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后知识获取影响因素探析

2011-04-12 11:36孟执芳陈梦媛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跨国距离机制

孟执芳 陈梦媛 刘 楠

(山东行政学院管理工程系,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 264209)

跨国并购后知识获取影响因素探析

孟执芳 陈梦媛 刘 楠

(山东行政学院管理工程系,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 264209)

并购海外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并以知识转移形式获得该公司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许多企业获得所需关键技术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并购主体要实现并购目标,对跨国并购后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要予以关注,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内生性因素(知识的默会性和嵌入性);主导性因素(战略意图和知识转移能力);情境性因素(距离以及东道国);支持性因素(跨国知识转移机制、人力资源以及技术关注度)等。

跨国并购;知识获取;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大中型企业认识到海外技术并购后的知识获取对于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国际上相关经验的不足和缺乏有效的技术并购操作指引,所以近年来许多以获取技术为并购初衷的跨国并购案例均以失败而告终。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跨国企业内部知识转移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开拓,但对跨国并购产生的跨国公司知识转移则关注较少。本文拟分析企业跨国并购后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以期对提高跨国并购后知识获取效率提供参考。

Sanyal(2001)指出,完整的沟通模式是由一系列连续的步骤所构成的,其沟通主体包括发送者和接受者,沟通过程包括沟通信息编码、选择信息中介、信息的接受、接受者对信息的解码,以及提供反馈给发送者等。①Sanyal.Ambiguity 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Strategic Alli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a,20:595 - 623.而沟通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因素也将影响沟通质量。②Fletch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10(4):68 -78.本文根据沟通模式原理对跨国知识转移的解释,结合企业跨国并购后知识获取的相关现实情境,把该行为模式的主要相关主体分为以下三类:知识的缔造者和传输者(海外子公司);知识的整合者和执行者(并购主体企业);知识转移的促进者和阻碍者(东道国)。此外,我们将有可能左右该行为模式绩效的影响因素分为四类:内生性因素(知识的默会性和嵌入性);主导性因素(战略意图和知识转移能力);情境性因素(距离以及东道国);支持性因素(跨国知识转移机制、人力资源以及技术关注度)等。

二、影响并购后知识获取的内生性因素:知识的默会性和嵌入性

Polanyi(1967)最早提出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区别,并给出了隐性知识(也称暗默性知识)的概念。他指出,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能够解释的要多。③Polanyi M.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 Critical Philosophy(correctedEd.)[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之后,Reed和Defillippi(1990)提出了知识的默会性概念,并首次把默会知识和明晰知识放在一起比对,认为与可以用文字、语言、符号等形式表现的明晰知识相比,缺乏具体表现形式的管理诀窍、经验,以及设备操作技巧等默会知识很难编码。④Reed R and Defillippi.Causal Ambiguity,Barriers to Imitation,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0,15(1):88 -102.默会知识具有不易表达和复杂性等特点。

知识的内化是将吸收的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的过程。由于组织的行业经验和员工对于职位定义的理解等隐性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组织情境形成的,存在一定的情境嵌入性,并且任何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都无法剥离这些情境孤立地实现。①Alice Lam.Embedede Knowledge:Problem of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n Global Cooperative Ventures[J].Organization Studies,1997,18(6):973 -996.因此,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内化转移知识技术成果的构思、设计、试验等思维逻辑方法,而这也是知识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的核心。

从企业跨国并购后的知识获取角度来看,由于并购双方所处国家的语言、文化和消费者特征等均有较大差异,使得默会知识的不易表达性和复杂性显得更为明显,从而增加知识转移和内化的难度,因此企业跨国并购时要充分考虑默会知识的转移和内化特点。

三、影响并购后知识获取的主导性因素:战略意图和知识转移能力

Zack(2002)分析了组织战略与知识战略的缺口,以及双方如何相互对应。他认为,应首先分析组织应该做什么,导出组织必须知道什么,然后分析组织目前知道什么,据此分析知识缺口,最后考虑如何进行知识转移,弥补知识缺口。②Zack M.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In:C.W.Choo and N.Bounties(ads).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Szulanski(1996)认为,正是知识的缺口引导着知识转移的发生。因此,我国企业总部通过分析知识战略的缺口和子公司知识存量的匹配情况所确定的知识需求,是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后选择知识获取内容的决定因素。由于企业跨国并购都是出于某种战略意图的考虑,对于不同级别的战略目标,总部也会对于子公司知识的获取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度和不同程度的资源投入量。此外,由于获取拓展国际市场的相关知识也是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因此东道国市场对于并购企业的重要程度也将左右总部对于并购后知识获取的关注度和资金投入比例。

