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8例

2011-04-13 07:55涂慧英李鸿雁李涛王友芳秦秀峰蒋瑜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腹针关元绝经期

涂慧英,李鸿雁,李涛,王友芳,秦秀峰,蒋瑜



腹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8例

涂慧英,李鸿雁,李涛,王友芳,秦秀峰,蒋瑜

(湖北省长阳县中医院,湖北 443500)

针刺;腹针;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渐进性衰退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如出现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头昏、心悸、失眠、心慌、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症状。本病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范畴,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衰少,以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发此病。笔者两年来采用腹针疗法治疗本病4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均为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针灸科患者,年龄最小44岁,最大53岁,平均4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

1.2 诊断标准[1]

①多发生于45岁以上妇女,月经量逐渐减少,月经不规则或闭经,出现潮热,盗汗,心悸,失眠,抑郁,容易激动;②第二性征有不同程度退化;③生殖器不同程度萎缩,有时并发老年性阴道炎;④实验室检查血中雌酮、雌二醇降低,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增高,阴道涂片出现中层及低层细胞。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气穴、水分、关元下、大横。头昏头痛加商曲、阴都;下肢水肿加水道;肝肾阴虚加太溪、太冲;肾阳虚温灸神阙(高血压患者禁灸)。

2.2 方法

治疗前确定无肝肿大,患者排空小便,仰卧位,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0.30 mm×40 mm毫针,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疤痕,施术应轻缓,针刺到所需的深度后,一般采用轻度捻转不提插的手法,腹针穴位定位要准确,进针的深度以患者胖瘦和病程长短决定。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星期,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 心悸、胸闷、失眠、烦躁、月经不调等症状消失,无明显不适。

显效 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偶尔在劳累及情绪激动时又加重,经过休息及心理调适后又恢复正常。

无效 以上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48例患者中,基本治愈27例,占56.2%;显效19例,占39.6%;无效2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

4 体会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导致内分泌紊乱,而引发的一组症候群。症状的轻重和病程长短与社会环境、文化因素、自身性格关系密切。西医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但有关资料表明可能出现体重增加等副反应,故临床上很少应用此法。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2]。腹针疗法处方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以后天补先天,有调脾胃,补肝肾之功;取滑肉门、外陵,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引脏腑之气布散全身之妙;辅以大横、水分以补脾养心;取关元下、气穴以加强补肾的作用,养脑生精。此方合用,有补益肝肾,调理气血,养心安神之功。腹针要求取穴准确,深浅适度,补泻手法得体,便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腹针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适度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生活乐趣,这些也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

[1] 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S].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2] 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4.

2010-11-22

涂慧英(1969 - ),女,主治医师

1005-0957(2011)06-0407-01

R246.3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6.407

猜你喜欢
腹针关元绝经期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