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2011-05-29 09:17原天香周志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河南鹤壁45803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躯体缺血性病灶

原天香 周志红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居60% ~80%之多,不仅使患者生命受到威胁,而且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跟踪调查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诸因素,以为其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0例。入选标准:①年龄≥65岁,且符合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②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且无严重的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③能够完全理解并且积极配合医师的心理学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伴严重系统性疾病如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非脑卒中引起的各种严重器官病变者、混合性脑卒中患者、严重失语或痴呆、昏迷以及意识不清的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定期门诊随访,并于发病后1年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不能及时来医院就诊者,由随访医师到患者家庭中进行评估。为保证1年后足够的观察例数,最初共纳入360例。对照组为门诊查体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

1.2 调查内容 ①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体重、居住环境、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生活方式、脑卒中定位(皮质与皮质下)、脑卒中灶定侧(左、右)、病灶大小(腔隙性与非腔隙性)等。②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由运动、语言、认知、感觉、视野缺损和反射等15个项目组成,0~45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③功能独立量表(FIM)〔2〕评定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自我护理、活动和转移、大小便控制、行动、交流和社会认知,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生活能力评定方法,最高分126分,其中运动类91分、认知类35分。④生活质量调查表〔3〕。躯体疼痛(BP):评估疼痛导致的日常限制;总体健康(GH):评估个体对自身健康的总体看法;精神健康(MH):评估幸福感、焦虑和抑郁情况;生理功能(PF):评估躯体活动能力,如步行、爬楼梯等;生理职能(RP)和情感职能(RE):评估工作能力以及躯体和情感的日常情况;社会功能(SF):评估日常社交能力;活力(VT):评估日常动力和疲劳性。所有维度评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其生活质量就越好。100分代表最佳健康状态,是目前世界应用最广的生活质量测评工具。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入选的360例患者中共有40例患者失访,其中10例患者死亡,8例失去联系,22例由于病情加重不能完成评估。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21例,心源性脑栓塞56例,腔隙性脑梗死115例,其他原因28例。其中有162例病灶位于左侧者,141例病灶位于右侧,17例病灶位于双侧。273例首次发病,47例复发。脑卒中左右侧平衡分布,左侧50.6%,右侧44.1%。见表1。

表1 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人口学及评估指标比较(±s)

表1 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人口学及评估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指标 脑卒中组(n=320)对照组(n=206)71.8±7.60 72.10±7.52男/女 212/108 108/98受教育程度(年) 6.02±2.08 6.36±2.24婚姻状况(有配偶)(n) 280 192 NIHSS(分) 17.12±5.982) 4.06±1.47 FIM(分) 运动功能 71.55±15.141)81.98±15.40认知功能 22.12±9.061) 32.13±7.58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分) 总体 69.39±13.972)87.95±10.56生理功能 74.07±19.351)83.26±12.54生理职能 54.97±26.892)78.88±18.65情感职能 66.98±38.561)83.82±15.755社会功能 68.03±31.961)82.55±14.01躯体疼痛 70.32±17.831)76.37±11.05活力 63.02±24.681)79.76±16.80精神健康 68.38±14.251)年龄(岁)83.01±15.22

2.2 生存质量状况 发病1年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中,躯体疼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和精神健康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总体健康和生理职能影响最为显著(P<0.01)。同时,脑卒中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对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健康调查量表中各亚项为自变量,以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有无配偶)、受教育水平、NIHSS、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左右侧等指标为因变量。

结果发现:除情感职能和躯体疼痛外,NIHSS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中各项呈现明显正相关;除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外,FIM中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各项呈明显正相关。女性患者在脑卒中后,活力和精神健康方面得分明显低于男性,但在生活质量的大部分项目中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别。虽然年龄越大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婚姻状况、病灶大小、病灶部位以及患者受教育水平等人口学因素与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相关。病灶位于左侧或右侧对患者生活质量也无显著影响。见表2。

表2 发病1年后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3 讨论

本研究资料显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对患者影响最显著的是总体健康和生理职能,其次是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对躯体疼痛影响最小。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评价既要注重患者身体功能状况的改善,也要注意患者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不仅应积极进行物理治疗等躯体康复医疗,以尽快恢复患者的生理职能和躯体功能,同时更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的恢复。

本研究表明,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患者躯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障碍。首先,患者的临床状况即躯体功能是独立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患者的躯体活动能力是评价临床客观状况的敏感指标。其次,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也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受限则难有高质量的生活。比如躯体移动和进食等日常活动能力深刻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认为〔4,5〕,年龄、生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居住环境、经济收入等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社会因素;拥有良好的人际环境,得到家人关爱和社会支持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较高。本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可能由于脑卒中患者大多与家人生活在一起,都能够得到家人的关怀有关。

本研究认为,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左右侧等因素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大。无论是优势半球还是非优势半球病变,无论是皮质梗死还是皮质下梗死,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的病例代表的是具有一定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的缺血性老年脑卒中患者,排除了有意识障碍、严重失语等病情严重的患者。研究的观察时间为1年,随着脑卒中发病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才能对脑卒中患者更长期的生活质量有更深入了解。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1.

2 郭端友,赵丽霞.老年缺血性中风病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01-3.

3 李 鲁,王红妹,沈 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5):109-13.

4 顾 裕,曹龙海.家庭干预对脑卒中后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1998;4(3):29-31.

5 颜 艳,曾小敏,虞仁和,等.慢性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1998;15(3):15-7.

猜你喜欢
躯体缺血性病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现在干什么?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搬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