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高校图书馆地震应急预案

2011-04-12 01:01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福建省厦门市361021郭晓燕
河北科技图苑 2011年3期
关键词:预案灾害应急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福建省厦门市 361021〕 郭晓燕

一、高校图书馆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它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的地震活动不仅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地震活动的范围很广。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陆地地震总数的三分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陆地发生的 7级以上强烈地震,我国约占35%。2008年 5月 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的 8.0级地震、2010年 4月 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的 7.1级地震,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图书馆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员工也出现伤亡。对于地震,要防患于未然。如何建立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如何把灾难的伤害减轻到最低程度,是高校图书馆当前要做的事情之一。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信息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是广大师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公共场所。同时,它也面临着很多风险,如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事件的威胁。这些灾难事件都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损失和破坏,有些甚至是毁灭性的。但在现实中,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没有做好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灾难的准备。其工作人员缺乏应急和防灾的意识与知识,很多高校图书馆几乎没有任何灾难管理机制和体系。面对着严峻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到,一旦发生灾难,不仅会危及到本馆的服务,而且会危及到本馆的工作人员、读者与馆藏,从而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职能的发挥。因此,为了减免这些灾难事件带来的危害,高校图书馆当务之急是建立有效的防灾应急机制,特别是地震应急预案。

二、高校图书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地震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必须随时准备应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地震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增强和防御处理地震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一)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应合理

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是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不少高校在修建图书馆时都注重气派与豪华,多采用内廊式设计,这种建筑模式往往隐藏着不安全隐患。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馆舍建筑和内外装修时要把安全因素放在第一位,把保护工作人员与读者生命安全放在建筑设计首位,馆舍应具备抗震设防级别,杜绝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隐患。

(二)应设应急通道并保持畅通

在高校图书馆内应设置安全通道,并保证经常畅通无阻,标识要明确醒目。同时,应该定期检查馆内紧急出口安全门是否能随时打开,避免在危急时刻紧急出口安全门卡住人员无法逃生,以确保地震灾害来临时读者与员工能尽快离开图书馆。

(三)应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定期开展演练活动

地震知识宣传与普及的对象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目的是让他们知道一旦发生地震后的逃生技巧和措施,帮助工作人员和读者克服恐惧心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主页、宣传栏等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宣传。通过开展应对地震灾害突发事件的安全宣传,使工作人员和读者拥有正确的危机观,具备危机处理的基本知识,明确应对地震灾害的基本措施。同时,要坚持定期开展演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实践中明确和熟悉自己的责任,提高他们的应急素质,发挥预案最大的效用。有报道指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由于定期开展演练,地处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奇迹般地快速疏散了全校师生,未发生教师、学生人身伤亡事件。

(四)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素养是形成职业道德的根本,无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多强、业务水平有多高,没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是不行的。在当今高度文明的社会里,责任感的高低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工作人员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这也是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一个要求。

三、高校图书馆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主要要求

(一)确保人员安全

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中,对人员的安全撤离要作出详细合理的安排,特别是阅览室和借阅处的读者撤离。一旦判断发生强烈地震,当班工作人员应指挥馆内读者就近躲避;并利用第一次震后的间隙,指挥馆内读者按照预案规定的人员撤离路线,组织有序地通过安全通道撤离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大地打开出口,安全撤离的关键是冷静而恰当地通知和疏导人员。

(二)预防次生灾害

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在发生地震时,如果人员恐慌、争先出逃等,极容易造成人群失控,互相拥挤、踩踏等恶性事件,引发一些次生灾害,造成人员、财产的损失。另外,地震突发事件有可能引发火灾、水浸等次生灾害。火灾是高校图书馆最为担心的灾难性突发事件,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毁灭性,可能使一个图书馆的全部文献信息资源毁于一旦。而水浸会使得被水浸泡过的文献信息资源修复起来相当困难,即便能够修复其可利用性也很差,甚至有些文献信息资源根本无法修复。

(三)保护好文献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和保护。当地震灾害发生时,高校图书馆在确保人员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好本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在地震灾害发生后,要及时清理废墟、清点馆藏;对于已遭破坏的重要文献,应尽量予以修复。

(四)应急预案的内容要详实、具体,可操作性强

当地震灾害发生时,由谁来统一指挥,如何分工、如何报警、如何向上级领导汇报、如何调度车辆、怎样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等,都应有明确可行的应急方案,并适时组织演练。

(五)灾后各项善后工作的处理

1.读者遗留书籍、物品的处理。地震灾害发生时,读者来不及带走的物品,应集中起来,妥善保管,并发出通知,组织读者认领。为防止发生冒领事件,读者必须出示有效证件、说明遗留物品的特征并留下联系方式才能签字领走。读者的遗留物品中,图书的数量最大,其中有读者自己带来图书馆阅读的图书,也有读者从图书馆借出又携带到图书馆阅读的图书,为保护高校图书馆财产安全和维护读者权益,应把读者遗留在图书馆的个人书籍予以归还。

2.做好心理援助。惨烈的地震灾害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和工作人员的心理都会造成严重冲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崩溃。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开展免费的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举办专题导读、开通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等方式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稳定情绪,抚平创伤,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3.尽快恢复图书馆工作。地震灾害发生时,应尽快将服务器等重要设施转移到安全地区,检查电子设备运行情况,重新铺设网络线路,及时恢复网络信息服务,保障读者的需要。流通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应第一时间及时恢复正常运转,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是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建筑物载荷大、馆藏文献多,一旦发生强烈地震灾害,人员和文献信息资源等都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因此,高校图书馆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单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应当提高防灾意识和灾害应急能力,把防灾理念融入管理的相关环节,科学制定防灾计划和灾害应急预案。凡事“防患于未然”,只有事先做好准备,未雨绸缪,制定出各种预防和应对措施,才能做到临危不乱,从而降低地震灾害对高校图书馆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1]赵勇,孙成权.试论图书馆地震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对策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92~95.

[2]李学玲.汶川地震对图书馆界的启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18(4):86~89.

[3]朱荀.图书馆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建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5):74~77.

[4]李小菲.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地震灾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5):13~14.

猜你喜欢
预案灾害应急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