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能力

2011-05-03 02:26吴姗姗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节奏培养音乐

吴姗姗

摘 要:音乐的五大要素节奏、音高、音色、旋律和风格要想发挥其各自的功能,必须依赖于节奏形态,在音乐、印象音响运动中,声音的轻重缓急、有节制的变化和有规律的交替所形成的节奏,是音乐之魂;强调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歌词朗读中渗透教学、声势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重现音乐课堂中的律动教学等;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节奏;音乐;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101-02

一、节奏是音乐之魂

奥地利音乐评论家汉斯力克曾说过:“自然界并没有旋律,也没有和声,唯有负载着这两种要素的第三种要素:节奏,在有人类之前,并且不依赖人类就存在了。”宇宙万物,一切生命的表现,都必然伴随着动和声这两种现象。有动就有声,动与声、声与动的运动就是节奏的表现契机。在音乐中,节奏就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音乐的五大要素:节奏、音高、音色、旋律和风格要想发挥其各自的功能,必须依赖于节奏形态,在音乐、音响运动中,声音的轻重缓急、有节制的变化和有规律的交替所形成的节奏是音乐之魂。

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影响非常之大。奥尔夫把音乐教学的重点从片面的和声转移到节奏上来,他认为节奏感是一种本能,特别是在幼儿身上表现的更为清楚。他希望通过加强对节奏的训练,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自信能力和创造能力。年幼时的奥尔夫学习音乐有着不同的经历,先由节奏进入音高,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经常是歌唱、演奏和形体动作、舞蹈合为一体的。回想国内学习音乐的过程,几乎都是从认识音高开始的,不管是器乐还是声乐,先入为主的是音的高低,而对于节奏,教学中大多是一带而过,不做专门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多年音乐之后还没有在内心建立起良好的节奏感,从而影响了音乐的学习和深入。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很多专业歌手都是在视唱上由于节奏掌握的不好而被评委扣分的。其实,对于初学音乐的人来说,节奏比音高更容易掌握,日出月落、昼夜更替、四季转换、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等无不是自然界的节奏现象。至于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天上飞的各种动物的生命运动,更是充满了节奏。在我们自己的身体上也存在着大量的节奏运动,如有规律的心跳、人的呼吸、走路的步伐以及人为制造的各种声响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节奏的特点和规律——节拍、速度、律动等。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自己要充分认识到音乐节奏的重要性,了解节奏的性质、特点、表现形态及其功能价值,还要使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好节奏,掌握节奏。

二、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从节奏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体会音乐,创造音乐。

(一)在歌词朗读中渗透节奏教学

奥尔夫将字、词、姓名进行不同的排列后让学生可以有节奏的朗读出自己的姓名

如:XX XX|X XX XX|

我 是王 宁 你是 李晓 红

在这个简单的名字朗读游戏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节奏的长短,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感受其时值的不同。

此外课本中出现的儿歌、诗歌等,不仅有优美的词句,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通过朗读儿歌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歌词的感受力

如:蓝蓝 天空 飞彩 霞,骑上了 我的 小红马,

挥动 鞭儿 唱起 歌,草原 就是我的 家。

用学生所熟悉的歌词,诗歌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了节拍,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二)声势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

所谓声势活动是指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即“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来自我们身体上的节奏——呼吸声、走路的步伐声、心脏的跳动声等等,都体现了节奏的特点——节拍。声势包括捻指、拍手、拍腿和跺脚基本形式。

如:《我是一粒米》的教学拓展《锄禾》一诗

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拍手:X X XX X0|X X XX X 0|X X XX X 0|X X XX X 0|

跺脚: 0 X X X|0 X X X |0 X X X |0 X X X |

面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在节奏训练上可稍加难度,以奥尔夫节奏教学法为依据,进行节奏模仿,节奏模仿通常由简单的四分音符开始进入,依次加入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休止符等。

如先由教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模仿出来。

教师:X X XXXX XX|X XX X 0 |

学生:X X XXXXXX |X XX X 0 |

再如节奏接龙:节奏接龙是一种内容丰富的方式,第一种为问答式的模仿,即教师先打节奏,学生从第二小节进入后进行连续的模仿。

教师:X X X XX|XX X X XX|......

学生:|X X X XX|XX X X XX|......

第二种为接尾法,教师和学生互相模仿节奏的后两拍后再即兴创作两拍供他人模仿,依次循环下去。

如:X X XX X|XX X XX XX|XX XX X X|XXX XX |......

教师学生教师学生

这些节奏的接龙练习不仅可以用拍手,也可以通过跺脚,拍腿,捻指等进行训练,总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节奏型后,应灵活应用,不仅可以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复杂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将各种小乐器运用到音乐活动中

课堂教学中演奏小乐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不同音色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首先告之学生各种小乐器的性能及音色,如三角铁(X—),双响筒(X),串铃(XX XX)等,引导学生听出它们除了所发出的声音长短各有不同之外,还通过亲自演奏感受到它们所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将各种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进行多声部的配合会有较好的音响效果,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相互合作的意识。

在为一首歌曲伴奏时,教师应该分析曲调,结合歌曲的情绪,风格,以便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同时也要分析乐器的节奏,旋律的特点,找出有对应有对比有呼应的地方,从而选择合适的乐器。

如:《我是一粒米》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碰铃:X—|X—|

双响筒:X X|X X|

马蹄铃:XX XX |XX XX |

多种节奏型,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多声部演奏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在演奏中不要让学生只演奏一中乐器,在熟悉一种乐器后,应该让他们轮流来演奏不同乐器,这样他们既能认识各种乐器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同时又可以掌握不同的节奏类型。

(四)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

启发学生进行节奏的创作是手段,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很多学生的大脑里,节奏是一种固定的机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让节奏训练服务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以他们所熟悉的声音、动作为蓝本,去创编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节奏。

钟表声:咚咚咚咚

小雨声:沙沙沙沙沙沙沙沙

马蹄声:啼哒啼哒啼哒啼哒

这些声音都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所以创编起来游刃有余。拍打着通过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而完成的节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重视音乐课堂中的律动教学

所谓律动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或启发学生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律动教学《小雨沙沙》时,分角色扮演小种子、小雨、风等,伴随着音乐节奏做半蹲,双手做种子生长的样子,下雨时双手摆动的动作;还可以采用奥儿夫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跺脚等动作,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感受力。

三、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行与推进,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从教者的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还应以体验为主,忽视了理论教学。其实,在教材中还时常会出现些不对称节奏,如:这一节奏的第一个音的时值占整个节奏时值的四分之三,第二个音的时值占整个节奏时值的四分之一,学生在唱歌时很难找到第二个音进来的时机;而这一节奏要求将一拍的时值均匀地划分成三等分,但学生往往将节奏唱成第一个长,二、三个短,变成了,或是将最后一个音唱长,变成了。即便是当时会唱了,但课后又忘了。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可适当地但必须是生动形象地教低年级学生辨认一些音符。可采用朗读游戏、动物形象、体态律动、民歌童谣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接受较难掌握的音乐节奏。

同时音乐课堂的节奏教学要做到不急、不躁,耐心、细致,不搞填鸭式教学,不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娟.谈增强音乐节奏感的节奏训练方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5):92-93.

[2]廖洪立,蒋薇.音乐节奏教学方法浅谈[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77,(3):53-55.

[3]黄素静.浅谈幼儿节奏感和节奏能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37-39.

[4]荣欣.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节奏教学[J].大众文艺,2010,(17):282-283.

[5]董敏.浅谈趣味节奏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144.

猜你喜欢
节奏培养音乐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音乐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