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社区的策略探讨

2011-05-08 08:28
图书馆界 2011年2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资源

晏 磊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30)

1 引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 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面对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1],理应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社区提供信息资源服务。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盘活自身资源、拓展服务领域的需要[2—4]。目前的研究认为:高校图书馆具备资源丰富、人才齐备、技术先进等优势,可通过为社区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社区图书馆的合作、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等[3,5]措施,发挥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职能。但是,高校图书馆由于馆舍场地、人力资源、纸质文献复本有限等原因,向社区开放的进展速度仍然缓慢,而数字资源服务由于具有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损耗低、信息含量大等优势,已逐步成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有效途径。然而,专门针对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社区、为社区提供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研究较少。经调查,国内目前已经开展社区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大部分未建立专门的社区服务网站,仅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等少数图书馆设立了社区教育网站,开辟了社区资源栏目。可见,高校数字图书馆社区服务功能还有待研究和建设。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肖希明教授认为,以需求为导向是数字信息资源开发的宗旨[6]。本文试图以社区信息需求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社区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和笔者所在的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社区的实际工作,探讨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社区、共建学习型社会的策略。

2 社区信息需求特征

2.1 社区信息需求内容多元化

伴随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信息需求也日益强烈,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特点。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郑晓东等对杭州市西湖区居民进行过近 600份的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需求的信息依次为:休闲娱乐、物业管理、论坛、社区新闻、养身保健等[7]。笔者因本馆需采购社区电子图书资源,对杭州市各社区居民作过 85份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社区信息需求的内容广泛,从业人员偏重于职业培训、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信息(占62%),青少年学生偏重于学校教育、文学等专业性信息(占 71%),老年退休人员偏重于休闲娱乐和生活方面的知识(占 69%)。居民信息需求与其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紧密相关。结合本馆近两年多来对数字资源服务社区的经验分析,社区信息需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大众知识型信息需求,包括医疗卫生、养身保健等信息;2)专业知识型的信息需求,包括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等信息;3)社会动态型的信息需求,包括新闻股市、求职招聘等信息;4)休闲娱乐型的信息需求,包括音乐电影、文化生活等信息。社区信息需求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求学就业、普通文化教育到高级专业知识等多元化信息,都受到社区民众的欢迎。

2.2 社区信息需求对象复杂化

表1 社区信息需求对象和信息需求类型

如表 1所示,社区信息需求对象复杂,既有政府、社会机构,也有居民个人,既有青少年学生、从业人员,也有退休老人,所需求的信息层次高低不同,内容非常广泛。同时,社区信息需求对社区信息服务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内容综合、信息及时和检索方便方面,还要具备交互性、安全性等功能。

3 社区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3.1 政府社区信息网建设不够深入

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始于上世纪 90年代末,至今已初具规模。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已全面开通社区信息服务网,建设了统一的服务热线和覆盖范围广泛的信息网络。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制约,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经调查发现,目前全国各社区信息服务网提供的信息仅限于社区新闻、活动公告、居委信息、零散的生活百事通知识等浅层次的信息,且不够系统、及时和深入。邹凯等进行的一次社区信息化服务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顾客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认为服务机构的特色服务并没有满足自己的特殊要求;不能方便地访问信息或及时得到相关服务[8]。目前政府只是被动地为当地居民服务,没有紧密结合社区的具体信息需求,以至于社区信息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3.2 高校数字图书馆社区服务内容不够广泛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已开始为社区读者服务,但其数字图书馆大部分都未建立专门的社区教育网站供社区读者使用。目前多数高校数字图书馆为社区读者提供的数字信息服务仅等同于为高校师生读者提供的信息服务,并没有根据社区信息需求进行过信息整合,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社区信息服务仅限于专业知识的查询,只能满足企业、从业人员等的科研信息和专业信息需求,而在用户中占绝大比例的社区居民的一般性信息需求则被忽略了。

4 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社区策略

4.1 以社区信息需求为导向,建设实用、系统、多元化的数字信息资源

社区信息资源建设需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和特色化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高校图书馆要从实际使用需要出发,规划、选择、搜集、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以满足社区用户的信息需求;系统性原则是指信息资源内容是一个承前启后、上下联系的知识整体,其信息载体的生产也是连续性的,社区信息资源建设需制定长期计划,系统性、连续性地搜集信息资源;特色化原则是指高校图书馆需根据本馆特点和用户需求,系统性地整合某些信息资源,形成特色,以满足社区信息用户的实际需要和现实使用水平[9]。高校图书馆可依托其数字图书馆平台建立专门的社区教育网站,一方面,可利用丰富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资源,为有专业知识需求的社区用户提供科研信息检索服务;另一方面,根据用户需求,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为社区用户提供休闲娱乐型、大众知识型信息资源,且按照科学的知识分类体系予以组织和揭示。同时,高校图书馆可在保证满足本校读者要求的前提下,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来搜集最新社会信息,甚至与政府社区信息网直接进行链接,以满足社区用户的动态需求。另外,高校图书馆可建设地方文献、史料、人物等资源数据库,建设与本地经济相关的数据库等特色化资源,以满足社区读者的实际需要。

