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精神分裂症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2011-06-02 03:11许烨勍叶尘宇沈瑜君胡华林治光施慎逊王立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错误神经

许烨勍 叶尘宇 沈瑜君 胡华 林治光 施慎逊 王立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可塑性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在与认知功能有关的海马等部位这种神经保护作用尤为重要[1]。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较低[2],这可能与疾病发生及认知功能损害有关,也有研究认为患者体内的BDNF水平越高,提示发病时神经损害越严重[3]。多数研究认为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体内BDNF水平[3-4]。但也有研究结果相反,长期药物治疗后患者血清BDNF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5]。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及治疗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研究旨在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浓度与认知功能以及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来自2008年6月至12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由两名以上高年资医师确诊;②年龄18~60岁;③处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70;④入组前4周内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物;⑤入组前6个月内未接受过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⑥患者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②合并酒精或药物依赖者;③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共入组74例患者,年龄18~59岁,平均(31.16±10.19)岁,其中女性49例(66.22%);发病年龄13~59岁,平均(23.91±8.77)岁;受教育年限6~19年,平均(13.03±3.12)年;总病程0.3~34年,中位数4.50年。

对照组1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生化研究室BDNF正常人群样本库,该数据库血液样本采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作为患者血清BDNF浓度的对照组;对照组2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职工、实习学生等正常人群,作为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组。入组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既往无精神疾患史;③同意作为数据库样本。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②使用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照组1共入组153例,年龄16~65岁,平均(38.18±13.85)岁,与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P<0.01),女性82例(占53.59%),与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7)。对照组2共入组89例,年龄18~48岁,平均(29.61±6.19)岁,女性58例(65.17%),受教育年限5~22年,平均(14.01±3.05)年,与患者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5,P=0.25;χ2=0.02,P=0.89;Z= -1.94,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给予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周,2周内达到最低治疗剂量,随后根据病情调整。研究期间不能合并电休克治疗。利培酮33例,最大剂量3~6 mg/d;奥氮平18例,最大剂量15~20 mg/d;阿立哌唑17例,最大剂量15~25mg/d;喹硫平3例,最大剂量600~800 mg/d;齐拉西酮3例,最大剂量80~160 mg/d。

1.2.2 临床资料收集 由1名专职研究人员进行人口学资料、执行功能和精神症状等资料的收集,患者组的后2项在治疗前后均评估。①执行功能评估:治疗前和第4周末分别评定1次。采用WCST(128张卡片)计算机版(湖南日日新电脑公司)。选择的观察指标为: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②症状评估:治疗前后采用PANSS总分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以治疗后PANSS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

1.2.3 血清BDNF浓度测定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采血,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置于促凝管中,0℃ 3200转/分离心20 min后,抽取血清1mL于-80℃低温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统一检测血清BDNF浓度。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血清BDNF浓度的比较 治疗前患者组的血清BDN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t=-3.73,P<0.01),4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2.48,P=0.02),与对照组1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t=-1.24,P=0.22)。与对照组比较,不同临床分型、不同病程、不同发作次数患者的治疗前血清BDNF均浓度较低(F=7.00,P<0.01;F=76.65,P<0.01;F=6.61,P<0.01),经 LSD 分析,不同亚组之间BDN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的首次发病年龄与治疗前血清BDNF浓度无相关(r=-0.09,P=0.47)。

2.2 认知功能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和持续性错误数成绩提高(Z=-2.92,P<0.01;t=3.36,P <0.01;t=3.14,P <0.01),非持续错误数在两次测试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46),见表2。患者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的WCST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错误数四个指标的成绩分别均比对照组差(治疗前:Z= -4.87,P <0.01;t=7.29,P <0.01;t=6.95,P <0.01;t=3.22,P <0.01。治疗后:Z= -2.19,P <0.05;t=4.24,P<0.01;t=3.89,P <0.01;t=2.44,P<0.05)。见表3。

2.3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浓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浓度与PANSS量表分、WCST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WCST完成分类数与治疗后的BDNF升幅呈正相关(r=0.29,P<0.05),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与BDNF升幅呈负相关(r=-0.26,P<0.05;r=-0.28,P<0.05),非持续错误数与BDNF升幅无关(P>0.05);治疗后WCST各指标及PANSS量表分与BDNF浓度之间均无相关(P>0.05)。

