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几种诱剂监测柑橘大实蝇成虫发生期及防治适期初报

2011-05-28 11:35袁文斌张亚东
浙江柑橘 2011年2期
关键词:诱剂实蝇羽化

冉 峰 袁文斌 张亚东

(重庆市云阳县植保植检站 404500)

国内报导防治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措施很多,但防治适期不清楚。为此,两年来应用几种诱剂监测柑橘大实蝇成虫的发生期,并探索了温湿度与发生期的关系,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温湿度是柑橘大实蝇成虫发生迟早的主要生态因子,有效积温常数是预测柑橘大实蝇成虫发生的重要参数;两种给药时间以不同的给药方式防效差异显著,防治适期应在成虫产卵之前。

1 发生期监测

1.1 材料

A.蛋白诱饵(Erabaitpellets):美国 ERA(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西南大学植保学院提供;B.果瑞特1号:湖北谷瑞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西南大学植保学院提供;C.橘丰:橘丰大实蝇食物诱剂销售公司生产,西南大学植保学院提供;D.糖酒醋诱杀液:90%晶体敌百虫、散装红糖、散装醋、散装白酒从市场购买,自行配制;

1.2 诱集罐诱集液配兑

诱集罐为黄色塑料的梨形罐。用2cm厚的塑料泡膜置于诱集罐内,倒入配兑好的诱集剂(约100ml)吸透。西南大学植保学院提供。4种诱集液配兑:(A):蛋白诱饵8粒加水200ml溶解,加90%万灵可溶粉0.25g,装2个诱集罐;(B):.果瑞特1号70ml,兑水140ml,,装2个诱集罐;(C):橘丰15g,加24%万灵水剂 1.5ml,兑水 200ml,装 2 个诱集罐。(D):红糖10g, 白酒2.5ml(52~56度白酒),醋1g(食用醋):90%晶体虫0.25g,水200ml,装2个诱集罐。

1.3 监测地点

凤鸣镇锦屏村双梁柑橘园、耀灵乡鸣凤村柚园。从5月29日果园挂罐开始,每3d(或少于3d)观察1次,7d更换诱集液,记载收集的大实蝇成虫。

1.4 诱集罐挂置方法

每间隔20-30m挂罐1个。2010年凤鸣点4种诱剂共8个罐,分为两组随机排列;2009年耀灵点蛋白诱饵、糖酒醋液两个诱剂4个罐随机监测。

2 两种不同给药时间防效试验

2.1 试验材料与地点

果瑞特Ⅰ号由湖北谷瑞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90%晶体敌百虫、散装红糖、散装醋、散装白酒从市场购买;诱杀罐用330mL矿泉水瓶自制;手持喷雾器喷头由湖北谷瑞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瓶身由鲜橙多瓶代替;频振式杀虫灯由河南佳多公司生产。试验地点在耀灵乡鸣凤村柚园、凤鸣镇锦屏村柑橘园。

2.2 试验处理

共设4个处理1个对照,不设重复,每个处理小区667㎡,小区间设50m隔离行。试验区悬挂频振式杀虫灯1盏,以减少吸果夜蛾、桃蛀螟等害虫为害。处理1∶180ml果瑞特1号诱剂一袋稀释5倍后装入5个诱杀罐,667㎡用10个诱杀罐,悬挂于柑橘或柚树的背阴面1.5m高处;处理2:180ml果瑞特1号诱剂一袋稀释5倍后点喷,每隔5~8m选取果树背阴面中下层叶片1㎡作为一个喷雾点,喷雾时以叶片上挂有滴状诱剂但不流淌为宜。喷药时间掌握在上午9时成虫开始取食前,(点喷后2h内遇大雨需补喷);处理3:将处理1与处理2合并使用;处理4:糖酒醋敌百虫液挂罐与喷雾,挂罐配制比例为5∶1∶0.5∶0.2∶100(水),诱杀罐装药液100ml,每667㎡挂10个诱杀罐,喷雾用3%的红糖水加0.1%敌百虫,喷1/3的果树背阴面中下层叶片,(喷后2h遇雨补施),连喷4次;处理5为对照,不喷药液。

2.3 给药时间与调查时间

给药时间耀灵7月2日,凤鸣6月30日,7d更换一次药剂;调查时间9月5~10日。

3 发生期与防效

从表1看,2010年4种诱剂仅蛋白诱饵诱到6头,果瑞特诱到3头,始见期均为6月29日,其余2种诱剂未诱到成虫;2009年耀灵点用蛋白诱饵与糖酒醋液对比监测,分别诱到了32头、6头,始见期均为6月3日;两年诱集情况说明不论什么诱剂在同一地点监测的发生期一致;耀灵鸣凤海拔358m,大实蝇2009年6月3日始见,终见7月22日,历期50d,比2010年6月20日始见提早17d,终见8月6日提早16d,历期48d拉长2d。2010年海拔358m的耀灵鸣凤与海拔273m的凤鸣双梁比较,耀灵比凤鸣双梁始见期6月29日提早9d,较终见期7月27日晚10d,历期拉长19d。从表2、3看,耀灵、凤鸣两试验点不同给药时间相对应的防效分别为76.48%、100.0%,61.78%、88.31%,79.0%、100.0%,58.0%、64.45%,耀灵比凤鸣分别低23.52、26.53、21.0、6.45个百分点。

