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移民拍全家福

2011-05-28 03:41/_王
河南电力 2011年11期
关键词:淅川西岭丹江

/_王 孟

烟波浩渺八百里、有着“小太平洋”之称的丹江口水库,镶嵌在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巍峨群山之中。这是为京津冀千万人民准备的一湖碧水。

为了南水北调工程,自2009年8月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搬迁开始以来,丹江之畔的美丽小城淅川,已有16.2万人背井离乡,远去他方。

在移民搬迁这一国家行动中,我作为淅川电力系统一名基层通讯员,有幸参与其中,并用镜头和笔墨,忠实地记录了一些移民村的搬迁历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给淅川县大石桥乡西岭村移民拍全家福。

用相机给移民留下点儿值得回忆的东西,一直是我的心愿。去年腊月二十九,我决定给西岭村移民拍全家福,便骑摩托车来到了这个村子。快过年了,大家都忙,我就没有麻烦单位领导,也没有邀影友同去。

西岭村有3078人需要搬迁至外县,仅剩下161名群众在村内后靠安置。因事先没跟村里打招呼,我进村后,没能找到村委主任,便和他在电话上进行沟通,说明来意。

由于我没走正规渠道,村委主任对我要求给移民拍照的事儿很犹豫。他委婉地说:村里前几天来了个骗子,骗走大伙儿好几万块钱;你若真想为村民义务拍照,肯定是好事儿,但万一弄出了啥问题,我可不好向大伙儿交代。

事儿没办成,我只得返程。不过,站在村委主任的角度上考虑,我完全可以理解这次碰壁。

我没有退却。大年三十、新年初一我都在单位值班,我想,既然村委主任没有明确拒绝自己给村民拍全家福,那就说明自己还能去拍,主要是人家对自己信不过。

经过充分准备后,正月初二下午,我又骑着摩托车来到了西岭村。找到村委主任后,我先拿出一张刊登有我个人照片、讲述我与影友给移民拍照事迹的《淅川摄影报》来证明我的身份,然后让他看了淅川县委2010年授予我的“全县新闻宣传报道先进个人”证书及文件。最后,我再次给他讲解了拍摄移民老房子、全家福,收集历史资料存档的重要意义。

这回村委主任终于相信我了:行,你拍吧,我明天就让人带着您一户一户地照,一家一家地拍。

我大喜。为了不给移民添麻烦,我给自己定下规矩,白天拍照,晚上必须返回县城。

西岭村面积很大,拍照计划是从西往东,一遍拍过,速战速决。可到了拍照的时候,我才发现麻烦还真不少:有的家庭成员暂时到不齐,要约定次日再拍;有的家庭成员走亲戚,正在返回的路上,回来后需要补拍;有的家庭成员外出串门了,需要去找,找回来后再拍照;有的爱美的小姑娘需要梳妆打扮,费时颇长。碰到这些情况,我都得耐心等候,具体等多长时间,有些可以确定,有些根本就是不确定的。

移民们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很热情,即使有极个别对我心存误解的,也都配合了我。虽然在拍照过程中碰到不少困难,我却很有耐心。经过整整4个工作日的拍摄,我终于为西岭村全体移民拍完全家福,以及移民家的老房子。

西岭村移民搬迁启动后,因调水需要、库底清理,村里的房子全部被夷为平地。这时我拍摄的照片,就成了这些移民最宝贵的回忆。

若干年后,当我站在滔滔丹江之畔,再看曾经给移民拍摄的照片时,心中一定会百感交集。

图:西岭村移民全家福

猜你喜欢
淅川西岭丹江
丹江蓝里望故乡
丹江源探幽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传统音乐类】 西岭山歌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淅川兰沟墓葬区M12 和M25 发掘现场
商州之恋
“生态淅川”建设中的人大力量
丹江河畔那群人
窗“含”西岭千秋雪——画面石的构图与石形的关系
窗含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