涉及32家企业、68套监控设备。14家水污染源企业安装19台自动检测设备,主要监测流量、pH、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指标;21家大气污染源企业安装49台自动检测设备,主要监测二氧化硫、烟、氮氧化物、流速、压力、氧、温度指标。

从2004年开始,葫芦岛市逐步在国控重点污染源上安装自动在线监控仪器,2010年4月成立自动监控室,自动监控室能力建设日前通过省环保厅验收。至此,葫芦岛市已按计划完成所有国控企业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和联网,坐在监控中心就可以全面掌握详细的污染数据,可实时监控全市32家重点企业排污情况,全程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环保部标准,集成地理信息系统、12369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及综合业务系统等。

(李)

卫生部着力清理整合现行食品安全标准

据卫生部新闻办日消息,卫生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着力清理整合现行食品安全标准,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1)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规定》等法规,起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组建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制定公布了委员会章程,建立了委员会及其秘书处的工作制度,并召开了3次主任会议、18次专业分委员会会议,较好地履行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查职责。

(2)按照工作计划加快标准整合进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和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要求,卫生部与农业部联合印发了《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和《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部署开展200余项食品卫生标准清理工作,并加快了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剂、致病微生物等基础标准制修订工作。同时,农业部正在清理完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标准。

(3)出台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完善并发布了66项乳品安全标准,会同农业部发布了《食品中百菌清等12种农药残留限量》。积极推进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食品包装材料标准等标准清理整合工作。目前,90余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标准和乳糖等产品标准已经完成清理整合工作,即将发布。

(4)做好标准宣传贯彻工作。乳品安全标准发布后,卫生部主动公开标准文本,方便各方下载和查询。

(5)积极跟踪国际标准。继续做好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工作,参加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会议,及时了解国际食品标准工作进展。积极回应世贸组织成员对我国通报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意见。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使其满足保护公众健康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

目前,卫生部正在向社会公开征集201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申请。欢迎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卫生部)

滨海研制我国首个进入欧洲药典色谱柱

不久前从天津开发区科技发展局获悉,泰达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性能硅胶基质色谱分离材料及色谱柱,近日通过专家鉴定,进入欧洲药典。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高性能色谱行业的核心技术,从而为制药、化工以及环保、食品检测提供有力支持,这也是我国首个进入欧洲药典的色谱柱。

据介绍,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天津泰达国际创业中心孵化的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和开发分离材料及其派生产品,主打产品为色谱耗材。博纳艾杰尔已经为此项目成立了一支40多人的研发团队,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可生产近百种规格的高性能色谱填料,每年的色谱填料产量在300 kg、色谱柱7000支,其中三分之一用于出口。该公司开发的独特的硅胶表面处理工艺有效地降低了硅胶的酸性,提高了色谱填料的品质,其产品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性价比高,替代进口的优势明显。

据了解,色谱柱是色谱检测仪器的核心配件之一。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苏丹红、氨基酸、真菌毒素的检测,为制药、化工行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成套色谱分离技术,为药物分析和环境监测提供服务。

(渤海早报)

荷兰用砷化铟纳米线获得新量子比特

据2010年12月23日(北京时间)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荷兰科学家利用砷化铟纳米线,研发出一种基于电子自旋和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量子比特,新系统能更容易同其他电子设备结合在一起,非常适合用于未来的量子计算或密码系统。

(科技日报)

美加快在南极发射科学探测气球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南极夏季,也是科学家利用南极独特自然条件开展科学研究的大好时机。仅仅在12月一个月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将在南极施放5颗科学探测气球。

NASA和NSF于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12月20日从南极施放了一个科学探测气球,以探测宇宙射线对地球的影响。由马里兰大学设计的宇宙射线能量学与质量实验(CERAMⅥ),是为研究来自于银河系遥远超新星爆炸引发并到达地球的高能宇宙射线粒子。目前,该种粒子悬浮在南极126000英尺(约39 km)上空。

在此之前,两个相对较小、可手工发射的空间科学有效载荷,在成功升空飞行后,已经完成其使命。它们携带的用于研究辐射带相对电子损失的气球组实验,由达特茅斯学院设计和建造,该实验的目的是寻找产生极光的地球范艾伦辐射带,及其在何处如何与地球高空大气层发生周期性相互作用。这项飞行实验将为于2013年和2014年的同样飞行实验做好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宾夕法利亚大学正在开展亚毫米光圈望远镜的气球实验(BLAST),该实验将研究银河系中磁场如何阻碍天体形成。亚毫米光圈望远镜的测试设备和望远镜将采集数据,第一次在一些天体形成区域获取磁偏振尘埃的高清晰图像。

另外,NASA的超压气球测试飞行也正在南极进行。NASA用轻型聚乙烯膜制造的、飞行高度接近40 km、有效载荷高达2700 kg的科学探测气球,体积达到约40万立方米,是目前升空飞行的最大单体、全密封和具有超压结构的气球,其体积是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升空飞行的同类探测气球的两倍。NASA的最终目标是研发出一个约74万立方米的超压气球。

(科技日报)

一种高密度脂蛋白可助检动脉硬化

丹麦和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生物材料》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合成出一种高密度脂蛋白,借助嵌入其中的荧光物质成像,可用于检测动脉硬化等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相关的疾病。

脂蛋白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血脂运输。血脂增高是动脉硬化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由于体积小、密度大,工作效率高,对于血脂代谢平衡有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了一种高密度脂蛋白纳米颗粒,并在其磷脂层植入了荧光物质。实验观察发现,这种人造的高密度脂蛋白无论注入人体还是在试管中,都表现出与人体自身的高密度脂蛋白高度相似的生物特性和行为特征。

由于这种人造高密度脂蛋白嵌入了荧光标记物,可以很容易被观测到,且能在光学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测中清晰成像,检测人员就可以借助它了解到人体自身高密度脂蛋白的活性等指标,从而及早发现一些相关疾病。

(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
转基因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美国首次释放转基因蚊子
《转基因技术》新书推荐
«转基因技术»新书推荐
转基因生物,你怎么看?
“WINE IS INHER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LAND AND CAN BE USED TO PROMOTE THE REGION AS A WHOLE”
开心散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在体LTP和PSD-95表达的影响
Avp-iCre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