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密度对粳稻南粳44产量的影响

2011-05-30 05:14江银荣陆虎华潘宝国魏亚凤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成穗率基本苗粳稻

江银荣,陆虎华,潘宝国,刘 建,魏亚凤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如皋 226541)

麦后直播水稻是一种不需育秧、插秧过程,在大小麦收割后将药剂处理的稻种借助机械或人工直接播入田间的栽培方式。由于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等特点,受到广大农民欢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江苏省直播水稻的面积稳步上升,仅南通市直播稻的面积2009年就达7万hm2左右。直播水稻的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们研究了不同直播密度对粳稻南粳42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本地区直播粳稻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试验田进行,供试粳稻品种为南粳44。

采用双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共设9个处理组合。A因素为基本苗,A1~A3分别为120万,150万和180万·hm-2;B因素为行距,B1~B3分别为20,25和30 cm,穴距固定为10 cm。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3次重复。免耕条播机旋耕后,6月12日人工穴播,田间出苗率按70%计算,按常规直播稻管理,10月25日成熟,10月26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产量最高的是A3B3处理组合,达9.607 t·hm-2,最低的是 A1B2处理组合,为8.584 t·hm-2。3个不同基本苗的处理平均产量表现,180万·hm-2的最高,为9.216 t·hm-2;其次是150万·hm-2,为9.095 t·hm-2;最低的是120万·hm-2,为8.893 t·hm-2。基本苗处理水平之间的平均产量表现差异不显著。3个不同行距的平均产量表现为30 cm的最高,为9.509 t·hm-2;其次是25 cm的,为8.900 t·hm-2;最低是20 cm的,为8.796 t·hm-2。20和25 cm行距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两者均极显著低于30 cm行距的产量 (表2)。因此各处理组合间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行距的变化引起的。

2.2 主要农艺性状

各处理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列表3。

表1 各处理组合的产量比较

表2 各因素水平间的产量比较

由表4可知,A3比 A1、A2每穗实粒数分别多2.10粒和0.48粒,成穗数分别多26.4万和10.2万·hm ,成穗率分别高3.66和0.53百分点。B3比 B1、B2穗长分别长 0.74和 0.58 cm,每穗实粒数分别多8.90和6.14粒,结实率分别高1.99和0.58百分点,成穗数分别多13.35万和12.15万·hm-2,成穗率分别高1.77和2.68百分点,分蘖率分别高9.15和6.47百分点。而B3的每穗秕粒数比 B1、B2分别少1.96粒和0.37粒,千粒重略低于B1。

就本试验而言,基本苗高,同时株距大的处理组合每穗实粒数、成穗数多,成穗率高。株距大,穗较长,结实率和分蘖率高,秕粒数少。这是A3B3处理组合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表3 各处理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表4 各因素水平间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3 小结和讨论

通过增加播量来提高有效穗已成为直播稻高产节本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1]。本试验中,产量随着基本苗和行距的增加而增加,3个基本苗水平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行距30 m的产量显著高于20和25 cm水平。因此,南粳42作为本地麦后直播稻品种,要获高产稳产必须适当增加基本苗和成穗数,在确保基本苗的基础上,行距以30 cm左右为宜,利于通风透光,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协调分蘖与成穗的关系。

直播稻生育期短,杂草多,易倒伏[2]。因此育种上应选育生育期适宜、抗倒伏、易管理的直播稻品种,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1]张德浩.直播水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J].农家之友,2008(18):59-60.

[2]沈建勋,蒋根水,傅群,等.用种量和施氮量对直播水稻秀水123产量的影响 [J].浙江农业科学,2009(6):1142-1143.

猜你喜欢
成穗率基本苗粳稻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
华粳6号水稻密度与肥料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