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主席的2010

2011-05-14 17:16西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范龙佩巴罗里斯本

西 溯

2011年1月1日,欧盟理事会(即欧盟首脑会议)常任主席范龙佩正式上任整一周年。在圣诞节前,范龙佩发表电视讲话,“2010年除了应对债务危机,我们几乎没时间做其他任何事。不过为了能够发出一致的声音,我们正在努力。”

这一年来,范龙佩过得并不舒服。来自欧洲小国比利时的他一直忙于在欧洲的各个利益集团间游说协调,平衡各种关系。反对和批评的声音随时都能听到。

2010年2月24日,范龙佩作为欧盟主席第一次在欧盟议会上正式亮相,就遭到了来自英国的欧盟议员、欧元反对者奈杰尔.法拉奇的当面批评,“我不想粗鲁,但是你(范龙佩)知道吗,你看上去和一块湿抹布一样灰头土脸,表现得就像一个银行下等职员。”

事后法拉奇对媒体说,“我们本来希望一个全球性的大政治家来担任欧盟主席,能领导5亿欧洲公民,甚至薪水应该超过奥巴马。可是很遗憾我们等来的却是范龙佩。我都没听说过他,在欧洲谁也没听说过他。”

基辛格曾经给热衷一体化的欧洲人出过一个难题:“如果我要给欧洲打电话,那我应该打给谁?”2010年到来的时候,欧洲人似乎准备好了答案──比利时人赫尔曼.范龙佩,欧盟的第一任“总统”。但是,时隔一年,答案已经很不确定,基辛格的电话,仍然会打给默克尔、萨科齐和卡梅伦,或者打给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

在巴罗佐的阴影下

现年64岁的范龙佩,算得上是欧盟的同龄人。60年前,法国人让.莫内计划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在后来被称为欧盟缔造者的另几个“欧洲联邦党人”中,除了法国政治家罗伯特.舒曼和德国政治家艾德诺,还有当时的比利时首相亨利.斯巴克。

正是在斯巴克等人的推动下,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五国于1948年签署了《布鲁塞尔公约》。《布鲁塞尔公约》可视为整合欧洲的《罗马条约》的前身,以及今日之欧盟之滥觞。而布鲁塞尔因此成为了欧洲一体化历史的中心。

土生土长在布鲁塞尔艾特贝克镇的范龙佩,见证了艾特贝克从一个东北区宁静小镇成为欧盟委员会等国际机构的所在地。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一年后,范龙佩成为了比利时的财政部长,并凭借大幅削减比利时国债的政绩而受比利时人爱戴。2008年,范龙佩出任比利时首相。

2009年年底,在角逐欧盟主席的过程中,范龙佩击败布莱尔脱颖而出。其实,这两个人代表的是身后的两派意见。布莱尔代表了在国际舞台上拥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大人物,如果他当选,可以让欧盟在与美、俄甚至中国交涉时更强势,从而提升欧盟的国际地位。范龙佩则是勤劳肯干不怕脏不怕累的“勤务员”,他能协调好欧盟内部事务,又不抛头露面。

在欧盟内部,一个强势的领导人很难为小国说话,而弱势的“勤务员”又无法成为欧洲真正的代言人。在大国和小国、强势和弱势以及各种利益集团的妥协和平衡之下,欧洲最终选择了范龙佩。

“欧盟大成员国之所以选择让小国政治家担任(欧盟主席)这个角色,就是希望他发挥不了大作用。只希望他能顺从大国的意愿,做一些协调工作就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张健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10年,多个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席卷欧洲。刚上任的范龙佩还没坐热欧盟主席的位置,就已经焦头烂额了。2009年底希腊在经济状况一直没有转好的情况下还大量发行国债,遭到信用评级机构的差评,债务危机爆发。是否救助希腊,如何救助,成为欧洲国家争执不下的大问题。各国分成了两派:一方认为别国不应为希腊自身的问题付出代价;而另一方则认为如果不伸出援手,希腊就无法走出危机,甚至拖累整个欧元区。

