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1-04-12 09:32卫珍妮
时代农机 2011年9期
关键词:法制法律院校

卫珍妮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单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也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法制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探索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法制教育手段,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成为知法、懂法的社会人,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普遍重视,在课程设置、教师指导等方面都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但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变化以及教育方式的逐步单一化,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整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群体综合素质不高,对法制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偏低和法制观念淡漠等问题。他们对于学校的法制教育或漠不关心、或心存抵触,对整个教育过程缺乏关注和兴趣;其次,法制教育手段略显单一、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通过课程教学和专题讲座开展法制教育,基本以知识灌输为主,很难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共鸣,同时,教育内容偏向于基础法律知识的教学,很难对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具有针对性,从而使法制教育在学生群体之中进一步失去了吸引力;第三,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单薄,教学水平层次不齐。法制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完备的法律知识和成熟教学手段,在这一方面,高职院校往往缺乏培养专任教师的平台和研究氛围,从而使法制教育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2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拓展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必须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入手,只有做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才能更好的起到教育效果。

2.1 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内容

不断拓展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内容,立足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职业学校专业特色,使学生在专业技能素养和个人道德品质两个方面平行发展。

(1)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要与学生职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更多具有自身职业特性的法律知识。笔者以职业学校导游专业法制教育为例,针对这一专业的学生,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教育内容要引入更多关于导游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可以借鉴使用一些旅游商业机构平时对内部职员进行的法制教育材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具有行业背景的法律知识,同时,教师课对照导游专业的理论知识,制定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专业法律知识体系,在法制教育中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进入行业之前,就能够具有较为完备的专业法律知识模块,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自身的职业角色。

(2)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内容要具有社会化特点,通过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法律事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通常概念的法制教育往往停留在法理知识灌输这一层面,这样的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融入到教育过程之中,就应在内容上多元化。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媒体越来越多,网络、电视、广播是学生较为关注的传播平台,在这些媒体中,经常会有一些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法律事件,而这也是学生课余时间时常讨论的话题。把这些热点的法律事件引入到法制教育内容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关注兴趣,结合案件讲法律、立足事实说道理,化理性材料为感性材料,使学生通过案例更为直观地接受法制教育,在讨论和分析中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教育效果才能更上一个层次。笔者曾在班级法制教育中引入“虐猫”事件和“药家鑫”案件,引导学生收集关于此案的相关法律知识点,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班级讨论,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纷纷踊跃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甚至还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相关条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2 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

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营造学生更为接受的法制教育氛围,改说教式教育为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完全融入到法制教育之中。

(1)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载体,使法制教育“润物细无声”。目前很多学校的法制教育都往往局限在一个时间段或一次突击性的教学,缺乏较为长期性的系统教育,而通过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就可以达到持久性的效果。例如,通过校园宣传平台,在学校的宣传栏、校园广播、班级展板,长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通过学生组织,周期性地开展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演讲、法制辩论赛;通过网络平台开设法制专题讨论板块,举行法制微博评比;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纪念日,如“环境保护日”、“禁毒纪念日”、“预防艾滋病纪念日”等纪念日,开展专题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警钟长鸣,从而使他们形成关注法制动态的惯性思维,完全融入到具有法制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之中,学生知法、懂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2)使学生从法制教育的受教者转化为体验者和传播者,通过体验式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笔者在上文中谈到引入法律案例到法制教育内容之中,就离不开对学生的互动性教学过程。对于一些法律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摒弃纯说教的教育方式,开展交流讨论,组织课堂辩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他们在体验中掌握法律知识。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法制教育的实践活动,来提高教育效果。例如,指导学生开展法制志愿宣传,走上社会,进社区、三下乡,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宣传,使他们成为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学校还可以在地方法院、检察院建立学生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案件审判的旁听活动,使他们“零距离”感受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认识,对于法制教育的认可度就会不断提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 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只有不断创新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宣传教育,引到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才能保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能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的全面建设和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

[1]薛朋.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9,4):128-130.

[2]郝以宏.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

[3]李校秋.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改革与完善[J].企业家天地,2009,(6).

猜你喜欢
法制法律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