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浓缩晨尿轻链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2011-05-23 07:05杨宝友张建军曹庆生
山东医药 2011年43期
关键词:轻链肾小管尿蛋白

杨宝友,白 波,张建军,曹庆生

(玉田县人民医院,河北玉田064100)

糖尿病肾病(DN)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常规尿蛋白检查一般为阴性,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提示肾脏已有明显病理改变,病程已至DN第Ⅳ期(Mogensen分期)[1]。2009年3月~2010年9月,我们对12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浓缩晨尿轻链蛋白水平进行了测定,旨在为临床及时诊断DN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124例T2DM患者(T2DM组),男69例,女54例;年龄32~81岁。均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大量白蛋白(Alb)尿(尿Alb >300mg/24 h,尿蛋白定性1+~4+)41例、微量Alb尿(尿Alb 30~300mg/24 h,尿蛋白定性阴性)45例、尿Alb正常(尿 Alb<30mg/24 h,尿蛋白定性阴性)38例。设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75岁。均排除免疫增殖性疾病和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伤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非浓缩晨尿轻链蛋白水平检测 两组均留取5 ml晨尿,用乳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轻链蛋白 kapU、lamU 及 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kapU>7.1mg/L、lamU >3.9mg/L、α1-MG >12.0mg/L、NAG >12 IU/L定义为阳性。定标品批号UY109859,质控品批号SL104626。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正态分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对比,非正态分布且方差不齐者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晨尿轻链蛋白水平见表1,阳性率见表2。

表1 两组晨尿轻链蛋白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晨尿轻链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ΔP <0.001

组别 n kapU(mg/L)lamU(mg/L)α1-MG(mg/L)NAG(IU/L)T2DM组124大量Alb 41 107.7±179.8Δ53.8±105.5Δ 42.7±41.8Δ 83.9±70.9Δ微量Alb 45 27.6±25.9Δ15.1±14.5Δ 33.7±44.3Δ 22.9±3.3Δ正常Alb 38 19.8±18.6Δ 9.6±8.0Δ 18.1±17.5* 8.7±1.8对照组40 5.8±1.7 2.6±1.1 7.9±2.3 8.2±1.8

3 讨论

表2 两组晨尿轻链蛋白阳性率比较(%)

早期DN患者肾活检主要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和肾小管肥大、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多,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实验室常规方法检测尿蛋白、血浆尿素氮、肌酐等难以发现DN早期肾脏损害[2]。临床研究证实,检测尿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成分及水平能间接反映肾脏损伤部位和程度[3,4]。轻链蛋白 kapU、lamU 由浆细胞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18 000~20 000 Da,更容易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约95%滤过的轻链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并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分解。浆细胞恶性病变等可引起尿单项轻链蛋白异常升高(kapU与lamU比值大于3∶1),而DN患者两项指标常同时升高,表示肾小管受损、重吸收功能下降[5]。

尿Alb为中分子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9 000 Da,是肾小球损伤的标志蛋白。在尿常规蛋白阴性糖尿病患者中检出高于正常水平的微量Alb是早期肾小球损伤的表现。α1-MG相对分子质量为26 000 Da,也可经肾小球滤过膜自由滤过且其大部分被肾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分解,近曲小管受损时其排泄率明显增加,是反映肾近曲小管受损的指标[6,7]。NAG相对分子质量为140 000 Da,是大分子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被认为是肾小管实质细胞损害的指标[8]。本研究显示,T2DM 组尿 kapU、lamU、α1-MG及 NA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大量Alb及微量Alb患者为著;T2DM组各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正常Alb者 kapU、lamU阳性率明显高于 α1-MG、NAG阳性率。表明肾小球、肾小管改变可导致中小分子尿蛋白升高并与病理变化相对应,kapU、lamU是糖尿病构成肾损伤时尿中增高的蛋白成分;早期DN除有肾小球损伤外,多伴有肾小管损伤(出现时间甚至可能早于肾小球损伤)。

总之,非浓缩晨尿轻链蛋白kapU、lamU水平可早期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伤情况,可做为诊断早期DN的指标。

[1]郑法雷,章友康,陈香美,等.肾脏病临床与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3-98.

[2]刘志红.糖尿病肾病诊断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16(6):538-539.

[3]丛林,李玉会,黄小丽.尿微量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意义[J].山东医药,2007,47(19):131-132.

[4]Sampaio E,Delfino VD.Assessing albuminuria in spotmorning samples from diabetic patients[J].Arq Bras Endocrinol Metabol,2008,52(9):1482-1488.

[5]易峰,叶中景,徐月明,等.血、尿轻链含量κ/λ比值在骨髓瘤性肾病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意义[J].临床荟萃,2006,21(3):186-187.

[6]孙冰,班博.早期糖尿病肾病研究现状[J].山东医药,2009,49(37):104-105.

[7]欧阳涓,姜傥.肾脏的损伤性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8):877-880.

[8]刘惠兰,梁国玉,姚英.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8,24(3):203.

猜你喜欢
轻链肾小管尿蛋白
轻链检测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评估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高糖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的影响
活性维生素D3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