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011-05-03 02:26卜路平翁湘洁曾永平梁永艺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卜路平 翁湘洁 曾永平 梁永艺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探讨实质上是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背景提出、概念界定以及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中国践履三个角度来探讨中国的立国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122-02

从2006年中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最早作为一个精神文件进行传达开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实际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回答远远超出了精神文件的范围,而上升为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模式所引起的中国崩溃、中国威胁论的回应,表明了中国不会克隆欧美发展道路,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自主性,表明了文化立国的主题。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提炼出核心价值观,这种寻找和提炼的工作是必要的而且也是艰难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背景的提出

(一)西方思潮的咄咄逼近

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入。在新的形势下,经济全球化伴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必然随着它在物质生产的主导力量扩展到全世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入侵和侵略带来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使得正确的与错误的、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先进的与落后、科学的与伪科学的、传统的与现代的后现代的教育思想相互碰撞,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2、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影响。后现代曾经以多元化、零碎化、片段化、断层化、碎片化、解构形式等形态风靡整个发达国家,进而席卷到亚洲等奋图赶上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尽管这样,后现代化的浪潮不能代替现代化,因为后现代化只能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或对现代化进行反思,比如环境污染、核伤害、生态失衡、资源不足、公共安全一系列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反思与解构的思维尽管目的是为了推崇后现代的发展,但是这样的解构并没有达到原来的效果,它往往在解构一种新思想的同时却无力建构起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因而留给人们的是一揽子令人茫然的困难,后现代最明显的“解构元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危机更是一种挑战。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教育价值观的变迁

社会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方式,是随着社会运动而运动,随着历史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成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的中国传统民族价值观教育。中国过去处于一种静态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孤立而骄傲地享受着自给自足的光荣,包括到文革动荡的年月。总的看来,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富含伦理道德及理想化人格为中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探讨事物本身终归还是重新把事物放在一个新的时代,来探讨该事物的存在是否是历史的,是否是值得追求的。将传统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放置现代社会,人的道德关怀压倒了一切,理想化人格也出现了异化,人发展被限制在狭小的道德范式里,被社会礼教、三纲五常、君臣之道束缚住了,只讲究原则,理想化人格只有工具理性而无价值理性。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冲击以及各种复杂的因素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日渐提上日程。

(三)中国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变化

大学生对于价值观判断的理性基础薄弱。在世界价值的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对于时代感的捕捉比较灵敏,不同的价值观借助“多元化”的外皮合理地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中,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本位等。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性的判断思维,对于一切新奇的事物总是毫无节制地接受甚至推崇。多元的价值观似乎就是一部部舞台剧,穿梭在不同的频道之中,无论这部舞台剧表达的是美是丑、是善是恶、是雅是俗、是正义是邪恶、是道德是功利,大学生们显得总是那么繁忙和混乱,文化的多元化所带来的开放性并没有像原来所想象的,相反它所带来的是一种不加选择、不知选择、难以选择的局面。这种现象的表面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其背后所带来的是大学生干瘪和萎缩的价值观,这种局面的出现其根源是大学生对于价值观的理性判断基础薄弱。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概念的界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一般價值观基础上凝练出来的反映人类追求的最本真的和最有辐射力的内核,这种内核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首先它必须反映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理想和核心;其次它必须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相缔结,并且反映新时代新风尚极具号召力的认同理念;再次它必须是建立在借鉴和批判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等西方文化价值观上;最后它还必须是诉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基本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具有普遍的包容性,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本文倾向于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三、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专著与核心期刊很多的,但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还是为数不多的。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还要追问其何以可能性。

(一)发展:一种充满价值性内涵的活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种价值性的发展。林春逸教授认为“发展的价值性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一是发展本身是一个充满价值预设的概念;二是发展又是一个充满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活动,是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条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的目标。

(二)是人类千百多年来的本真追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千百多年来的本真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抽象的人性观,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凝练出的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出发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社会主义真理追求的完整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与群体和类的自由全面结合在一起的。在马恩看来,个人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它是建立在人的共同体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上才有的,“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认为自由是文化教育的体现,人类最先是从动物分离出来的,人区别于动物最明显的本质是在文化上的区别,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文化的人。文化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在文化上更近一步,最终一步步迈向自由。

(三)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前提,反映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前提,反映科学社会主义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人的关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一种追求,其本身更是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的凸显。在毛泽东看来,又红又专是毛泽东思想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核心,又红又专指的是既要政治方向是正确,不违背社会主义的,而且专业技能要扎实,能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接班人。毛泽东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还体现在青少年培养上。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而且都以考试为衡量的办法,使得学生们在德智体等方面没办法得到充分发展。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构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中国践履

(一)民族:精神家園的营造和精神力的提升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如何构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的必经之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仅立足于物质能力的提升,同样更依赖于精神家园的营造和精神力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并没有得到真正地营造,各种腐败贪污、价值观迷茫、道德失衡、幸福感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精神家园的营造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精神上的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问题。“当一个地区、国家和社会还在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时,它所对应的文化及其价值观就还是有生命力的,好的、积极的方面一定是占主导地位的;当一个社会和国家停滞不前,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越来越落后,说明与它相对应的文化及其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一定有问题,或过时了,至少是相当一部分已经过时,至少说明,从总体上看它不如那些发展快的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精神家园的营造和精神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公共文明和个体创造构建相结合。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反省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化进程中所蕴含和积累的经验与智慧,需要我们公共文明的构建,在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之中保持着一种文化的张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更需要个体创造,精神家园的营造和精神力的提升在具体上只有通过伟大的个人才得以完成,当我们出现了现时代所需要的孔子、孟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创造出精神家园。

(二)国家:文化创新型人才建设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国家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如果说理论创新是先导,科技创新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保证,那么文化创新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支柱。成功运作的文化就是创新型文化,也是处于现代化发展端口的中国最需要的一种文化发展模式。创新型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和发挥好主体人所拥有的信念、信仰、思想、价值观、情感,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到首先前提;创新型文化更强调中国文化的复兴,强调在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外来文化之中保持张力的同时,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创新文化,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校园:加强校园对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门庞大宏观的系统教育工程。在人文社会科学当中,宏观研究又称为整体研究,微观研究又称为局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研究在宏观层面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社会、生态等综合影响因素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范围,在微观层面同时考虑到教育主体共同参与所遇到的个别典型的实际问题。在宏观研究采取的方法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现的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进行的全局性整体研究,如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背景、发展前景以及地位作用,主要问题和主要对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大多数都属于宏观研究范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由于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个性所出现的社会特殊现象和局部现象以及人际交往的复杂性,更需要从微观视角如现代化视角、德育视角、社会学视角、传播学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分析。这个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需要和缺少的。

参考文献:

[1]林春逸.发展伦理初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第2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1版,第42卷,96页.

[3]陈尚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