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野生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初步分析

2011-04-26 03:57赵福永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野生大豆荆州豆芽

汪 然,赵福永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脂肪和蛋白质是大豆种子贮藏的主要营养物质,其含量高低是评价大豆品质优劣的主要生化指标。目前的栽培大豆品种均是由野生大豆种经长时间驯化、不断选育而形成的。野生大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如耐盐碱、抗寒、抗病、多分枝、结荚多而密等特点,同时野生大豆种子普遍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是进行大豆品种改良、拓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资源[1]。荆州城郊发现的野生大豆具有已知野生大豆的共性,同时具有适宜于江汉平原生长的特性,对其开展研究将进一步拓宽我国大豆品种改良的种质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野生大豆种子于2010年10月采自长江大学西校区沟渠边;栽培品种金大豆626种子购于湖北省荆州市农资市场。豆芽为种子在25℃、黑暗条件下培养7 d获得。

1.2 方法

(1)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种子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按照GB/T14489.2-2008进行。实验前,将种子在65℃烘烤12 h,然后粉碎,过100目筛,装干燥的试管中封口备用。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提取条件参照程霜等[2]的方法进行;豆芽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为按照焉华娟等[3]的方法进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4]。

(2)种子脂肪含量的测定 大豆种子脂肪含量的测定按照李杨等[5]的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荆州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荆州野生大豆为一年生草本,藤状茎,长约4~5 m,缠绕灌木而生,多分枝;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小,淡紫色或白色;荚果狭长呈镰刀形,两侧稍扁,密被黄色长硬毛,且多花多荚;种子间缢缩,一般含3~4粒种子,种皮呈黑色或褐色,有泥膜无光泽,百粒重约2.175 g(图1)。

2.2 种子中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

种子中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荆州野生大豆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比栽培大豆品种金大豆626要高出约6.41%,而粗脂肪含量远远低于金大豆626,仅为其含量的55.45%。

表1 金大豆626和野生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图1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子

2.3 豆芽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荆州野生大豆和金大豆626豆芽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荆州野生大豆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比金大豆626高出约22.37%,而豆芽中的可溶性蛋白则要比金大豆 626高出约56.45%,说明种子在发芽过程中蛋白水解酶对种子贮藏蛋白的水解作用,使野生大豆豆芽中仍然维持较高的蛋白含量水平 (图2),所以野生大豆更适于用来制备豆芽供食用,也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6]。

表2 种子及其豆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

3 讨论

我国野生大豆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已收集6 000余份[7]。近年来,大豆育种工作者对野生大豆资源的利用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刘兴媛[8]探讨了3 663份野生大豆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发现蛋白质含量主要与粒色、脐色、茸毛色、花色等显著相关,而脂肪含量则主要与粒重、粒色,脐色、茸毛色、花色、泥膜、主茎明显程度显著相关,而叶形与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刘顺湖等[9]研究发现,自然状态下,野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没有相关性,而经驯化、选育成栽培品种后它们之间形成了较强的负相关性。蛋白质和脂肪是野生大豆的2种主要营养成份,众多研究[10~15]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往往比栽培大豆高。本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荆州野生大豆的蛋白含量比栽培品种金大豆626高出约6.41%。

图2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与豆芽蛋白的PAGE电泳

野生大豆的高蛋白含量是一个可遗传的性状,在生产上可用于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杨光宇等[15]利用野生大豆培育出了蛋白含量在50%以上的株系。荆州野生大豆的发现将进一步丰富大豆育种的遗传基础,缓解大豆育种遗传基础狭窄的状况。

本研究还对野生大豆豆芽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含量要高于栽培品种金大豆626,说明野生大豆豆芽可像黄豆苗一样供食用。本研究将进一步对豆芽中的氨基酸成份和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为荆州野生大豆豆苗的食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1]李春梅,杨守萍,盖钧镒,等.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34(12):1296-1302.

[2]程 霜,刘桂琴,张秀省.可溶性野生大豆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 [J].中国粮油学报,2008,23(3):58-62.

[3]焉华娟,郭顺堂.大豆发芽过程中蛋白质的水解作用研究 [J].食品科技,2007,(10):40-42.

[4]蒋立科,罗 曼.生物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6-247.

[5]李 杨,江连洲,张兆国,等.模糊评判优化水酶法提取膨化大豆油脂和蛋白[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2):375-379.

[6]李清云,王常青.小黑豆分离蛋白的制取与分析[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2):65-67.

[7]王文真,刘兴媛,曹永生,等.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J].作物品种资源,1998,(1):35-36.

[8]刘兴媛.中国野生大豆种子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J].中国油料,1992,(4):61-64.

[9]刘顺湖,周瑞宝,盖钧镒.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J].大豆科学,2009,28(4):566-573.

[10]徐 豹,郑惠玉,吕景良,等.中国大豆的蛋白质资源[J].大豆科学,1984,(4):237-331.

[11]刘润堂,贾炜珑,温琪汾,等.栽培大豆、野大豆和半野生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5(3):235-237.

[12]梁丽娟,李美善,张雯娉,等.不同地区野生大豆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7,29(2):119-124.

[13]陈振家,郝利平.山西不同品种大豆贮藏蛋白提取及亚基分析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27(1):80-83.

[14]位昕禹.野生大豆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5):138-141.

[15]杨光宇,王 洋,马晓萍,等.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61-63.

猜你喜欢
野生大豆荆州豆芽
野生大豆硬实破除方法探讨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幼苗期耐盐碱特性鉴定
吃豆芽有助于防癌
豆芽也是治病“好手”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野生大豆利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星星豆芽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辽宁省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与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