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ABC分类法在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商品管理中的应用

2011-04-12 09:32何建崎
时代农机 2011年9期
关键词:缺货分类法服务水平

何建崎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1 ABC分类法及其在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应用的局限性

1.1 ABC分类法概述

ABC分类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或ABC分析法。它是一种从名目众多、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或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找出主次,分类排队,并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ABC分类法最早由美国通用公司在库存管理中采用,是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管理控制原理中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曲线所揭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在管理中加以应用的。通常是将手头的库存物资按年度货币占用量分为A、B、C三类,并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A类是年度货币量最高的库存,这些物资品种数约占库存总数的15%,但用于它们的库存成本却占到总数的70%-80%,对这类物资进行重点管理。在现场管理中,对A类物资管理要求最为严格,应放在最安全的地方,为了保持库存记录的准确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盘点,预测时要最为仔细。

B类是年度货币量中等的库存,这些物资品种数约占库存总数的30%,成本约占总数的15%-25%,对这类物资进行次重点管理。在现场管理中,对B类物资管理投入比A类少一些的精力,库存检查和盘点的周期比A类要长一些。

C类是年度货币量较低的库存,它们的成本只占总成本的5%,但品种数量却占库存总数的55%左右,对这类物资只进行一般管理。在现场管理中,对C类物资管理较为粗放,但由于品种多,差错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也必须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和盘点,周期比B类长一些。

1.2 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商品管理

配送中心是接受供应商多品种大量的货物,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场所的物流结点设施。

连锁超级以满足消费者对基本生活用品一次性购足需要为经营宗旨,是一种经营品种较多的零售业态,虽然连锁超市各种业态经营品种存在较大差异,但商品品种众多,小的便利店经营品种有3000个左右,超大型综合超市有3万多种。配送中心作为连锁超市商品管理及供货枢纽,在连锁超市中具有核心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其实就是保证供货和减少缺货。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们经常发现,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里的商品,品种数越来越多、库存量越来越大,但是门店反映缺货率却居高不下,研究商品品类,对其进行差异化管理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1.3 ABC分类法的局限性

ABC分类法对商品存货品种加以区分,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连锁超市业实际运作中发现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分类略显粗放。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ABC分类法一般将存货商品分成三类,最多分成五类,但连锁超市商品种类众多,配送中心常年储存的商品近万种,再加上传统的分类管理中,人的主观判断占了很多成份,所以ABC分类法在连锁超市业运用中显得较为粗放。

(2)对销售贡献度不同的相似商品管理服务水平相同。连锁超市商品品类管理中细分到单品,如同是可口可乐的瓶装饮料,分为1.25L瓶装、2L瓶装、2.5L瓶装属于三个不同单品,其销量可能差不多,ABC分类时把三种单品归于一类管理可能问题不大。但比如有的食品有六种口味,属于六个单品,其中两种的销量占到了80%,在ABC分类管理中六种单品一般同属于一类,享有同一水平的存货管理服务水平,未能体现重点,分清主次的愿望。

(3)对季节性热销产品管理不重视。连锁超市中一些商品属于季节性热销产品,在热销季节是重点管理对象,不能缺货的,所以旺季和淡季其库存服务水平应是不同的,ABC分类将存货按年度货币占用量进行分类管理,不能反映此类商品的管理特性。

(4)容易产生对B、C类产品管理的忽视。有时B类和C类商品与A类商品具有关联性,是A类商品的补充;或者,在某些情况下,B类或C类是未来有望畅销的新品;或者,C类周转量不大,但利润很高。这说明,在重点保证A类商品供应的前提下,也不容忽视B类和C类商品的。虽然ABC分类法本意并没有让管理者忽视B类或C类商品,但在使用过程中,管理者却容易犯上这样的错误。

2 二次ABC分类法

2.1 二次ABC分类法的思路

(1)二次ABC分类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配送中心商品出库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对商品按单品对销售的贡献进行比较排序,淘汰掉滞销品后,剩余商品在企业原先ABC分类的基础上,在每类商品中第二次进行ABC分类,按第二次分类结果调整第一次ABC分类单品的服务水平,在总体服务水平保持不变和避免畅销品缺货的情况下,降低所需存货。

