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十天的“司法大战”

2011-05-14 17:16丁果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28期
关键词:移民部辩护律师塔斯

丁果

这次遣返赖昌星的过程,起伏跌宕,高潮不断,堪与好莱坞电影故事情节媲美

遣返风波的发端,是移民部下属的加拿大边境事务处(CBSA)在按兵不动近五年之后,突然在7月7日拘捕赖昌星,再次启动遣返程序。法庭的文件显示,是移民部官员夏普卡(Cheryl Shapka)当日亲自到赖昌星住处亲手递交第二次遣返前风险评估报告。上一次的延缓遣返终止日,是在2011年的7月6日。赖昌星的辩护律师马塔斯依照惯例,提出紧急上诉,要求暂缓遣返。7月11日,事件经媒体曝光,引发竞相报道,开始了赖昌星在加拿大的最后十天“司法大战”。

7月12日,法庭开庭,排定申请延缓遣返的日期是21日。为此,赖昌星的另一位律师拉森(Darryl Larson)为赖昌星提出保释申请。移民及难民局(IRB)前日下午作出让赖昌星保释外出的判决后,移民部不服判决,在傍晚紧急入禀联邦法院,要求暂缓赖的释放,且对IBR释放决定提出司法复核。法官奥赖利在8时20分作出判决,接受了移民部的申请,赖昌星因此无法获释。

在这一轮的攻防中,警方资深调查员引述的线人报告曝光,引起媒体高度关注。这些举证包括赖昌星与黑社会大圈帮大佬有接触。赖昌星的女朋友林萍萍与儿子几年前在赌场“洗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赖昌星在林萍萍名下的豪宅中开设与澳门连线的赌场,并设有多间休息室提供小姐按摩等服务。不仅如此,赖昌星与2009年被杀、之前一直在赌场发放高利贷的“大姐大”殷东斯有十年交往的历史,关系密切。移民部司法部根据这些证据,认定赖昌星违背了软禁条例,有潜逃的风险。

7月14日,有媒体记者进北菲沙预审中心(North Fraser Pretrial Centre)探访赖昌星,赖昌星抱怨受到重犯人单独囚禁处置,没有自由,随时有两个狱方人员监视,也打不出电话,显然,赖昌星想利用媒体发声。翌日,报道见报后,警方就转移了赖昌星的拘押地点,将其迁入菲沙惩教中心。

7月18日,身穿红色囚服的赖昌星出庭应讯,神色并无不自然之处,与各路媒体记者打招呼,顯见他对事态的发展已经有心理准备。赖昌星的那张照片,立刻登上全球媒体。但令外界疑惑的是,赖昌星主要辩护律师马塔斯不会亲自出席21日的聆讯,身在德国的他,届时将通过电话参与法庭程序,人们普遍怀疑,是否他已经认为官司无望?

7月19日,法庭保释聆讯继续,但因为媒体数量太多,移民及难民局审裁委员金格(Leeann King)没有让赖出庭,而是通过视频应讯,经过问话和两名律师的多番攻防,金格作出裁决,并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宣读及解释裁决,认为赖昌星没有潜逃风险,而保释条件包括:每逢周四下午到CBSA的指定地点报到一次,而不是之前的每月报到一次;赖昌星只能有一个联络电话,手机要经常充好电及开机,及提供电话通话记录,让移民部可以随时找到他。同时,当局重申在7月21日,就是否延长2006年定下的五年暂缓遣返令举行聆讯,如果届时赖昌星败诉,则最早在25日就执行遣返程序,将赖昌星送回中国。本来,已经在拘留所被关押了五天的赖昌星,至少可以回家吃口热饭,但是,加拿大联邦司法部再度连夜入禀联邦法院,禁止释放赖昌星,这样,本来期待的48小时的自由时间也告泡汤。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再度增加了这次行动的神秘性。

7月21日,星期四,早上8点半,决战展开。63岁的加拿大联邦法官肖尔在渥太华主持聆讯,移民部代表律师海伦帕克在温哥华通过电话连线出席聆讯,而赖昌星的辩护律师马塔斯则在德国柏林用同样的方法参加聆讯。马塔斯老调重弹,认为赖昌星回国不会受到公平对待,法官则多次打断他,质疑他没有新的证据显示北京不会遵守承诺。三小时控辩陈述结束后,法官宣布会在稍后做出裁决。

7月21日下午6点,裁决准时出炉。27页的裁决书详细叙述12年赖昌星案件的始末,认定赖昌星在中国司法制度中,只是一个“普通罪犯”,没有理由得到政治庇护;同时,裁决书也认定,中方不判处赖昌星死刑、不会受到狱中虐待、对其进行公开审讯的承诺,是可信的。遣返赖昌星,不会遭遇“无可弥补的伤害”。因此,取消了赖昌星的“滞留”,遣返中国成为定局。

7月22日下午,赖昌星在加拿大边境服务处(CBSA)官员押解下,登上加拿大航空公司AC029班机,于温哥华国际机场起飞,直飞中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猜你喜欢
移民部辩护律师塔斯
是辩护权的滥用还是意见的合理表达?
一切,妙不可言2017 F1阿布扎比大奖赛
备胎也有春天
律师在刑事辩护过程中保障人权问题研究
辩护律师行使会见权时的人数之我见
法庭驱逐辩护律师问题研究
一种新型非致命武器——先进的塔斯M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