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肝动脉移植hUCMSC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PA及CHE的影响

2011-05-23 07:05杜永国周贵忠贺东平何秀清李伟林
山东医药 2011年43期
关键词:经肝代偿肝细胞

杜永国,何 晶,周 云,周贵忠,林 洪,贺东平,何秀清,胡 祥,李伟林

(1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海口570311;2深圳市北科细胞工程研究所)

失代偿期(Child B或C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合成、解毒能力等显著下降,提高其正常肝细胞数量是解决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的关键。近年来,干细胞肝移植在终末期肝硬化临床治疗中取得一定成果,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目前鲜见临床报道。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观察了经肝动脉移植hUCMSC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及胆碱酯酶(CHE)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29~67岁,平均53岁。诊断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4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5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护肝及抗肝纤维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肝动脉移植hUCMSCs:患者术前1 d做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备皮,X线透视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肝内血管情况及有无占位病变,经插管注入hUCMSCs悬液1 ml(深圳市北科细胞工程研究所提供,镜下干细胞数达1.0×107~108/ml),穿刺点加压包扎,术后8 h插管侧髋关节限制活动,卧床休息24 h,进行肝动脉导管治疗后常规护理;间隔半个月后再行第2次hUCMSCs输注。

1.3 相关指标观察 ①血清PA及CHE: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PA及CHE。②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血清PA及CHE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PA见表1,血清CHE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PA比较(n=25,mg/L,±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PA比较(n=25,mg/L,±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第2周 治疗第4周 治疗第6周 治疗第8周治疗组 25.17±11.76 37.42±12.11 49.33±10.69 66.63±13.01 83.57±18.16对照组 24.21±12.31 36.63±14.57 47.94±16.53 56.07±14.77 60.02±15.34 t值 0.282 0.208 0.353 2.682 4.95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1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PA比较(n=25,U/L,±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PA比较(n=25,U/L,±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第2周 治疗第4周 治疗第6周 治疗第8周治疗组 1 764.6±670.9 2 170.5±591.8 2 506.7±633.1 2 801.1±701.4 3 176.5±721.3对照组 1 806.3±593.4 1 931.5±601.1 2 198.8±587.6 2 306.7±650.2 2 501.5±657.4 t值 0.236 0 1.416 6 1.782 3 2.584 6 3.458 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1

2.2 不良反应 均无过敏、消化道症状加重、肝区疼痛、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仅治疗组术后1例出现轻度发热(体温37.8℃)。

3 讨论

晚期肝病的治疗临床主要以保肝、对症及预防并发症为主,其中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总体效果不佳。近年来,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治疗选择,但供体紧缺、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及高额治疗费用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hUC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其增殖及定向分化具有巨大应用潜能。国内外动物试验均证实hUCMSCs具有诱导分化为肝脏细胞的能力,且具备肝细胞功能和作用,已成为细胞生物学及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潜能干细胞,不仅支持造血系统,还可向中胚层和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分化,在一定实验条件控制下可分化为肌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等[2,3]。高蕾等发现,hUCMSCs 能向肝细胞分化[4],且来源广泛、采集方便、无伦理学问题。

白蛋白(Alb)与PA均在肝脏合成,其中Alb半衰期较长,肝脏停止合成Alb后8 d外周血Alb浓度仅降低约20%,故血清Alb检测不能敏感地反映早期肝脏损害;PA半衰期较短(约1.9 d),其在肝脏受损、肝脏合成能力下降或肝脏修复、合成能力提高时均可迅速于外周血中检测出来,可作为反应肝脏合成能力及储备能力的指标[5]。CHE亦称假性胆碱脂酶,是由肝脏合成后释放到血液的非特异性脂酶,存在于肝、胰、子宫、中枢神经白质等处,是血浆固有酶。CHE半衰期约为10 d,能敏感而特异性反映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其水平检测是评价肝细胞合成蛋白功能的灵敏指标[6]。本研究显示,治疗后6、8周治疗组血清PA及CH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经肝动脉输注hUCMSCs可显著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近期肝脏合成、储备功能。可能机制为hUCMSCs在肝内可转化为肝细胞,并发挥肝细胞作用,同时刺激并促进原位肝细胞生长。

综上所述,经肝动脉移植hUCMSCs可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肝脏合成、储备功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1):324-329.

[2]Erices A,Conget P,Minguell JJ,et al.Mesenchymal progen-itor cels in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J].Br J Haematol,2000,109(1):235-242.

[3]Lee OK,Kuo TK,Chen WM,et al.Isolation of multpot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umbilical cord blood[J].Blood,2004,103(5):1669-1675.

[4]高蕾,刘吉勇,裴庆山,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的分化[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12):1141-1144.

[5]张成义,齐承义,印永红,等.12种血浆蛋白在肝炎、肝硬化中临床意义的比较[J].安徽医学,1992,13(6):6-8.

[6]张卫卫,王学清,李岩.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1):673-674.

猜你喜欢
经肝代偿肝细胞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置管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效果的观察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临床价值研究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
Sumf2与Sumf1可能存在代偿性的相互作用以维持硫酸酯酶的活性不变
SIAh2与Sprouty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