表1 患者组和对照组的血清BDNF浓度及PANSS总分比较

3 讨论

表2 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BDNF浓度、PANSS及WCST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BDNF浓度在发病时明显下降,与正常人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经过4周药物治疗后能够显著升高,BDNF浓度与疗效之间无相关性。多数研究者认为BDNF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患者体内的BDNF水平下降使得这种保护作用减弱,神经可塑性受损[6],不仅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且也影响了药物的疗效[7]。但BDNF的生物学功能不能单纯考虑量的变化,还应该考虑质的变化以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表达的异常。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编码产生的BDNF生物学功能有很大差异[8]。而不同BDNF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也不同[9-10]。至于BDNF异常如何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本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神经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受损,经过4周的治疗以后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与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这个结果与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一致,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在首次发病时认知功能已经有所下降,随病情的进展认知功能障碍有逐渐加重趋势,但也有研究发现早期患者与正常人群的神经认知并无明显差异[11]。目前认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的核心症状,独立于阳性和阴性症状存在。但认知功能的定义和评估工具也不是很统一,给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带来很多不便。WCST是比较成熟的评估执行功能的工具,结果相对客观可靠。但要全面评估认知功能,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该引入更多的工具。

本研究中的BDNF血清浓度正常对照数据采自实验室现有的BDNF正常人群样本数据库,随访这部分人群做WCST很困难,所以另设WCST对照组。基于这个原因本研究只分析了患者组中WCST与BDNF浓度之间的相关分析,而不能将此结果与正常对照做进一步的比较。本研究中患者组WCST四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与血清BDNF浓度变化之间无相关性,但基线时WCST的指标与治疗后血清BDNF浓度的升幅有相关性,即治疗前神经认知功能越好,治疗后血清浓度升幅越大。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的BDNF浓度与WCST各指标不相关,然而治疗后BDNF浓度与完成分类数负相关,与持续错误数正相关[12]。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如以神经可塑性为基础的认知训练可能使患者BDNF水平“正常化”,即接受认知训练的患者在认知功能改善的同时,体内BDNF浓度也升高接近正常,BDNF水平的提升与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直接相关[13]。但是BDNF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有研究发现,长期住院的患者中血清BDNF浓度甚至高于正常对照,但这些患者却长期留院不能回归社会[3],可见BDNF水平提高,与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并不完全同步。血清BDNF浓度变化相对独立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变化。

本研究入组的患者临床上以阳性症状为主,未能纳入长期住院的慢性患者及门诊缓降期患者,随访时间也较短,故研究结果不能反映精神分裂症整体状况。另外正常对照中愿意同时做WCST测验并提供血样者过少,最终只能设立两个对照组也是本研究的一大缺憾。我们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重复和证实。

[1]Counts SE,Nadeem M,Lad SP,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synaptic proteins in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cortex of elderly subjec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J Neuropathol Exp Neurol,2006,65(6):592 - 601.

[2]Rizos EN,Rontos I,Laskos E,et al.Investigation of serum BDNF levels in drug-naiv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Prog.Neuropsychopharmacol.Biol Psychiatry,2008,32(5):1308 -1311.

[3]Reis HJ,Nicolato R,Barbosa IG,et al.Increased serum level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chronic institutiona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Neurosci lett,2008,439(2):157 -159.

[4]Balub DT,Hoshaw BA,Malberg JE,et al.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central BDNF protein levels by antidepressant and non-antidepressant drug treatments[J].Brain Res,2008,1211(3):37 -43.

[5]李永刚,谭云龙,周东丰,等.长期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8):482 -483.

[6]Fisher M,Holland C,Merzenich MM,et al.Using neuroplasticitybased auditory training to improve verbal memory in schizophrenia[J].Am J Psychiatry,2009,166(5):805 -811.

[7]Krystal JH,Tolin DF,Sanacora G,et al.Neuroplasticity as a target for the pharmacotherapy of anxiety disorders,mood disorders,and schizophrenia[J].Drug Discov Today,2009,14(13 - 14):690-697.

[8]Egan M,Kojima M,Callicot JH,et al.The BDNF val66met polymorphism affects activity-dependent secretion of BDNF and human memory and hippocampal function[J].Cell,2003,112(2):257 -269.

[9]Numata S,Ueno S,Iga J,et al.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Val66Met polymorphism in schizophrenia is associated with age at onset and symptoms[J].Neurosci lett,2006,401(1 -2):1-5.

[10]Hong CJ,Yu YW,Lin CH,et al.An association study of a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Val66Met polymorphism and clozapine response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J].Neurosci lett,2003,349(3):206-208.

[11]Bowie CR,Reichenberg A,McClure MM,et al.Age-associated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older community dwelling schizophrenia patients:Differential sensitivity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ical and experi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sts[J].Schizophr Res,2008,106(1):50 -58.

[12]张玉梅,张志珺,沙维伟,等.抑郁症治疗前后执行功能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0):613 -617.

[13]Vinogradov S,Fisher M,Holland C,et al.Is serum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 biomarker for cognitive enhancement in schizophrenia?[J].Biol Psychiatry,2009,66(6):549 -553.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错误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在错误中成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病友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