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教对西域各民族影响初探

2011-05-04 02:23张湘宾
学理论·下 2011年2期

张湘宾

摘要:萨满教是古代西域各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对西域各民族诸多方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自然的崇拜、对动物神灵的崇拜、对植物神灵的崇拜以及服饰、神器、巫术中所反应的萨满教影响等。

关键词:萨满教;大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6-0111-02

萨满文化是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流行区域集中在亚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欧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在西域,原始宗教发展到晚期,也出现了专职祭司——萨满,这时的原始宗教称为萨满教。萨满教在西域古代民族中都十分盛行。萨满在回鹘人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不仅参与部落重要事务的决策,连行军打仗也要随行,参与军机并负责祈求神灵保佑军队打胜仗。大量的文献史籍中对萨满教信仰都有记载。

萨满教作为西域诸民族的一种原始形态的宗教,有着非常庞杂的神灵崇拜,而对这些民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迄今,在维吾尔、哈萨克萨克、柯尔克孜尔克孜、塔塔尔、乌兹别克、锡伯、达斡尔等民族中,还程度不同地保留着萨满教的残迹。如这些民族对天的崇拜、对太阳的崇拜、对麻扎的崇拜、对树木的崇拜、对山水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等都可以看出萨满教的影子。

西域诸民族在意识形态上具有的共性表现在大自然神灵崇拜、动物神灵崇拜和植物神灵崇拜之中。而这些神灵崇拜都是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对大自然的崇拜

从远古时代起,生活在新疆的人们就普遍崇拜日、月、山、水、土地、风、雨、雷、电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

其中对天的崇拜最为虔诚。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称天为“腾格里”,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腾格里崇拜”。匈奴人尊腾格里为天神,并加以崇拜。匈奴酋长称为“撑犁孤涂单于”,其中“撑犁”是“腾格里”的另一种汉语译音,“孤涂”意为“子”,“撑犁孤涂单于”即“苍天之子”的意思。突厥人把天神视为最高神,并且加以崇拜与歌颂,如很多突厥碑文中都特别地突出天神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天神还是蒙古人信奉的众神中的最高神。现在哈密地区维吾尔族群众仍有祭天的习俗。可见,“腾格里崇拜”是古代新疆多个民族的共同信仰,其信仰甚至一直持续到现在。

崇拜天体,也是古代新疆各民族共同的信仰。在罗布泊地区的墓葬地表有七圈粗细有序的环行木桩,环圈外是呈放射状四向展开的列木,其状恰似一轮华光四射的太阳。在天山北部富蕴县唐巴勒岩洞中,有一幅彩绘岩画,上部是两个同心圆,分别代表日、月,旁绘有彩云。对太阳的崇拜是西域各民族普遍存在的现象。维吾尔人至今忌讳面向太阳大小便,认为那是一种极不崇敬太阳的行为。对月亮的崇拜则更甚,如哈萨克萨克人每当新月初升时,女人要面向月亮下跪,男子则要面向月亮肃立,双臂伸直,手心向里,并向月亮祷告,长辈要为孩子们祝福。哈萨克萨克人认为月牙儿口倾斜则是灾年凶兆。

对雷和闪电的崇拜。哈萨克萨克人认为雷声是老天打的枪,闪电是子弹,雷电把人畜劈死,是因世上有恶人。此外,哈萨克萨克、柯尔克孜尔克孜族妇女在春天第一次打雷闪电时举行布施仪式。她们拿着装满牛奶、酸奶饮料和马奶子酒的盒子在帐篷周围兜圈子。维吾尔、哈萨克萨克等族把遭雷劈成是天神最严厉的惩罚,很惧怕被雷劈断的树木。达斡尔族中有一种习惯,被立为祖神者,多为非正常原因死(如雷击)的女性成员。

对火神的崇拜。现今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中,火仍被认为是家庭的保护神。这些民族结婚时,新娘和新郎要举行拜火仪式。另外,因新娘是外人,所以在进入新郎家时,要跨过一堆火,进屋后还要向灶火加一勺油。如果妇女外出多日返家或家中有病人都要进行火烙。另外,不能在火旁打击物件,不往火中吐痰、便溺,不用刀、斧等利器触火,不用水浇头,不往火中仍污物,等等。

水也是崇拜对象之一。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语称大水为“乌鲁克水”,即“伟大的水”之意。常有一些老人在伊犁河、喀什河等河流边上望水作礼拜、祈祷。而且还有许多有关水的禁忌。

二、对动物神灵的崇拜

动物崇拜在西域诸民族的萨满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狼的崇拜在各民族中都有所表现,狼成为他们的图腾。

至今,维吾尔、哈萨克族中仍然认为狼是神兽,狼身上的一切都是神物。如少儿生病,不吃不喝,便于狼乳头或狼鼻使之吸吮。狼骨、狼毛带在小儿身上,能防止小儿生病及遭遇不幸,并能保护小儿健康成长。

崇拜马也是诸民族普遍的习俗。他们只在最隆重的祭司中才宰马献供,一般情况下绝不轻易宰杀。哈密地区维吾尔人在久旱无雨、庄家行将枯死的万分危机关头,才杀白公马祭天,一般将马头浸在山中泉水里,做法祈雨。哈密维吾尔人还认为,马前腿骨具有驱邪致病的功效,以治腿疼病时,往往用马前腿骨来做法驱鬼治病。

