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老照片:中国自动化学会1961年全国学术会议

2011-06-04 10:16
自动化博览 2011年3期
关键词:学术活动学术会议自动控制

这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学术活动,50年前的这次会议,不但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它更宣告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的正式诞生。

在中国自动化学会大事记中,如下记载了这段历史:

1961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

在天津召开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和学术报告会,宣告了中国自动化学会正式成立。出席代表37人,特邀代表6人,列席代表和论文作者70人,会上宣读论文48篇。茅以升副主席代表全国科协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会议通过了会章,选举出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33人,推选钱学森为理事长,武汝扬、钟士模为副理事长,屠善澄为秘书长,曾宪波、何健文为副秘书长;钱学森、屠善澄、朱淇昌、郎世俊、陆元九、钟士模、杨嘉墀、文传源、蒋大宗、王传善、彭淳绍、武汝扬、何健文、曾宪波、严筱钧等15人为常务理事。

会议建议成立理论、元件、应用、远动和计算技术等5个专业委员会,在原《自动化》杂志基础上,争取条件创办《自动化学报》,每年4期。

照片上的93人,有人已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自动化界的知名专家,有人仍是初出茅庐的后辈,因年代久远,很多人我们已无从认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50年过去,照片中的诸位老师前辈为了中国自动化技术科学的发展,为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创建、成长与壮大奉献了很多,很多……在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50年之际,本刊记者寻访了三位照片中的前辈,听他们回忆这段峥嵘岁月。

龚炳铮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原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

龚炳铮(1934-),1955大学毕业,1961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61-1974天津大学任教,1975-1998电子部六所副总、教授级高工,曾任中国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应用专委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CEC电子六所研究员,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高级顾问,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高级顾问、电子商务专委常委,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五十多年来长期从事自动化、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产品研制、推广应用及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主持完成DJS100 系列机PI/O装置研制,获部委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在国内率先提出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最佳整定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把手原则”、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两化融合等水平评价指标和方法,参与六五到十二五有关专项规划起草,提出了工业自动化、微型机、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主编《EDI与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案例》、《Java技术及应用进展》、《电子商务案例》等书。

1961年初我留苏研究生毕业回国,由教育部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教,同年11.27-12.1在天津大饭店参加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交流会,结识了国内一大批自动化老中青专家、教授,会议听取大会学术报告、筹备工作报告、分组讨论、选举理事会。会议秘书处出刊几期油印简报,记得其中还刊登我提出对学会的希望。学会学术活动的作用效益是一个多变量的泛函,按庞特廖金极大值原理,学会要求取最大值。

50年来,我由学会普通会员成为计算机应用专委会主任委员、常务理事、IFAC DCCS技术委员会委员、到荣誉理事、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首先要感谢学会这个大学堂、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大平台,使我有以文会友,结识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不断学习自动化科技新知识的机会,有幸五次参加IFAC世界大会(1960第1届莫斯科大会、1984第9届布达佩斯大会、1990第11届塔林大会、1996第13届旧金山大会、1999第14届北京大会),五次IFAC DCCS学术研讨会及几十次国内自动化学术会议,终身受益。

三十多年来,挂靠六所的中国自动化学会计算机应用委员会、计算机学会应用专委及微型机情报网,围绕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中的共性问题,组织开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局部网络应用等系列化的学术活动,共举办了30多次学术交流会,对全国计算机应用推广普及、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988年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之际,学会工作部按钱学森主席要抓影响国民经济重大问题开展学术活动的指示,决定由中国科协学会工作部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牵头联合18个一级学会举承办了第一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以后每隔两年举办一届,由自动化、电子、机械、仪器仪表、通信学会轮流牵头承办,2003年第六届由26个学会联合举办,我有幸连续六届担任程序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了历届会议筹备工作,通过六届大会,有力推动了全国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30多年来举办30多次学术交流会,每次会议都按中国科协要求,组织与会专家就如何加快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提出建议,以会议纪要向上级汇报,其中1979年在河北涿州全国进口计算机应用交流会上提出的“加强进口计算机管理及应用工作的建议”,在1998年第一届全国JAVA技术及应用学术交流会上提出的“大力开展JAVA技术及应用的建议”均被中国科协编入内参“科技工作者建议”上报中央领导及有关部委,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自动化学会50年成绩辉煌,相信未来50年学会将为建设智能化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代表在天津火车站

吴麒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吴麒(1930-),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55年公派赴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电机系作研究生,师从尤•阿•萨比宁教授,改学自动控制。1959年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到清华大学当时新建的自动控制系任教。他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科学研究工作,讲授过《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专题》、《非线性控制系统》、《多变量频率域控制理论》等课程,教学效果优异。与同事合作编著有《自动控制原理》、《多变量频率域控制理论》和《控制系统的智能设计》等书。

当时大家都非常穷

回忆起去天津参加“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全国学术会议”的情形,印象颇深的是当时大家都非常穷。我和钟士模老师等人一起从北京乘火车去天津开会,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我们是在比较荒凉的天津北站下车的,而不是在天津东站,就因为到北站的车票比到东站的便宜一点点。当时生活用品均需自带,大家都大包小包,但是每个人的内心却是充满兴奋的。

