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导向作用

2011-04-16 07:53□王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9期
关键词:巡警舆论监督监督

□王 英

(邯郸日报社,河北 邯郸 056002)

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导向作用

□王 英

(邯郸日报社,河北 邯郸 056002)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职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的监督,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日渐成熟,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关注,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公众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主流媒体准确、及时地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揭露社会丑恶,批评不良风气,弘扬正气,并且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导向作用,这不仅会增强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也会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党性原则,善于研判,准确把握

新闻舆论工作是党和政府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从根本上说,通过新闻传媒形成公众舆论,对法律的实施、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贯彻以及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使用权力的情况进行监督,这正是党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新闻传媒发出舆论监督的声音,也正是党和政府所要求的声音。

媒体一旦选定了监督的对象和事件,就要考虑监督的分寸和把握好批评的“度”,不能随意夸大事情的影响和严重程度,否则,就会失实,就会引起被监督对象的反感和不满。但是,监督也不能轻描淡写,浅尝辄止,报道不到位,对不良行为或违法违纪现象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这样的监督不疼不痒,不能触及事情的实质,引不起社会的关注,也就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例如,记者采写的《让烈士安宁……》一稿,此稿反映了在今天各地大力开展旅游文化的同时,现代革命旅游文化更具有教育意义。烈士纪念建筑物本应受到尊重和保护,而某县却因修建旅游专线将烈士纪念碑擅自拆除,引起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当记者与该县责任单位沟通时,有关人员对记者避而不见。为准确反映实际,采写中记者几次深入实地,进行了大量地调查走访,掌握了第一手素材,并配发了照片,使稿件内容更加丰满,反映了群众的呼声“让为人民大众利益牺牲的烈士安宁”。此稿刊发后,立即引起市委、市人大及市委宣传部等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在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最终促进了烈士纪念馆重新选址,并起到了“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作用。由此,我们看到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是一个舆论场,而公民社会中的公众则是民间的舆论场,两者共存于一个社会中,并形成了公共部分。媒体通过自身得天独厚的舆论监督,加大并增进了公众对媒体的介入和信任。反过来,公众通过媒体的舆论监督,促进了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这两个舆论场的重合、互动,构成了现代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有效机制。重合得越多,社会就越和谐。

新闻舆论监督要有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对此,新闻媒体在实施监督中要及时与党政机关进行沟通、联络,以减少党政机关与新闻媒体在面对系列社会问题时的冲突与矛盾,促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健康发展。在实施监督中,一定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从大局和中心工作出发,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正确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要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和公共事务的关注力度,积极传播现代公民意识。

新闻舆论监督的选材原则是“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就是抓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结合点,抓党和政府正着手解决的以及群众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例如,记者曾在内参上发表过《巡警还是巡起来好》一文,前几年巡警作为公安战线新建的警种,刚成立时巡逻在大街小巷,被市民誉为一道都市风景线。但是过了几年街头建起了巡警亭,巡警由“巡”变成了“驻”,群众对此议论颇多。对此,记者专程走上街头,利用一周时间对巡警和群众进行采访,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写出初稿,对巡警过去的成绩给予肯定,对现状提出批评,后以内参形式刊出。稿件发出后,很快得到邯郸市委书记、市政法委书记的批示,市公安局、市巡警支队也立即召开动员大会,提出重塑形象,并邀请记者成为他们的监督员,巡警很快又出现在街头。当今社会,焦点问题多,热点问题多,社会矛盾多,对于我们的媒体来说,不能没有选择地见啥报啥。在监督的事件和对象选择上要注意策略。面对复杂问题要冷静地思考,认真分析研究问题的性质,是否带有普遍性,当下该问题政府是否有能力解决,是不是政府和老百姓共同关注的问题?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有选择地进行监督报道,目的就是要促进工作的开展。在监督的方法上,媒体要多报事实少议论,让事实说话,让当事人说话,给受众以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受众自己去甄别、去判断,监督的社会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如果媒体非要站出来说几句,也应越简洁越好。

新闻舆论监督要准确、科学,要有利于促进工作

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是了解事实,监督的事实要准确。新闻媒体的信息来源广泛,反应灵敏,能够及时发现社会生活中损害国家利益、侵害群众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种事件。现在媒体上有些监督报道,之所以引起被批评者的强烈不满,甚至于站不住脚,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对新闻事实的把握上有缺失。对于一件事情,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一下子弄明白。媒体工作者要对所要监督的事件包括细节都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去了解、去观察,要了解事件的全体,不要一叶障目。

《邯郸日报》曾刊发的《垃圾填充河道引起后患》一稿,反映的是当时市环卫部门曾将垃圾倒入一条废弃的旧河道,使临近河边的小区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居民连续几个月找有关部门得不到解决。为此,记者专程来到现场,亲眼目睹了垃圾填充河道后引起污水回流,致使小区内污水聚积,蛆虫、蚊蝇遍地,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后,记者赶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充分利用这段废弃河道是某单位的初衷,而将生活垃圾作填充物,却未将其深埋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后患。为彻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记者几次找到相关单位,报纸也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由于记者采写的事实准确、翔实,引起了市委、城建等相关部门的重视,有关责任单位领导也亲自到现场考察,并向居民对此事致谦,由几家相关单位共同拿出解决方案,最终使这一拖延了半年之久的问题得了彻底解决。小区居民还专门给报社送来了感谢信。由此我们看到,在监督中彰显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民生情怀,媒体主动介入,积极搭建反映和引导热点难点问题的引领性平台,关注百姓生存、百姓情怀,整合各方力量助推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唯有建立在严格忠实于事实基础上的舆论监督,才能立得稳、站得住,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

猜你喜欢
巡警舆论监督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漂亮的还击
夯实监督之基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