在西域各民族中,山羊均被认为是最具有灵性,是诸神灵最喜欢的祭品,被视为圣洁。哈萨克萨克人将山羊保护神称为“苏克协克阿塔”,所以对羊的崇拜中尤以山羊为重。

这些民族中流传着“萨满是神鹰后裔”、“萨满是灵魂是鹰”的神话。对鹰的崇拜现存不少,如维吾尔巴克西(萨满)供有鹰翅;另外,维吾尔、哈萨克萨克人从不猎杀鹰,而养鹰做捕猎的助手,维吾尔、哈萨克的萨满多声称自己能像鹰一样在天山上飞翔。萨满斗法也多化身为鹰。

哈萨克萨克人将猫头鹰羽毛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故常常佩戴在年轻未婚女子帽上,婚嫁时装饰在新房的壁毯上取吉顺。

另,蛙在维吾尔民族的萨满信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哈密维吾尔族中人,将蛙视作婴儿的保护神。

三、对植物神灵的崇拜

植物神灵的崇拜在西域诸民族的萨满教信仰中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甚至与他们的宇宙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大树曾是突厥祖先之图腾。

维吾尔人之间仍崇拜大树。哈密维吾尔人极崇拜桑树,认为树龄满四十,即为神灵所据,认为桑树上居住着许多类似小鸡的神灵,一般从不砍伐,或移栽。若桑树挡住了门户,也只能在别处开门。

人们还向大树祈子,视其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他们认为,不孕之妇女皆到树林过夜,便能得子。英雄玛纳斯和阿勒帕米斯的母亲都是在林中独居求得妊孕的。现今拜树求子的习俗在维吾尔地区还比较常见。

维吾尔族每家院内都中有果树。在死者坟头上要插上其树枝,并且每年的节日和祭日都要换新树枝,意即希望死者灵魂顺此神树到达神界。

大树还是天的支柱,是人界与天神之间的天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萨满做法时所立的神绳柱,原本就是由大树衍变而来。这些民族深信神木通天,时常对大树倾诉心事及愿望,并这样做天神能听见并作出指示。

在维吾尔族中,尚有麦神崇拜的现象。哈密维吾尔人有敬麦神的习俗,每年秋收结束后村民们指定一家在家中培育麦苗,等麦苗长到三四寸长时,冬季也就来临了,随之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崇拜活动。首先是培育麦苗的人家杀羊宴请村民,整夜歌舞相伴,甚至天明。结束时,将麦苗转交给另一户人家,第二天便在该户人家举行,过程相同,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春天开耕、播种,将麦神移至麦田为止,年年如此。

四、服饰、神器与巫术中所反应的萨满教影响

萨满教活动的任何场所都必须穿戴专门制作的具有不同特点的服饰,以此在信仰主体信仰对象之间建筑出自己的特殊位置和角色。西域诸民族萨满的衣饰装束主要有神帽、神衣、神裙、神、神靴、神袜、神手套等。

维吾尔族萨满的神帽并无任何特殊的装饰,东疆与北疆萨满的帽子与普通人一样,即为一顶圆形小帽,在颜色规范上则必须是白色的。南部的维吾尔族萨满却颇讲究。他们头戴的神帽是灰色或白色的三角毡帽。但有的萨满做法时不戴神帽,却留着很长的头发,披散在肩头及脑后,有时遮住面部。女萨满无神帽,但一般多梳小辫,垂于脑后及耳侧。

哈萨克萨克萨满的神帽必须用天鹅皮的材料。维吾尔族萨满的神衣必须是白色的,款式与普通衣着并无什么殊异。

西域诸民族萨满服饰简单化的原因,是在伊斯兰教强劲势头下以迎合伊斯兰教徒的服饰心态而使萨满及萨满教在隐匿之中得以幸存的一种应变措施。

达斡尔族的神帽称作“玛嘎拉”,顶上饰有鹿,帽顶鹿角间有一只鸟神形象,两旁各有带翅的神兽叫“空吉神”。根据跳神的需要,有时要在帽上缀以鹿皮制的小口袋,叫“求子袋”。

萨满在进行宗教活动时,还需要凭借许多神器武装自己,以增强神力。维吾尔族则用神鼓,与民间手鼓一样,为浅圆形单面手鼓,无鼓槌,用手击之。哈萨克萨克族和柯尔克孜尔克孜族却不用手鼓而是用“霍布兹”和“库木孜”琴伴奏。

维吾尔族用的神剑约长35厘米,双刃,木柄,在剑身与木柄之间串有三个铁钉,舞动时哗哗作响。至于神鞭,哈萨克、柯尔克孜族均用普通的马鞭,而南疆的维吾尔族则使用三叉皮鞭,有时亦用马鞭代替。此外还有神绳、神灯等。

西域诸民族萨满的巫术活动比较丰富,大致有降雨术、生育术、辟邪术、除秽术、招魂术、迷魂术、禁忌术等等,名目繁多,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萨满教是西域各个民族在古代所信仰的原始宗教,其影响在民族文化、习俗等诸方面均有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

[2]苏北海.丝绸之路与龟兹历史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3]周菁葆.丝绸之路艺术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4]周菁葆邱陵.丝绸之路宗教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盖山林.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6]彭无情.新疆古代宗教文化与民族演变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