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裂缝两盘岩土静力触探试验

2011-05-24 10:31韩艳芬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2期
关键词:静力力学岩土

韩艳芬

(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贵州 贵阳 550000)

1 简述

一般建筑物设计时,地裂缝勘察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查清其具体位置和确定合理的避让距离,其必须穿过这些地裂缝带,并且不允许建成运营后出现影响运营安全的事故。对地裂缝上下盘的地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不仅要查清了地裂缝带的物理力学参数特征,填补地裂缝研究在该方面的空白。

2 研究方案的确定

2.1 勘察场地的确定

根据地裂缝的地表出露情况以及近年来的活动强烈程度,通过仔细研究,决定把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每条剖面的静力触探中心孔布置在裂缝带上,两侧各布3-4个孔(见图1),孔距除最外侧的两个孔为5m外,其余一般均为2m,孔深为20m(线路设计高程以下6m)。

3 试验成果分析

3.1 场地地层结构

根据野外钻探,将 地裂缝地基土共分为7层,其描述见表1。

?

3.2 物理力学指标对比

为了便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更好地研究地裂缝带的性质,依据地裂缝的位置将其分为南盘、北盘两个部分,北盘为相对上升盘,南盘为相对下降盘。根据上面的原则对地裂缝两盘的静力触探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2表3表4。

?

?

?

由分析可知,地裂缝两盘的②层黄土、③层古土壤锥尖阻力、侧摩阻力有显著差异,但④层老黄土差异不明显,这是因为地裂缝变形带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差是由于变形带内裂缝及裂隙增多,并使地表水下渗所致。所以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差异就会减小。并且②层黄土、③层古土壤主要位于地表下10米以上,所以得出结论认为地裂缝两盘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在地表下10米以上有明显变化。

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地裂缝的活动对场地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明显影响,地表下10.0m平面宽度10.0m范围内影响最为显著,表现为地裂缝南盘地层的锥尖阻力、侧摩阻力指标降低,相应的地基承载力也有降低;地裂缝变形带的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差是由于变形带内裂缝及裂隙增多,并使地表水下渗所致,所以随着深度的增加其差异就会减小。

[1]张家明.西安地裂缝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

[2]王景明.等地裂缝及其灾害的理论与应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初步勘察阶段沿线地裂缝勘察报告 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2007.5

猜你喜欢
静力力学岩土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带孔悬臂梁静力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基于ABAQUS的叉车转向桥静力分析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静力性拉伸对少儿短距离自由泳打腿急效研究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