表1 柑橘大实蝇成虫诱集数量(2010年凤鸣镇双梁柑橘园)

表2 耀灵鸣凤柚园处理区大实蝇成虫诱集与蛀果调查(2010年)

表3 凤鸣双梁柑橘园大实蝇成虫诱集与蛀果调查(2010年)

4 讨论

4.1 温湿度对始见期的影响

罗禄怡等研究,柑橘大实蝇蛹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0.73℃,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5%~20%。根据大实蝇蛹羽化为成虫对温湿度的要求,结合两年诱集点的情况分析:耀灵点2009年与2010年比较,见表2,前者2月气温即稳定在蛹发育的起点温度之上,后者3月气温才稳定在蛹发育的起点温度之上,监测说明始见期推迟17d;2010年耀灵与凤鸣比较,耀灵鸣凤柚园位于小溪边四周高山环绕,阴蔽温暖潮湿,虽海拔高于凤鸣点,但始见期早9d;凤鸣双梁柑橘园处于方山台地向斜南面,坡面长,坡度大于25度,地势开阔,昼夜温差大,虽海拔低,温度略高,但土壤脊薄,含水量低,蛹难于羽化为成虫出土。两监测点2010年土壤含水量与雨量情况,6月下旬前,雨量极少,土壤含水量低,但耀灵比凤鸣土壤含水量高5%;6月20日前有小雨,有利于耀灵点土壤湿度提高,但凤鸣点却达不到蛹羽化出土对湿度的要求,凤鸣始见期6月29日前有中到大雨,土壤达到了相应含水量,土质疏松利于蛹羽化为成虫出土。

4.2 利用有效积温法预测羽化出土期

耀灵2009年气温较常年稳定上升,雨量趋于正常,始见期6月3日,按照大实蝇的生物学特性,羽化出土期应提前5~10d(或8d),为5月25日,计算柑橘大实蝇蛹羽化为成虫出土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为635.92日度,2010年为796.27日度,比2009年多160.35日度。以温湿较正常的2009年所需有效积温常数为基础,预测2010年羽化出土期为6月5日,果园始见期是6月20日,羽化出土期约6月12日,相差7d(主要是土壤含水量低影响了羽化出土期),接近于预测值,但需进一步修正。从云阳县历年气温变化情况看,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出土期应在5月下旬或之后。

4.3 不同给药时间对防效的影响

果瑞特与糖酒醋液在耀灵、凤鸣两点以不同的给药方式,两种不同的给药时间进行防效试验,给药时间距果园始见期时间分别为13d、1d,距羽化出土期分别为18~23d、6~11d,从表3、4看出,羽化出土期与给药的时间长短对防效影响大,差异十分显著。现有的诱杀剂都是食物引诱剂,给药时间在羽化出土期后15d以上,柑橘大实蝇大量取食补充营养期已过,性成熟并交配开始产卵,取食量明显减少,防效就差。因此准确预测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出土期,是防治柑橘大实蝇成虫的重要技术措施。

4.4 确定防治适期

当有效积温常数达到常年修正值时,开始在临近果园附近的蜜源植物上挂诱罐监测,其次是观察土壤含水量,当雨量充足,土壤含水量达15%~20%后1~2d,成虫将出土在临近果园附近的蜜源植物上活动取食(蚜虫、介壳虫等为害所产生的分泌物-糖类、蛋白质类等),5~10d后转移到果园进一步取食,约5d后达到性成熟交配,约15d后产卵。由于柑橘大实蝇世代不整齐,防治期相对拉长,因此防治适期应是羽化出土至产卵前约30d内,性成熟前(羽化出土期后约15d)是取食补充营养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最隹时期;防治地点是临近果园的蜜源植物及果园;防治方法是在果园周围的蜜源植物及果园内挂置诱杀罐或点喷诱杀液;防治策略是产卵之前集中加大挂罐数量,7d更换一次诱杀液,在成虫羽化盛期结合点喷1~2次,把成虫杀灭在产卵之前。

[1]罗禄怡等.柑橘大实蝇蛹的生物学特性.中国柑橘,1987,(4)

[2]鲁红学等.柑橘大实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02,(2)

[3]王穗等.橘大实蝇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研究,作物研究,2009,(3)

[4]张小亚等.柑橘大实蝇诱杀方法研究及防治效果初步评估,中国植保导刊,2007,(1)

[5]范京安.四川柑橘大实蝇发生与防治,湖北农学院学报,1997,(3)

[6]赵生堂等.柑橘大实蝇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技术研究,浙江柑橘,1995,(2)

[7]张忠民.柑橘大实蝇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5,(7)

[8]吕志藻等.三峡河谷地区柑橘大实蝇羽化、交配及产卵习性,昆虫知识,2007,(2)

猜你喜欢
诱剂实蝇羽化
悼留民兄
潮汕地区实蝇发生现状及种群结构分析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中国重要检疫性实蝇的全球分布和入侵情况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性诱剂诱集实蝇类害虫监测种群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