当时做学术报告,因为没有电脑,也没有PPT文件,只能在黑板上写,讲的人费劲,听的人也费劲,但是大家都讨论得很热烈。

中国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开始

此次会议宣告了中国自动化学会正式成立。事实上,在此之前钱学森先生以及钟士模、张钟俊、武汝扬等筹备委员会成员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当时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已成立,但是其中还鲜有中国人的身影,中国自动化学会正是肩负着发展中国自动控制学科的重任,同时为中国自动化人走向国际舞台而努力。

当时在钱学森先生的指导下,张钟俊教授在上海,钟士模教授在北京,一南一北,带头开办自动化学习班。各个学校选派一两个骨干教师来参加学习班,学习后回去再将学到的知识向其他人传授,然后招生,系统性的授课,这成为了当时中国众多大学自动控制学科发展的开始,自清华大学在中国建立第一个自动控制系,随后很多学校都设立了自动控制系或者专业。虽然说当时授课的水平、质量并不见得有多高,但是从几个人、到几十个到几百个,中国第一批自动化人就这样被培养出来。

学术活动开始蓬勃发展

自此次会议之后,随着中国自动控制人才的不断增长,自动化学科的学术活动也开始蓬勃发展。为配合IFAC大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学术会议三年一届。其他学术会议也开始增多,逐渐成立多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地方学会,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1988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学会成立。因为清华有七个系都有讲授自动控制的内容,我觉得在学术上需要联合起来,增进互动交流,所以牵头进行。除了清华大学,其他高校也都纷纷组织自己的学术活动, “首都高校自动控制学术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都非常受欢迎。

我非常荣幸亲眼见证了中国自动控制学科从无到有的这一发展过程。在我和我的同事所主编的几版《自动控制原理》一书中,我们都专门编写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简史》以及《自动控制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两节内容,这是一个需要事无巨细还容易得罪人的工作,但我们始终坚持,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这样一段历史,虽然可能描述的并不是很充分,但是很真实。

当时的学术交流现场

秦化淑(1934-),195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同年赴波兰留学。1961年获得波兰雅盖龙大学数学物理科学博士学位。自1962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开展系统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她在最优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反馈系统的拓扑结构、Jacobian猜想等理论问题及军工项目应用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工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防科委三等奖、国防工办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她是中国自动控制领域的先驱之一。

带我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1961年9月我从波兰雅盖龙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被分配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1月即被指派去参加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学术会议。在会上认识了很多我国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如杨嘉墀先生、陆元九先生、屠善澄先生、钟士模先生等等。因为我的专业是数学物理科学,当时最深的感受是我完全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大会上宋健、龚炳铮等人的报告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所讲的自动控制理论激发了我对于这一学科的兴趣。

另外,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当时的学术气氛非常融洽、民主而有活力,宋健先生在上面做报告,下面的人可以随意提问,至今仍记得黄琳老师当时就非常直率地提了问题。

当时钱学森先生和时任数学所副所长的关肇直先生因为看到国际上自动控制学科的发展趋势,现代控制理论正在形成,而我们国家要发展导弹等国防工程就急需这方面的人才。他们决定由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与中科院数学所共建研究室来发展中国的现代控制力量。会后,关肇直先生和宋健同志和我谈了中国的自动化事业,希望我参加有关研究,1962年3月,我正式转入自动控制研究室,开始了与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不解之缘。如今想来,当时派我参加此次大会,领导也早已有此方面的考虑。

中国自动化人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自动化学会在成立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术交流活动蓬勃发展,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国内自动化从业人员,并且不断加强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1981的中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即是其中非常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1978年,宋健、戴汝为、陈翰馥等四人代表中国参加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六届IFAC大会,当时中国只有一篇论文入选。1981年,第七届IFAC大会在日本举行,中国科协和教委分别组织两个代表团参加,中国自动控制领域学者有十几篇论文入选。更令人振奋的是1999年IFAC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实现了中国几代自动化人的梦想,标志着中国自动化学科的发展与规模、自动化工程应用规模受到了国际的认可。从此之后,中国自动化领域学术研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我在1980年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之后连续当选为第四至第七届常务理事,并被聘为第二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六、第七届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宽,中国自动化学会下属专业委员会也不断增多,从最初的4个发展到现今的20多个,表明了自动化学科的不断细化,各专委会的学术活动也在不断发展,通过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增强了我国自动控制界同仁的相互了解,加强了团结,为促进我国自动控制科学的发展并为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胡宝生教授在提问(前排左一是陈珽教授,左二是秦化淑教授,他们看起来是那么年经)

猜你喜欢
学术活动学术会议自动控制
学术活动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电力拖动系统的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
M2W中波发射机自动控制天线倒换系统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宪法学学术活动
科技期刊学术会议组稿策略
编组站停车器自动控制开通方案
唐钢热轧1810线工艺润滑改造自动控制的实现
第十七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