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2011-04-12 09:32周凌云
时代农机 2011年9期
关键词:系部德育工作管理系统

周凌云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央领导人在十七大报告中给我们学生工作者一个很明确的指示:“德育为先”,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欲成才,先成人”的观念是非常吻合的,而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依靠的正是我们这些德育工作者。因此在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内涵建设的同时,我们这些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者们应该更多的思考探索学生德育的新方式和新模式,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贡献出更多、更有创新精神的力量。

1 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及评价的现状

当前的高职院校乃至整个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考核基本都实行综合测评办法,评价内容大体分为思想道德表现、学业表现及文体表现三大部分。德育教育中依靠的力量为系部和班级的老师以及学生干部这部分力量。德育工作模式主要是任务驱动和个人以及小型团队的组织,在这种现行模式下,很多学生活动规模大,形式精彩的背后应该被提出的是:这些德育教育是否真实地贯彻到了学生个体身上,这些德育教育是否合适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获得的德育教育的评价是否真实地体现出来了。

1.1 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球类比赛活动时,大多学生喜爱体育活动,主动参与较多。但是开展其他主题型活动时,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较少。开展非体育类活动时,总是需要学生干部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劝导同学甚至强制要求参加活动。

1.2 评奖评优依靠主观感受

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业成绩和文体劳表现是学生评奖评优的依据,每学年学生填写综合素质测评表,由班主任审核评定。这种评定方式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填写的综合素质测评表是对一年的总结,班主任审核时很难一一对照标准量分,只能根据印象给学生评定。

2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

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发挥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潜能,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为了有效地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加强学生内涵建设,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情况,我们学生工作者应该探索构建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统一规划,数据辅助评测,德育有效跟踪的德育评价体系。

2.1 德育评价客观合理

(1)全面客观。以往的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一般是由学生日常生活、思想品德和文体劳表现的简单累加,每年的测评结果只能体现在综合测评表上,只反映活动的结果,不能反映活动的过程。我们构建德育评价体系时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应分为日常表现、学生参与活动和教师授予3个项目。根据学生会对学生日常的检查情况、学生参与活动时的表现以及老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单独的赋分等多种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

(2)科学合理。德育评价系统可以以德育分的形式体现学生的德育情况,各个项目分为加分项目和减分项目,不单纯是各项分数的简单累加。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有旷课旷操现象的,则将会对其进行减分;学生参加活动项目中,系部会根据学生参与度给予一定的德育分。另外,每学期开学初,系部给班主任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发放一定数额的德育分,要求班主任每个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学生发放德育分,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根据学生在系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情况给予学生德育分奖励。通过这三个项目的考核,最终形成德育分总分,作为学生德育考核的依据。

2.2 信息化、数字化的德育管理系统

现代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应该方便、快捷、及时,当前很多信息化的系统都以网络的形式服务受众。因此我们通过建立德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来作为德育评价的平台,借助网络的力量来辅助德育教育。学生通过网络及时将个人信息录入系统,老师通过终端可以随时查看学生获取德育分的途径,参与活动的频率,并且可以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便于引导学生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德育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方式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数据,便于老师查看,避免了以往人工收集处理信息时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的现象,既节约了各类资源,又极大地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率。

2.3 实时的、科学的德育跟踪评价体系

德育工作的评价方式过去是通过学生综合测评表体现学生德育发展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只是学生对一学年个人德育分数的简单累加,班主任核查时既难一一查证,也无法通过测评成绩准确了解学生的德育轨迹。我们构建的德育评价体系应是以发放德育分的形式累计学生的德育分数。学生通过上网将德育票的编码录入德育管理系统,班主任和学生办公室的老师可以通过德育管理系统查看每个学生的德育分统计和来源情况,便于实时进行跟踪,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德育系统中提供的德育数据可以作为系部在进行德育规划时的参考数据,使得系部德育教育政策更加合理,更加适合学生,同时也可以建成更加系统全面地德育数据平台。

2.4 统筹规划、合理论证的活动形式

每学期学院、系部、班级都开展了大量的活动,但是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存在主题重复、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为了加强学生的内涵建设,必须通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就需要系部组织人员对开展的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学期结束前要求各班申报下一学期的班级活动,做好分类统计,学期初根据学院的安排和班级申报的活动,确定活动项目,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担任活动指导老师,开展活动。学生依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兴趣爱好,登陆德育系统以选修的方式参加活动的申报,活动开展时进行现场签到,根据参与的积极性和活动成效等给予一定的德育分,对于未请假而不参与活动者将会扣除一定的分数,活动组织者负责考勤记录、填写活动记录册。

活动的统筹组织需要做到以下几个重点:

(1)主题丰富:项目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与诚信守纪、社会文化与文明礼仪、专业素质与创新素质、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积极参与管理能力、热爱劳动与志愿精神。

(2)形式多样:文艺活动、体育互动、知识型活动、主题活动等。

(3)合理论证:各项活动不再是由单个个体或小型团队决定,而是通过召开项目论证会,由教师代表、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一同论证活动合理性以及参与活动的人数限制。只有论证会通过的活动才会列入学期活动计划中,公布在德育管理系统中,学生上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能够锻炼自己,使得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

3 德育评价体系的实效

德育管理系统以德育分的形式全面客观的反应了学生的德育情况,为系部的评奖评优提供了依据。每个学生可以通过查看自己的德育分了解自己的系部和班级的排名情况,发现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班主任通过德育分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德育情况,根据德育分评定学生德育等级,评定学生个人奖项时不再依据主观感受,而是以德育分量化。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不仅可以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德育分客观地评定文明班级、先进班级和先进团支部,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德育分排名挖掘出学生中的典型,树立榜样,引导学生争先创优,打破了以往依据印象分和民主投票评定的状况。德育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系部评奖评优的效率,同时更加客观公正,减少了学生有异议的情况。在德育评价合理公正的同时,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安排得非常充实,综合能力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

[1]李义丰.高职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猜你喜欢
系部德育工作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