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2011-05-03 02:26朱峰粟成波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朱峰 粟成波

摘 要: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都忽视了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事实已经证明,心理教育与体育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我们也应根据二者之间的联系,认真分析如何利用体育教学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对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讨论,提出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体育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85-01

一、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大学生活,同时还磨练了大学生的品质,让他们学会坚持不懈。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总抱着不断努力和坚持到底的心情。因此,体育锻炼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还能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操,让每一个学生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二)有助于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的课业多,承受的压力大,以及人际交往上的阻碍,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大学生今后的就业与交际,可能会让大学生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导致忧郁、消沉等心理障碍出现。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同时还能掌握好一些体育技能,让情绪宣泄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挥。通过锻炼,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转移他们消极部分的心理,促使他们增强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避免出现心理障碍。

(三)有助于消除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基本上都是集体活动、竞技活动,个人能力的高低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认识自我、发挥自我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在潜意识中修正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让自己变得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首先要求体育老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只有个人魅力与人格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我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都说明,老师不仅要有较好的教学能力,还应有健康的心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对教师和医务工作人员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是有需要对老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培训的。每位老师都应清晰的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是有密切联系的,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锻炼身体,还应结合体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大学生。心理是人的大脑活动,人脑是身体的一部分,心理感觉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活动,心理要健康,必须以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增强学生身体、心理两方面的素质。

体育运动能过协调人体的四肢与大脑机能,让人体更加协调和平衡,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活跃打小脑,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性格方面有积极作用。体育运用于日常活动相比,不管是形式还是能内容方面都都不通过。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运动就要求学生具有较灵敏的反应,具备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例如篮球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需要注意较宽泛的范围,既要带球前进,还要注意对方队员的拦截,需要善于分配注意。所有的体育运动都需要学生具备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同时还要友爱、愉快等多样的感情。在学生为了战胜对手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可以推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体育运动是集体活动,它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虽然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满足体育运动的一些需求,但集体的力量始终大于个人力量。只有团队之中每个队员的协调配合,才能有机会战胜。例如我国女排,在团队配合方面做的很好,所以一直是一直常胜军上。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锻炼时,其情绪也受到了考验,因此,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先进思想,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沉着果敢,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体育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身体朝向健康的状态发展,改善人体机能,提升运动、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良好道德情操。我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的心理情况都是复杂多变的,而处于指导地位的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审时度势,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保证他们的个性发挥,同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世纪新人。

参考文献:

[1]叶子.建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J].内江科技,2010,(08).

[2]霍宪奇.论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王丽.试论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科技信息,2010,(03).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心理
体育运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呆呆和朵朵(13)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