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能力,包括海外子公司向母公司的知识传输能力,以及母公司的知识吸收能力。海外子公司向母公司的知识传输能力是指海外子公司向跨国公司总部确切而真实得发出和解释新知识,并让公司总部理解和接受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针对知识发出企业而言的。海外子公司向总部知识转移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两者在正式和非正式信息共享水平上的高下。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知识获取过程中知识传输是否顺利,是直接由海外子公司的知识转移能力决定的,海外子公司的转移能力越强,就越能更好地将知识转移至母公司。同时,对并购主体企业来说,拥有适当的知识吸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便于并购企业利用吸收进来的知识为其服务。知识获取包括知识的吸收过程,而知识吸收进行的是否顺利,将由我国企业总部的吸收能力所决定,总部吸收能力越强,其对传输进来的知识就越能充分的理解、消化和应用。

四、情境性因素:距离和东道国态度

地处不同国别的跨国母子公司之间的距离不止包括地理距离,大多还包括由于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差异等造成的知识距离和文化距离。

Porter(1990)曾证明了地理位置接近是企业“面对面”学习的必要条件,Galbraith(1990)也指出,当两个组织在地理位置上相互分开的时候,在他们之间转移技术嵌入性知识要慢得多。③Galbraith,Craig S.,Transferring Cor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In High-technology Firm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0,32(4):56-70.而Hamel(1991)则从知识距离的角度证实了当知识来源方与接收方之间的知识距离不是太大的时候,组织学习的动力最大,因为这使得学习者有能力对来源方的知识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如果差距太大,知识流动的数量就会减少。④Hamel G.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ret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83 -103.

文化距离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文化的差距也会严重影响员工对新形成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间接地影响跨国知识转移的绩效。Weber和Snekar(1996)曾证实了文化方面的差异对知识跨国转移所产生的消极的负面影响。⑤Weber,Y.& Shenkar,O,National and Corporate Cultural Fit in Mergers/Acquisitions:An Exploratory Study,Management Science,42,8,1996,pp:1215–1227.但之后的一些研究则认为,伴随着较大文化距离的跨国并购行为往往使学习和整合的过程更为便利,并且也会为从被并购子公司处学习新的知识提供更多的机会。⑥Vermeulen,F.& Barkema,H.,Learning through Acquisi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3:457 –476.

由于知识的外溢将会导致拥有这些知识的组织逐步丧失对于知识弱势组织的相对优势,为了防止过度的知识溢出造成当地知识优势的丧失,东道国往往会对被并购的子公司向并购主体的知识转移进行诸多的条款限制。而且,较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很容易强化企业所在国的民族意识,使其产生排斥情绪,从而导致并购成本上升或成功率下降。

五、支持性因素:跨国知识转移机制、人力资源状况和技术关注度

跨国知识转移机制可分为初级转移机制和高级转移机制,初级知识机制主要是用来转移明晰知识,而高级转移机制则多与人际互动相关联,并在转移默会知识和嵌入人员、任务、网络知识等方面有特别优势。知识转移机制作为一个包括有转移工具以及类似的促进或维护知识转移制度的系统,无论是针对哪种知识类型,都将对跨国的知识转移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知识特性中,默会性对转移结果的作用主要依靠不同知识转移方式的中介来实现,这说明如果没有转移机制的参与,知识默会性在知识跨国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就无法得到体现。对于并购企业来说,进行跨国并购获取知识的目标主要是不易被初级知识转移机制直接作用的默会性知识。因此,拥有更多知识转移工具和更多激励制度扶持的高级知识转移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

跨国并购会造成企业员工队伍的变化,其对跨国知识转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发挥作用。随着跨国并购的实施,一些不愿意留任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将离去,留任的管理人员也将进行大幅度的岗位变换,由此核心能力的主要载体——员工队伍发生了变化,植根于企业员工的核心能力将随之消失,而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由于跨国并购后公司管理层的时间和注意力被集中于寻求和整合新的并购,许多公司在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能上的投资明显不足。虽然跨国并购能够在某些方面提高股东价值和回报,但企业原来重视技术、能力和产品的观念会被新的重视财务的观念所代替。①Long,J & David Ravenscraft.The Role of Acquisitions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the U.S.Stock Market[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1,17:54 -69.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完跨国并购后,管理层的注意力会被合并后的整合或债务管理过度吸引,从而使并购之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战略意图发生转移,进而导致对知识转移关注度的变化,最终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获取的效果。

F276.7

A

1003-4145[2011]08-0140-03

2010-11-17

孟执芳,女,山东行政学院管理工程系教授;

陈梦媛,女,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交流学生;

刘 楠,男,山东省农业银行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栾晓平luanxiaoping@163.com)

猜你喜欢
跨国距离机制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算距离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爱的距离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