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探索——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

2011-04-14 16:51昝玉梅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1年6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河道水质

昝玉梅

(夏津县水务局 山东夏津 253200)

截污导流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 “三先三后”原则的重要措施,是南水北调输水干线在输水期间防止沿线工业、城镇生活污废水 (中水)排放而影响调水水质的控制性工程。截污导流工程作为整个污水处理工程的一部分,为确保正常运行,必须与污水处理厂实施统一管理。编制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落实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止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工程运行期应建立、建全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影响防治措施,强化土壤保护措施,完善环境监测与管理。

1 运行期环境保护

1.1 地表水水质保障措施

工程实施后,由于河道是对外开放的,而且河道沿线比较长,要及时防治偷排废污水、河道沿线垃圾进入河道等污染发生,主要措施是加强管理。

1)截污导流工程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河道水系和河岸绿化带的管理。

2)沿河竖立标示牌,与沿线居民及时沟通,加强普通人群保护河道水质的意识。

3)由于河道沿线偷排废水也属于环保部门的管理范畴,由当地政府协调,水利局和环保局建立长期联系,联合执法,及时禁止偷排现象,并依法进行处罚。

4)对在风力作用下进入水体的漂浮物,实施定期打捞、清理。

5)发布公告,禁止在河岸60m以内乱倒固体废物,对随意堆放垃圾的单位和居民要进行处罚。

6)严格按照南水北调治污规划的要求,建议河道两岸严禁发展有毒有害化学工业和重金属工业,新上工业做到增产不增污。

1.2 地下水保护措施

1)减少排放量。调整经济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和废物的利用率以及废水循环使用率,尽量减少 “三废”排放量,减少环境负担。

2)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各相关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污水处理及回用措施的重视程度,抓落实,并随时检查污水处理及回用设备的运转情况,加强管理,确保正常运转。

3)避免河道长期高水位蓄水,减轻对地下水的侧漏,要加强监测,防止重金属的累积影响。

4)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与预防。为及时掌握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水质和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应对回灌区及截污工程附近地下水水位、水质进行定期监测。重点监测项目应包括挥发酚、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石油类及锌、铅等,防止灌区水污染。

1.3 土壤及农田生态恢复措施

1)做好田间工程,挖排水沟,完善耕地内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

2)防止重金属、SS、COD污染土壤。

①改良土壤,适当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而使Cd、Cu、Zn、Hg等形成氢化物沉淀,减轻作物吸收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可增加土壤容量,促进土壤中Cu、Pb、Zn形成硫化物沉淀,吸附一部分COD,防止SS对土壤孔隙的堵塞。

②合理管理田间水,根据水质监测数据,严格按农灌水标准及农作物灌溉定额灌溉。

③加强田间耕作,以防SS、COD的负面作用。

④防止污泥堆放时对农田的污染,要把扩挖河道的底泥运至指定地点堆放。

3)采取" 清污轮灌"的灌溉方式,调水期间中水灌溉,非调水期间采取清水灌溉,以减轻对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

4)加强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作物等的动态监测频次。监测项目主要包括镉、砷、铜、铅、汞、铬、锌、总磷、总氮等。

5)土壤复育。由于项目施工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要采取生物,农艺等措施予以改善。应多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因粒结构,腐植酸有机肥能改良,活化,营养土壤,使板结的土壤恢复生机。增加田间耕作,尽快恢复临时占用地的生产能力。

截污后污水长期回灌可能存在一定的累积影响,必须加强对灌区地下水及土壤质量的跟踪监测,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减缓措施。

2 环境监测

2.1 监测目的

制订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为环保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制订的原则是根据预测的各个时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地段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重点针对各敏感点或区域。

2.2 监测机构

环境监测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

2.3 监测计划

工程建成投入试运行前,尾水出水口必须安装在线自动监测仪,并与我局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的监管,确保尾水达标排放。营运期环境影响,环境监测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制定环境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置以及监测频次。

1)地表水水质监测。为掌握截污导流干渠水质的变化情况,青年河、城北改碱沟各1个监测断面。

监测频率:日常监测为输水期监测,每月一次,遇水质突变等情况加大监测密度为每周一次。

监测项目;pH、DO、CODcr、BOD5、挥发酚、SS、NH3- N、Cr6+、Pb、Cd、Cu、As、Zn、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氯化物、总磷、总N、硫化物共19项。

2)地下水水质监测。在河道两侧及潘庄灌区设监测点。监测频率:每季度一次。

监测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六价铬、Cu、Pb、Zn、Cd、As、总大肠菌群、硫化物共18项。

3)土壤监测。在潘庄灌区设代表性监测点。监测频率:每季度一次。

监测项目:pH、总铅 (Pb)、总锌 (Zn)、总铜 (Cu)、总镉 (Cd)、总砷 (As)、铬 (Cr6+)、总磷、总氮、有机质共10项。

3 环境管理

3.1 环境管理机构

本项目应按照因家有关规定及部门职能分工落实工程运行期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工作,认真落实各时期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是:

1)贯彻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制定环保规间制度并监督执行。

2)负责编制和开展工程的环境监测计划和环境管理计划,建立监控档案。

3.2 环境管理的内容

通过对各项环境因子的监测,掌握其变化情况及影响范围,及时发现工程运行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协助当地环保部门、水土保持部门对项目区内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做好运行期水质保护工作;

2)组织实施运行期的地下水、土壤等监测工作;

3)负责对水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事故的处理。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河道水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河道里的垃圾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