4.2 注重资源整合、实现跨库检索、组建分类导航,为社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途径,实现校外同质服务

由于不同的数字资源数据结构不同、检索方式不同,用户需要进入不同的网页检索图书馆的相关信息,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这就要求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整合,以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和检索语言,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的数字资源。社区信息用户是由不同层次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组成的读者群体,其信息检索能力普遍低于高校师生读者。因此,社区信息用户更需要图书馆将各种不同的数字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实现跨库检索,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针对社区信息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还可借鉴国外社区数字图书馆的先进经验,组建专门的分类导航,为有特殊需求的社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分类知识导航服务。例如:美国俄亥俄州 Sunbury社区数字图书馆开辟有专门的成人(adults)、青少年(teens)、儿童 (children)栏目,为相应的社会群体提供特殊信息服务[10]。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也可建设特别栏目为用户搜集、整理相关的信息资源,以满足相应群体的特殊信息需求。

校外同质服务,是指信息用户在校外也能获得与校内相同的信息检索服务,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笔者针对目前面向社区开放的高校图书馆进行过调查,除了本馆和宁波大学园区数字图书馆等少数图书馆对已注册账号的市民全面开放外,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大部分高校数字图书馆均未实现对社会读者的校外远程访问服务(即没有实现同质服务)。高校数字图书馆需消除技术壁垒,提高服务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社会读者提供同质服务,为建设学习型社区而努力。

4.3 开展社会互动,促使高校数字图书馆与社区信息用户群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社会互动(以下简称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良性的互动,能使人与社会互相决定、互相促进,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的发展,都必须把对方的发展作为目的,把自己的发展作为手段,这样才能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在信息时代,互动论被广泛应用到远程教学等领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开展的社会互动应包括: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政府、企业之间,信息用户与图书馆馆员之间的互动。在网络时代,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居民之间需要通过网络媒体进行间接性的社会互动;而政府需要的各项社会信息数据大都来源于社区,因此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也需要落实到社区,政府与居民之间需要有及时性的交流和互动;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社区,更需要听取社区用户的意见,及时改变服务方式。高校数字图书馆可开发一种信息互动平台,通过同步或异步的信息工具满足这些互动的需求,以达到数字图书馆与社区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的目标,从而及时反馈和解决各种信息问题,以促使各方的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4.4 灵活处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中的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大障碍,需给予高度重视。高校数字图书馆在服务社区过程中,应保护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权益不受侵犯,使图书馆自身不陷入侵权的困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中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有明确规定,其中第一款:明确标示该信息存储空间是为服务对象所提供,并公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名称、联系人、网络地址;第五款: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删除权利人认为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依照这几款规定,数字图书馆在为社区提供信息资源、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时,可采取明确标明服务对象、提供原网络数据来源、申明“如有版权纠纷将立即删除”、控制下载和复制等措施[11],以适当避免版权带来的纠纷问题;与数据库供应商达成协议,为注册社区用户提供校外数据库信息检索服务;与音像资料出版商协商,取得光盘等音像资料的流媒体数据格式转换许可,并得到将转换成流媒体数据格式的光盘资料向校外注册社区用户提供网上信息服务的授权等,这些都是解决版权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需依据版权法规定,合理使用版权人的作品,有效避免版权纠纷,寻求更为稳妥、灵活的方式解决数字图书馆服务社区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5 小 结

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社区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社区是满足社区信息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数字图书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应该是以信息用户为中心,以主动服务为基础,以双向沟通为关键,通过研究社区信息用户的行为和习惯,提供实用性、综合性、特色化的数字信息资源,运用方便、快捷的检索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信息大众当前、长远、潜在的信息需求。高校数字图书馆需处理好服务本校师生读者和服务社区的关系,要在保证为本校师生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社区提供信息资源服务。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社区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信息资源为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区作出贡献,从而更好地履行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基地的历史使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EB/OL].[2010-10-11].http://www.bvtc.edu.cn/libraryweb/train/liblaw.htm.

[2]王 军.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思考[J].图书馆,2009(5):123—124.

[3]李力文.谈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6):96—98.

[4]董文华.论高校图书馆的社区服务功能[J].图书·情报·知识,2005(6):100—102.

[5]李 健.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103—104.

[6]肖希明.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信息资源开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65—68,87.

[7]郑晓东.信息需求视角下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初探——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8(11):26—29.

[8]邹 凯,龚子英.基于社区信息化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8(4):546—548.

[9]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出版社,2008(2):57—65.

[10]Community Library,Sunbury,Oho[EB/OL].[2010-10-21].http://community.lib.oh.us/libinfo/libinfo.php.

[11]周建强.数字图书馆发展与版权保护的若干途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24—26.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