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看西藏

2011-05-03 02:32
民生周刊 2011年31期
关键词:护路青藏公路国道

□ 本刊记者 周 旭

在路上看西藏

□ 本刊记者 周 旭

2010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一年后,他入选60位感动西藏人物。他叫玛尔灯,一个毕生都与109国道、青藏公路打交道的护路工。34年来,他在路上看到了西藏的很多故事,见证了西藏的诸多变迁……

那曲的七月,零下二十八摄氏度。玛尔灯回到道班已经八点了,照例先吸氧再吃饭。因为又是阴天,太阳能灯亮不了多久,看来今晚是没法和工友打牌了。玛尔灯躺在床上,哼起了他最爱的歌,才旦卓玛的《一个妈妈的女儿》。

三代人的护路接力

玛尔灯今年50岁,是青藏公路护路工、109道班的工区长。当玛尔灯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与109国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出生在护路工家庭,玛尔灯从小就扛着一把小铁锹,和妈妈一起在109国道的冻土路面上修修补补。

109道班所辖公路位于海拔5231米的109国道唐古拉山垭口,全长40公里,有“天下第一道班”之称。“唐古拉,伸手把天抓”,民谣这样说道。这里冬季最低温度零下四十摄氏度,高寒缺氧的环境让工作在这里的人需要消耗更多体力,连玛尔灯这样土生土长的人也需要在一天工作之后吸上几口氧气。“年轻时胆大得很,身体也好,不觉得累。过了四十就明显感觉身体不行了。”

1977年,16岁的玛尔灯正式成为109道班的护路工人,守护着从1954年通车的青藏公路。刚进入109道班的时候,玛尔灯和妈妈有近40位工友。每天早上五点多,他们扛着铁锹出发,徒步行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工区。在每人一公里的路上,修补重型货车碾压破碎了的路面,还有模糊的路肩。

然而,玛尔灯到109道班没多久,妈妈就退休了,和妈妈年纪相仿的第一代护路工也都到了该退休的年纪。109道班上的工人逐渐减少到十几人,每个人要负责养护3至4公里的公路,中午通常都累得吃不下饭。加之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工作,大多数工人患有高血压、心脏肥大、肝脏肥大、血色素高、关节炎等高原病。到冬天,总有三三两两的工人住院治疗。

1985年,109国道全线铺上了黑色沥青路面,公路养护也改变了一个养护工人、一把铁锹、一辆架架车的工作状态,实现了机械化。修路有了小型装载机,上下班也有了专门的小公交车。上下班的路上都能在车上歇歇脚,一个小时就能从道班到达工区。

“现在道班上大多数工人都在40岁以上,不过有了机械,人少了工作却不那么累了。”还有5年,玛尔灯就要退休了,他的大女儿现在也在路桥公司工作。路桥建设是一件苦差事,但是对于女儿这样的接班,玛尔灯却很满意,“女孩子也不辛苦,我乐意她接着守护公路”。

50载道路变迁

青藏公路是一条比玛尔灯年龄还大的公路,1950年动工修建,1954年通车,是目前通往西藏路途最短、路况最好、安全性最高的公路。由于沿途景色优美、壮观,青藏公路自修建以来,担负着客货运输的重要任务。

玛尔灯小时候和妈妈一起护路的时候,就经常在路边看着车来车往,“四、五十吨的大货车,有的拉着水泥,有的拉着粮食,一天要有五、六百辆。”正是车流量大造成负荷过重,加之气候原因和恶劣的地质条件,在修建初期,青藏公路修整的工作量也很大。

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开工,西藏来了很多汉族铁路工人。他们常到玛尔灯的道班上来,有时,玛尔灯也会带着护路工给铁路工人们帮些忙。工闲时,玛尔灯给铁路工人斟满酥油茶,和他们聊天。在交流的过程中,玛尔灯逐渐学会了一些汉语,也知道这条铁路的修通会给生活带来许多变化。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玛尔灯兴奋地带上家人特地去赶了趟火车。“我是修路的,我知道修铁路有多么不容易,国家有能力修进藏的铁路,铁路修得也漂亮!”从安多到拉萨,玛尔灯带着女儿玩了三天,还给母亲带回了礼物。“60块钱一张票,回来也坐火车,舒服得很啊!”

铁路的修通给青藏公路减了负。在公路上工作的玛尔灯就深有体会:“游客多数都坐火车了,火车上有氧气,坐着舒服。所以,现在公路上每天有300-400辆车,都是货车。”车流量少了,道路的损毁也减少了。

工闲时的一杯酥油茶,暖了身子,也让玛尔灯(右二)和工友们想起汉族的朋友们。

道路改变的生活

从土路到沥青公路再到铁路,西藏的变化从道路上就能看出几分。有数据显示,5年来,青藏铁路公司累计运送旅客4100多万人,运送货物1.8亿多吨。年发客量从640多万人到970多万人,年发货量从2400多万吨到4800多万吨。

而火车也拉来了经济效益,2006年至2010年,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由342.19亿元增长到500多亿元,年增幅均在10%以上。

现在,玛尔灯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退休干点什么他还没有打算,“也许做点小买卖,也许回家照顾母亲吧。领退休金也足够了,歇下来就想好好享受生活了。”

通畅的交通也为人们了解西藏打开了一扇大门。玛尔灯曾经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工友说他太腼腆,本来可以多讲点的,却显得话太少了。玛尔灯有点不好意思:“我都在心里练习好几遍了,可一真正开始采访,我还是特紧张。想说的变化太多,一下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2010年,玛尔灯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今年玛尔灯入选60位感动西藏人物候选人。他带领工友给堵在路上的汉族司机送饭送茶、给汶川捐款的事迹也广为人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是玛尔灯常说的话,而在公路上,玛尔灯结识了越来越多的汉族朋友,他也喜欢给他们唱那首他最爱的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

她们的妈妈叫光明叫光明,

啊,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

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 编辑刘文婷□ 美编阎瑾

猜你喜欢
护路青藏公路国道
插电混动车跑318国道到底什么感觉 魏牌摩卡DHT-PHEV
藏羚羊如何安全“过公路”
青藏公路旅游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思考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江西省基层护路队伍的现状及反思
群众路线下的“两路”精神分析——基于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设的认知
“群众性养护”体系护路潇湘
退休教师甘为护路工 十余年风雨不改
207国道黄集至伙牌段破损严重亟待维修
电子月票卡在205国道唐山段的选型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