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日间病部运行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2011-05-14 03:07秦净施鹏高鑫
中国医疗保险 2011年1期
关键词:病部床位病种

郭 莺 秦净 施鹏 高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 200032)

日间病房是独立经营或设立在医院内部的一个独立的或附属于门急诊部的一个科室,具备住院病房诊疗条件,由多方面专业人士组成,主要功能是为患者提供检查、治疗和康复服务。日间病房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介于门急诊与住院之间的诊疗模式,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补充,也是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发展的具体体现,能满足病人对快捷方便医疗服务的需求。

我院于2009年11月成立外科日间病部,本文拟对日间病部运行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日间病部运行模式对医院医疗费用、床位使用等指标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10年上半年开展日间病房的业务科室医保出院病人和2009年同期该科室医保出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了常见的四种日间手术病种:吻合器痔环切术、胃镜下胃病损电切术、肠镜结直肠病损切除术和输尿管导管置入取出术等。

2.管理模式

设置专门的日间手术病房和手术室,建立日间手术管理体系。“外科日间病部”不属于某个具体科室,供外科类科室共用,除普外科、泌尿外科、内镜中心暂有固定床位外,其他外科类科室使用该病区中的机动床位。收治对象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诊疗过程、并在有创治疗后第二日起可在门诊随访治疗的外科患者,各科室根据日间手术特点制定病种准入标准。病人入院前应诊治明确,已完成各项辅助检查,手术24小时后出院,病情特殊、住院超过三天的,必须转出“外科日间病部”到相应的专科病房。任命“外科日间病部”主任和护士长共同管理病区事务,各专科医师组负责医疗业务安排及手术质量管理,24小时值班,并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对病人的收治——手术——随访全程“一条龙”负责。完善术前告知和术后随访制度,制作使用简化病历。内部管理系统根据各专科收治人次、平均住院天数、手术比率、住院费用等进行考核。

3.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0年前六个月开展日间病房的业务科室及日间病部常见的四种日间手术病种的医保出院病人为研究组,以2009年前六个月相应科室及相应病种的医保出院病人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然后比较日间病部模式运行前后,相关病种、科室以及全院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各项指标变化。

4.数据采集

在医院信息数据库中获取相关数据,并结合核查住院费用明细及病史档案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获得病人的住院费用信息等资料。

5.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对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对呈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比较。

二、结果与分析

1.日间病部基本运行情况

2010年前六个月外科日间病部共出院医保病人950例,其中普外科371例、泌尿外科242例、内镜中心268例、骨科58例、胸外科3例、整形科7例、妇产科1例。单位床位手术例数21例,平均住院天数2.5天,住院人均费用5175元,人均药费1491元,药费占住院费用比例28.81%(见表1)。

2.日间病部住院病人基本特征分布

2010年前六个月外科日间病部950例医保出院病人中,男性469例,占49.37%,女性481例,占50.63%。年龄最大93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56岁,45岁及以下患者为223人,占23.47%,45~65岁患者为475人,占50.00%,65岁以上病人252人,占26.53%,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组。

3.日间病部住院病人费用构成情况

日间手术患者的手术材料费所占比例较高,为37.60%。其次是药费、治疗费,所占比例分别为28.80%和21.68%。而化验费、检查费、床位费、护理费和诊疗费所占比例较低,分别占5.75%、3.03%、1.91%、0.59%和0.48%,这与日间手术病人入院前已完成各项辅助检查有关。

表1 2010年1~6月外科日间病部基本运行情况

表2 各科室日间病部运行前后医保出院人数及单位床手术例数比较

表3 各科室日间病部运行前后医保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及人均费用比较

4.日间病部运行模式对医院医疗费用等各项指标的影响

4.1 日间病部运行模式对医院出院人数及单位床手术例数的影响

通过各科室出院人数及单位床手术例数在日间病部运行前后的比较(见表2),可以看到相关科室的月出院人数及单位床手术例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时,所有手术科室合计及全院合计的月出院人数及单位床手术例数也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2 日间病部运行模式对医院平均住院天数及医保人均费用的影响

通过各科室平均住院天数及医保人均费用在日间病部运行前后的比较(见表3),可见相关科室的平均住院天数和医保人均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所有手术科室合计及全院合计的平均住院天数及医保人均费也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日间病部运行模式对病种医疗费用等各项指标的影响

5.1 日间病部运行模式对病种出院人数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

通过日间病部较常见的四种手术病种的出院人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在日间病部运行前后的比较(表4),可见各病种的月出院人数有所上升,平均住院天数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2 日间病部运行模式对病种医保费用的影响

由表5可见,日间病部运行后,各病种的医保人均费及人均药费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

三、讨论与建议

从我院日间病部运行前后的相关数据分析来看,其在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方便患者就诊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患矛盾等方面收到了积极的效果,是医院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符合医患双方的利益和医院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

表4 各病种日间病部运行前后医保病人出院人数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表5 各病种日间病部运行前后医疗费用比较

在研究中,从单位床位手术例数指标来看,每床手术例数高,说明床位的利用率高,而部分科室的单位床位手术例数较高,部分科室的单位床位手术例数很低,提示应调整日间病部床位配置,尤其是骨科需要适当增加床位减少压力,而部分科室需要减少床位,或挖掘病源,以提高床位利用率。从人均药费和药费占住院费用比例这两个指标来看,内镜中心、泌尿外科的人均药费和药占比较高,提示这两个科室的医疗费用控制可从药品角度挖掘潜力。从日间病部住院病人基本特征分布来看,65岁以上病人252 人,占26.53%,年龄最大达93岁,提示日间病部在收治病人时未严格掌握不收高龄病人的规定,高龄病人手术风险较大,而日间病部的医疗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应避免将此类病人收入日间病部。从日间病部运行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来看,相关病种、科室,乃至全院的月出院人数、单位床手术例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平均住院天数和医保人均费、医保人均药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日间病部运转模式可提高科室的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同时对降低全院医疗次均费用、减少药品费用支出、调整医院收入结构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外科日间病部的开展,具体运转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不严格掌握日间手术病种等准入标准、各病区收治病人床位安排工作出现混乱、简化病历不够完整、值班制度不完善、病人不了解病情引发投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对日间病部管理模式和相关医疗流程进行不断完善,包括:严格执行各科日间病部收治条件的规定;收治科室指定主管医师负责本病区日间病部病人收治事宜;各专科制订常见病的病历模板,并保证书写符合规范;值班医师必须严格遵守日间病部值班制度;强调主诊医师责任等。日间手术运作系统各环节的严格控制、高效率的管理、各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及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日间病部顺利运转的关键。

[1] 刘雄飞,王晓霞.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探讨[J].东南国防医药, 2004, 6 (2): 83

[2] 郑成中, 张军等.儿科留观15008例分析及启迪[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2, 4 (6) :525~526

[3] 钱邻,郭莺等. 短时住院病房的实践及体会[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5:38-40

猜你喜欢
病部床位病种
苹果树干腐病
“新病种”等十五则
甜瓜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我国养老床位约有一半闲置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宜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