为此,范龙佩特意安排了2月11日的一次欧盟理事会特别会议,这也是他第一次主持欧盟会议。

为了使11日的会议能够顺利进行,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和欧元区的财长们在10日共同举行了一次视频电话会议。会后,萨科齐的发言人表示法德两国元首将在未来几天里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届时,与会各方达成的解决希腊危机的方案将公布,事情看似很乐观。

然而就在默克尔看到德国财长朔伊布勒、法国财长拉加德和其他欧元区财长最后通过的文件时,她当即表示反对。也就是说,在2月11日的会议开始前15小时,阴云就笼罩在欧洲上空了。

就在这时,范龙佩介入了。他和他的团队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安排了接下来几天的日程,并重新起草了文件。当然这些都是秘密进行的,而且范龙佩仔细了解了默克尔的看法和态度,并把她的关切写进了新文件中。

这份文件确实比之前那份更值得关注。相对于各国财长们繁冗罗嗦的长篇大论,范龙佩的语言清晰简洁,重点突出。而且,所有人都能在新文件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后来,萨科齐和默克尔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也如期举行,但却是以范龙佩这份文件为基础向外界发布了信息,并没添加什么新的内容。

过去一年来,范龙佩参与的会议大大小小近40次,只是在那些重要的会议场合,他并没有得到与头衔相称的重视。

2010年11月19日,在北约里斯本峰会的集体合影时,美联社的记者看到奥巴马、卡梅伦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一直热络交谈,而欧盟主席范龙佩一人孤独地站在角落里。

性格开朗圆融的巴罗佐显然比范龙佩更受人欢迎。2010 年9月7日,欧洲议会全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召开,特邀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发表了“国情咨文讲话”。

欧洲议会对巴罗佐的讲话十分重视。为了保证更多议员出席国情咨文演讲,议会主席团曾商讨了一个滑稽的方法——谁不去听巴罗佐的讲话,就罚款,罚款从议员出勤津贴里扣除。但此议后来由于议员的群起反对而没有实施。议员们的理由是,他们是民主选举的,有决定是否听巴罗佐讲话的自由和权利。

巴罗佐不是欧盟总统,只是欧盟三大机构之一欧委会的主席。范龙佩是新上任的欧盟理事会主席,俗称“欧洲总统”,却没被选上发表国情咨文讲话。据知情人士透露,范龙佩曾主动建议自己作国情咨文报告,但被欧洲议会拒绝了。一生气,范龙佩干脆不去斯特拉斯堡了。

在圣诞节前的电视讲话中范龙佩说:“2010年是忙碌的一年,我也不指望2011年能轻松到哪里去。但我仍将热情地致力于欧盟的工作,这既是挑战也是职责。”

磕磕绊绊的政治一体化

2010年,欧洲过多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脱节。欧元区各国统一了货币,但财政方面还是各国自己说了算,因为这涉及到国家政府的核心主权利益,经济上弱小的国家最容易因此而吃亏。

在希腊和爱尔兰接受金融援助的同时,他们也必须严格遵守欧盟的财政纪律,实行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也就是说,两国国内的一部分财政大权要被欧元区控制了,相当于套上了“紧箍咒”。这也是为什么爱尔兰爆发危机后,政府一度拒绝接受援助的主要原因。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受助国失去部分财政自主权,可以看作是欧盟政治一体化被动进行的表现。而在其中不停斡旋的范龙佩也算是没白忙活。

在2010年12月中旬的欧盟冬季峰会上,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对《里斯本条约》进行“最小限度”的修改。只要各成员国在2012年底前签字使新条约生效,那么“建立永久性救助机制”和“严格限制受助国财政”这两项内容就将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欧盟的前身《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于上世纪50年代成立。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60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生效宣告了欧盟成立。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成员国的不断增加,上世纪延续下来的运行机制已不适应欧盟发展的需要,各成员国一致认为有必要制订一部欧盟宪法,取代过去那些庞杂的法律文件,以保证欧盟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2004年6月,欧盟25个成员国(当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尚未入盟)一致通过了《欧盟宪法条约》的最终文本,并于同年10月签署了该条约。但2005年,法国、荷兰两个元老级成员国的公民由于害怕欧宪很可能弱化每个国家独特的个性,而相继在全民公投中否决了宪法,还有捷克、英国等7个国家无限期推迟或冻结了审批过程。虽然当时已有16个国家通过了欧盟宪法,也没能阻止欧盟宪法的流产。