(2)通过商品出库数据分析,找出特殊类商品,如季节热销商品、适合越库配送的商品、对缺货率率影响较大的商品、拆零性强商品等,把它们划入特殊类商品,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

(3)通过定期的商品深度分析,发现商品销售的变化率,从而改善分类和库存管理。

2.2 二次ABC分类法在改进ABC分类法的基础上遵循原则

(1)贡献度原则:即按商品对销售或利润的贡献度进行分类。

(2)差异化原则:相类似的商品有差异性,商品在不同时间有差异性,当差异性对销售产生影响时,提示我们必须采取差异化的管理。

(3)优先性原则:即对总价值高的先归类,总价值低的后归类;价值高的优先管理,价值低的可能降低管理水平。

(4)相对稳定性原则:即每种商品的类别具有相对稳定性,按商品对销售的贡献进行分类,还需要考虑对新品的观察。

(5)变化性原则:即需要根据商品的变化率进行品类管理。

2.3 二次ABC分类法的实施步骤

(1)细化企业按照商品库存年度货币占用量进行的ABC分类 (一次ABC分类),将商品品种细化到单品,企业制定SKU计划;

(2)企业根据商品的SKU计划和信息系统中的出库数据,汇总“配送中心商品出库数据统计表”,细化到单品;

(3)利用计算机对“配送中心商品出库数据统计表”进行数据排序及分析,得出每月单品销量排名和总销量排名,依次对商品进行二次ABC分类,在原有商品ABC分类表上进行标识;

(4)滞销品列入淘汰名录,在商品一次ABC分类中标识;

(5)找出特殊类商品,列入A类商品管理。如:季节性热销商品,用“Tt”标记,如 12月热销商品,标记 Tt12,在商品库存管理中会依据其变化率调整其库存水平;出货量占比非常大,品种占比非常低的商品,适宜采用越库配送管理的商品,用“Ty”标记等等;

(6)其余在AB两类商品按照单品销量,再次进行第二次ABC细分,比如分成 AA、AB、AC、BA、BB五类商品;目的在于为单品(SKU)库存管理的调整提供依据,即根据单品(ABC分类一般不能细分到单品层)对销售的贡献度、周转率等进行库存量及服务水平的调整。

3 二次ABC分类法的优越性

二次ABC分类法的意义在于:

(1)能加强畅销单品的库存管控,减少畅销品缺货的发生,从而降低企业总缺货率。比如某食品有六种口味,其中两种的销量占到了80%,我们将这六种单品划分成AA和AC两类,AA类加强库存管理,AC类则可降低库存,这样总体上减少了缺货,提高了销售;

(2)能找出特殊商品,从而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和采购策略,减少库存,降低缺货,提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在总库存服务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配送中心存货量下降。如高周转率单品接受高服务水平,较低周转率的单品接受95%的服务水平,期余的单品提供90%的服务水平,在总体服务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强高周转率商品的管理,减少其库存,从而带来所需总存货的降低。

(4)彻底淘汰滞销品,提高库存和资金利用率。

4 结语

二次ABC分类法是基于商品对销售的贡献度而对ABC分类法的一种改进,为配送中心根据商品周转状况,加强对畅销商品和特殊商品的库存管控,同时淘汰滞销商品等方法提供了思路和做法,有利于提高配送中心管理效率及效益。

[1]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许胜余.发展中的零售业物流[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

猜你喜欢
缺货分类法服务水平
遂宁市:提升社保服务水平 夯实保障民生基础
空气显卡新成员 RX6700XT开卖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加强图书馆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今年河蟹产量高、规格大!因脱壳晚,中秋可能缺货,后期价格走势有点悬
提升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举措构思
“缺货”等十四则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Vipersat升级版
——HeightsTM用高效率和智能化提升服务水平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