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化创意产业
——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1-04-11 03:01宋春光华营营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发展

宋春光,华营营

(1.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5;2.哈尔滨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80)

试析文化创意产业
——以黑龙江省为例

宋春光1,华营营2

(1.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5;2.哈尔滨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80)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四大传统文化主体产业,即新闻出版业、文化演出业、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和网络服务业也已粗具规模,并成为促进城乡经济合作、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发达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推进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加强投融资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等是黑龙江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又称为创造性产业、创意工业、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等。1912年,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而非资本和劳动力。”1986年,罗默指出:“新创意因其能够衍生出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所以它才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1]

对文化创意产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并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而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2]。美国经济学家查德·霍金斯认为:“创意产业是指能够提供与文化、艺术、娱乐等附加价值相联系的产品与服务的行业。”“创意经济之父”霍金斯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更全面的概括,他认为创意产业应该是包含所有商标、版权、设计及专利的行业[3]。

在中国,有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总和,既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又有文化和科技的重新组合。如奚建华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作为核心驱动力和根本标志,是文化、经济和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它处在价值链的最顶端,不仅能够促进各种创新要素的积聚,而且打破了传统二三产业间的界限,通过对不同行业和部门的重新组合,形成融合多种产业内容、产业流程的混合型、创新型产业形态[4]。2005年,中国香港首次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并将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同时也被作为战略性政策。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联系的活动的集合[5]。

综上所述,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在新的文化背景下,依靠创意人的想象和灵感并借助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并创造财富,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新趋势,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标志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强渗透性、高附加值。创意指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交融,目前,文化已经朝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而先进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也拓宽了文化产业市场。二是复合型的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既有经营管理理念和创意灵感,又能不断创新产品内容和观念。三是个性化、艺术化、智能化的创意产品。创意产品的核心是创意,要求通过运用传统知识和技术,并结合创新概念,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影视、广播、音乐等产业,都是以创造个性化、智能化的创意产品而取得回报的。四是数字化、可视化、知识化的产业技术。信息传播、自动化等新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向数字化、可视化的发展。五是集群网络化的产业组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同行业企业合作、跨行业企业集聚的集群化环境。六是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管理。创意因与个人灵感有着单一系统的联系,因此,创意企业应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将零散的灵感通过知识管理进行集成和组合[6]。

黑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推动全省的经济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1.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黑龙江省的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而四大传统文化主体产业,即新闻出版业、文化演出业、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和网络服务业也已粗具规模,并成为促进城乡经济合作、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其一,新闻出版业的发展。黑龙江省新闻出版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形态趋于多元化,同时拥有一批在某些领域颇具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图书出版单位13家、印刷企业4 647家、音像出版社4家、出版物发行网点1 916处,全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8.68亿元。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于2002年正式成立,作为国内覆盖面最大的平面媒体集团,其拥有《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黑龙江法制报》等10家报纸和《活力》、《新闻传播》、《党的生活》3家期刊以及两个网站,即黑龙江新闻网和生活知道网。2008年,黑龙江龙江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其二,文化演出业的发展。截至2009年,黑龙江省共有1.54万个娱乐业经营实体,其中,包括103个集话剧、曲艺、歌舞剧、龙江剧等在内的演出团体。近些年,由省艺校与省内其他几所影视艺术院校合并组建的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通过合理配置跨地域文化资源,不仅提升了全省艺术教育的档次,扩大了规模,也增加了文化市场的演出效益。黑龙江省龙江剧院吸收8个市县的艺术表演团体,正式组建了“黑龙江省龙江剧发展联合体”。哈尔滨市话剧院则运用市场机制,实行剧目策划、制作、营销和演出“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其三,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黑龙江地处渤海文化和金源文化的发祥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浓郁的人文气息和独具的气候特点,也为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优势。其中,牡丹江境内的海林中东铁路建筑群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东宁县五排山城址、穆棱市小四方山城址等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镜泊湖、五大连池以及拓荒文化、石油文化、森林文化和冰雪文化等也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其四,广播影视和网络服务业的发展。拥有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络公司等26家企事业单位的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已成为黑龙江省传媒产业的龙头,资产总额达18亿元。

其五,民营企业发展强劲。随着文化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中非公有资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涌现了不少特色展馆、剧团和演艺广场等等,尤其是民办公助型企业在哈尔滨迅速崛起,并成为哈尔滨的文化奇迹。其中,哈尔滨莫斯科大剧院已形成集黑土文化、哈尔滨啤酒文化和莫斯科异域文化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并成长为代表黑龙江特色的文化演出接待窗口。

2.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已粗具规模,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其他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其一,产业体制和产业发展矛盾突出。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体制落后,既不能适应国际文化市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国际文化市场间的竞争形势。具体表现为:一是政府部门在文化企业和中介团体间的定位不明确,文化资源的管理存在体制性障碍;二是文化企业内部机制不完善,缺乏参与国际文化贸易竞争的市场机制。

其二,产业投资不足。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经济贡献、整体效益和规模均落后于其他地区,独立开拓市场的能力不强,艺术成就高的地方性文化品牌匮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亦不多。产业投资不足,使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规模偏小,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三,服务设施不健全。一是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善。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缺乏资金和业务渠道,而政府对文化产业扶持的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投融资等政策不够完善,极大限制了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二是文化中介机构缺乏。在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完备的文化中介机构十分匮乏,包括为传统企业实现创意转型提供专业化建议的专家和为境外项目进行策划评价的服务平台。

其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黑龙江省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一是专利和商标注册时间过长,为仿冒产品的出现提供了机会;二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导致对创意产品的评估困难。

面对当前中国发达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形势,积极推进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倡导的政府应加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合理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精神,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将其与文化事业分离;二是按现代企业制度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三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创造更多机会。

第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的特点,其核心是创新,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一方面应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新成果的文化氛围,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尤其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创新成果与产业化转换的服务体系。

第三,加强投融资扶持力度。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对此,政府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多个专项基金并由政府提供担保;政府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开通贷款绿色通道,为创意企业提供质押贷款;由政府直接出面,为创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

第四,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首先,创意企业为了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需要通过优越的条件吸收高级专业人才,并大力引进杰出的管理人才;其次,拓宽人才选拔的渠道,创意企业可以与高校建立培养人才专项项目,定向培育有技术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再次,建立规范的人才管理机制,提高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黑龙江省来说,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内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还存在很大差距。结合黑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加强投融资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等,对于不断推进黑龙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1]姚旭东.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与意义[J].商业时代,2007,(8):95-96.

[2]张晓明.创意产业的一些基本理解[J].同济大学学报,2005,22(7):23-25.

[3]唐建军.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J].东岳论丛,2006,(5):74-77.

[4]奚建华.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J].浙江社会科学,2007,(2):45-46.

[5]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5):18-24.

[6]林拓.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35-139.

G124

A

1007-4937(2011)04-0043-03

2011-04-17

宋春光(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产业营销、农业经济理论研究;华营营(198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陈淑华〕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