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11-05-30 03:05马战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8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氨氯地平原发性

马战胜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临床上对那些病因不明的高血压患者都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增加了发生心力衰竭和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此,合理应用降压药物,有效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病死率及病残危险的关键[1]。目前,临床上的降压药物很多,如何从中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已成为治疗的关键。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由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的诊断和分级标准[2]。进一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并且所有患者在药物治疗前2周内不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1~70岁,平均56.7岁,病程3个月~23年,平均9.4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9~70岁,平均56.3岁,病程2个月~19年,平均8.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片(北京赛科药业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生产)5 mg,1次/d,晨起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片(湖北远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 mg,1次/d,可根据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剂量。以上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血压变化。治疗期间对所有患者每天检查血压、心率各1次,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液生化及心电图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3]:①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 mm Hg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O~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③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疗效采用百分比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7%。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现轻微头痛2例,头晕1例,踝部轻度水肿1例,未经停药症状逐渐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头晕2例,乏力1例,干咳3例,经调整依那普利剂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并发症多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是因外周小动脉的阻力增高所致[4]。因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标就是要尽量将患者的血压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减少高血压所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降压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降低临床病死率和病残率。目前,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多主张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以起到协同降压的作用,可明显提高降压的效果,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氨氯地平作为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更高的血管选择性,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血管平滑肌细胞,可降低外周循环阻力,舒张小动脉,从而使血压下降;同时还能减轻血管紧张素和肾上腺素受体的缩血管效应,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5]。其血浆半衰期长达35~50 h,口服吸收缓慢,谷峰比值较高,生物利用度较高,具有持久、平稳的降压效果。另外,该药还能更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其靶器官损害,降压后不影响重要器官的供血,不增加心率,对血脂、血糖、电解质及尿酸无不良影响。并且该药的毒副作用小,患者的依从性较好。而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有强烈抑制作用,进一步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致使血压下降[6];它还能减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排血量,进而改善心脏功能。另外,该药能增加肾血流量,对血糖、尿酸和胆固醇代谢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15.0%,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表明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降低血压有协同作用,其不良反应亦较少,药物的安全性较高,患者的依从性较好。总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1] 王燕.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黑龙江医学,2010,34(2):111-112.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 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3] 李爱琴,王旭桃.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咪达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0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154-l55.

[4] 纪鹏大.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物应用,2009,3(1):12.

[5] 王建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06,13(3):493-494.

[6] 余丽娟.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9):153-154.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氨氯地平原发性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