2007年,德国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提出用一个“新条约”来取代《欧盟宪法条约》,保留原有实质但内容大为简化。当年6月,各国首脑就“新条约”草案达成协议:不再使用“宪法”字样并删去一切带有宪法意味的内容,增添一些使决策过程更透明、更民主的条款。

根据新条约,欧盟的决策方式和机构设置都将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2007年12月13日,欧盟各国在里斯本签署了新条约,并交由各成员国批准。至此,《里斯本条约》正式取代《欧洲宪法条约》。从2007年底到2009年11月,虽然磕磕绊绊,但27个成员国终于全部通过了《里斯本条约》。12月1日,条约正式生效。

范龙佩的欧盟主席一职就是以《里斯本条约》为法律依据设立的,但是《里斯本条约》并没有细节规定欧盟主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在国际舞台上,范龙佩是整个欧盟的代表;在内部,他需要把27国首脑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凝聚在一起,并寻求驱动欧盟前进的政治方向。

此外,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是《里斯本条约》规定的另一个重要职位,统管欧盟外交和安全事务,并负责主持欧盟27国外长会议,被称为“欧盟外长”。目前这个任期5年的职位由英国人阿什顿女士担任。和范龙佩一样,阿什顿上任的第一年也颇为辛苦。

不过,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路才刚刚开始,能否真正形成统一的声音,在对内对外事务上实现意见一致的政策,远非设立两个职位,解决两三个小国的债务危机这么简单。

“欧盟有27个成员国,每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外交政策,外交和安全事务还是在主权国家范围之内,所以欧盟在这些领域的合作都是政府间合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随着欧盟的逐渐扩大,其内部利益越来越多元化,各国都有自己的关切,都有自己的政策重点和不同的方向。怎样把这些不同的方向统一起来成为欧盟统一的共同的政策,对范龙佩和欧盟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副研究员扈大威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矛盾的本质很难改变

虽然刚过去的2010年范龙佩和欧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债务危机,年底的峰会也取得了修改《里斯本条约》的成果,但新年里,范龙佩不会比去年更轻松。欧盟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各国领导人互相交流中的不和谐噪音应该停止了。

对欧盟一体化持消极怀疑态度的人们觉得,问题并不是什么交流不畅,而是欧元区本来就存在的矛盾无法解开。再好的交流也只是个装饰,无法改变矛盾的本质。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矛盾,才会使交流有了障碍,甚至出现噪音,让事情变得更糟。

在2010年10月19日的法德俄三国峰会上,默克尔和萨科齐共同炮制了一项提议——在2013年以后,如果某国政府由于财政困难需要接受金融援助,那么该国政府债券的持有者就要被迫承担损失。德法两国没有事先通知任何欧洲其他国家或欧盟央行、欧盟委员会等相关机构,这会被其他欧元区成员视为大国的独裁行径。

其实范龙佩心里比谁都明白,所谓的“增进交流和理解”,其实就是大国、小国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互相试探底线,要么得寸进尺、要么暂且让一步的过程。在剩下的一年半任期里,他需要做的就是继续让各方保持理智的头脑,谁也别做出格的事,谁也别破坏欧洲的平衡。只要不出大问题,大家还能互相妥协并形成一致的声音,哪怕是形式上的,范龙佩也该心满意足了。

在圣诞节前的电视讲话中,范龙佩用这样一段感性的话语给自己作结:“生活中既有欢乐也有悲伤,有时是巨大的悲伤。我希望那些逆境中的人们能够找到力量,战胜困难。我们必须协同一致,才能让人们心怀希望。”★

猜你喜欢
范龙佩巴罗里斯本
欧盟“总统”第一天上班
《里斯本条约》有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