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现代化

2011-04-12 20:59武伟强
关键词:联产承包现代化村民

武伟强

(1.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2.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现代化

武伟强1,2

(1.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2.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农民在我国社会群体中占很大的比例,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民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农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农民实现现代化的一些途径。

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民现代化;途径

社会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同样,农村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民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同时,农民现代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民现代化的主要表现

农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也不会有社会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现代化的一些特征。

(一)经济生活城镇化 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以前一些只有城市家庭具备的生活用品,如空调、热水器、手机等,现在许多农村家庭也开始出现并迅速普及,一些高科技产品及高档消费品如电脑、小轿车也开始步入农村居民家庭。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衣、食、住、行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农民的衣着消费逐渐时装化、城市化。近年来,农村居民在穿着方面变化显著,越来越讲究质量与款式,“一衣多季”的消费方式逐渐被“一季多衣”所取代,农民的消费观念已由耐穿、耐脏、御寒向求新、求异、上档次方面转变。同时,不少农民在选择服装时也开始强调“绿色环保”和“保健功能”,城乡居民着装上的差别已不再明显。

2.农民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水平明显改善。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消费日趋多样化,消费结构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绿色环保、无公害的食品,这些以前只有城里人可以享用的健康食品,如今也上了农民的饭桌。同时,乡村超市、农家饭店的生意也异常火爆,这些都说明了农民在饮食消费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3.农民的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居住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的改善。近年来,农民用于居住的投入不断增加,建房日益增多。农村建房热持续不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房比比皆是,“小洋楼”也屡见不鲜。不少农村都用上了自来水,有的还开始使用清洁能源如沼气、液化石油气等作为生活燃料。

4.农民的交通方式日趋多样化,通讯消费也快速增长。现在的农村交通便利,不少农村还通了公交车,摩托车、电动车在农村也开始普及,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购买了小轿车。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农村通讯条件不断改善,手机在农民群体中开始普及,不少农村还装了可视电话。交通和通讯的快速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政治生活民主化 农民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农村政治民主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村民自己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在政治上实现了真正的民主。以前的农村干部都由基层政府任命,实行村民自治后,村民委员会的成员都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指定、委派村民委员会成员。

2.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职能日趋专业化、制度化。村民自治要求村里尽量利用本地资源,由村民自己解决自己的公共品供给,但这一实施过程仍需要由国家来主导完成。村委会在处理和乡级政府、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对村委会职能的规定也越来越制度化。

3.村民自治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任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村民自治也不例外。作为当代中国农村的一项政治制度,村民自治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适应民主政治不断发展这一世界性趋势的必然结果。因此,村民自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三)文化生活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在注重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加,娱乐消遣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许多农村建立了文化活动场所,如文化活动中心、歌舞厅、影视厅、体育场馆、报刊阅览室、图书馆、文化站等,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现代化

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农村现代化道路进行艰苦探索的过程中,曾走了不少弯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四步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城乡一体化。农民作为其中的重要角色,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摒弃传统性而获得现代性,农民自身也不断得到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实行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农村现代化的崭新起点。实践证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好地解决了广大农民的物质利益问题,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真正的按劳分配,这些都为实现农民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首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开始从事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农民不仅获取了自身的利益,而且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能力,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这为农村现代化做了人员上的准备。再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节约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开始由农业转向非农业,这对于农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转变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现代化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来讲,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化,即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这一转化,使不少农民转为工人和企业家,他们在角色转化的同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逐渐具备了现代化的时代特征。

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而小城镇建设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并为农民走向现代化创造了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城市人口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农民进城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再加上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成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不仅实现了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且扩大了他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刺激了停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民逐步走向现代化。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农村现代化在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后,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水平还很低下。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广大农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也显著缩小,为农村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民在收入水平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变化,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自身素质也显著提高。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现代化的一些特质不断地显现出来。

(四)城乡一体化推动了农民的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农村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有利于改变在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结构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而且有利于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之,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意味着城乡居民在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方面再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都转化为现代农民,推动了农民的现代化。

三、农民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一)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生产方式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民现代化的物质动力。要实现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使农业由自然经济发展为高度发达的商品化、社会化经济,从而构建农民生产方式现代化的道路。同时,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灌输现代生活理念。这也是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

(二)以村民自治为重点,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实现农民的政治现代化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政治生活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农村政治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要实现农村政治生活从传统走向现代,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调动农民群众参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真正实现农民政治生活民主化。再次,在农村政治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把握新农村建设中的导向性和原则性问题,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切实推进村民自治的健全发展。

(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建设农村现代文化,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农民的现代性息息相关,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的头脑,转变他们落后、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农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力普及农村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是农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另外,还要多开展一些农村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推动现代文明向乡村渗透,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培养一代新型的农民。

总之,农民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认识农民现代化,就要把农民放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这样才能认清农民现代化的方向,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而对于农民来说,只有融入到现代化的潮流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现代化的新型农民。

[1]陆学艺.中国农村现代化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何泽中.浅论村民自治的基本特征[J].理论纵横,2002(1):33-35.

[3]林兴初,陈晓熊.农民现代化与发展本体的时代性变迁[J].改革与发展,2006(1):62-65.

[4]林乐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现代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3):159-160.

[5]袁金辉.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13-16.

[6]孙朝辉,印少云.孙中山的农民现代化思想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18-19.

〔编辑 赵晓洁〕

On the Farmers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untryside Modernization

WUWei-qiang1,2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0;2.School of Political Scinece and Law,ShanxiDas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e farmer in our country social group accounts for very great proportion.No farmersmodernization,on national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describes themain performance of Chinesemodern farmers at the present stage,analyzes the farmer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modernization,and puts forward some ways of farmersmodernization.

countrymodernization;process;farmersmodernization;way

D422.7

A

1674-0882(2011)01-0011-03

2010-12-14

武伟强(1982-),男,山西芮城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问题。

·哲学·历史·

猜你喜欢
联产承包现代化村民
边疆治理现代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农民参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分析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土地规模经营视角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