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剖析

2011-06-07 17:33仇学平仇广灿曹方元茅永琴袁玉付宋巧凤孙万纯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病穗率盐都区扬麦

仇学平 仇广灿 曹方元 茅永琴 袁玉付 宋巧凤 孙万纯

(1.盐城市盐都区植保植检站,江苏 盐城 224002;2.盐城市盐都区病虫测报站,江苏 盐城 224055;3.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农业中心,江苏 盐城 224022)

2010年在江苏北部地区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摸清2010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剖析大发生的原因,为今后科学预报和指导防治提供借鉴,我们于5月27日至6月5日对盐都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防治水平的小麦田赤霉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系统分析,现总结如下。

1 2010年赤霉病大流行特点

1.1 自然发生量大,危害严重

据调查,2010年盐都区小麦种植面积3.63万hm2,赤霉病发病田100%,主体品种自然病穗率53%~98.5%,加权平均65.3%,病指30.4~50.8,平均37.4。其中郑麦9023、豫麦34、扬麦11、扬麦16等主体种植品种自然病穗率都在50%以上,病指达30以上。发生程度为近10年来除2003年的第二个大发生年。

1.2 大面积发病普遍,少数田块损失较大

据调查,虽经大力防治,但盐都区所有种植的小麦品种均不同程度发生病穗,其中病穗率在10%以下的面积有2.53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69.7%,病穗率10% ~30%的面积有0.93万hm2,占25.8%,病穗率在50%以上的田块面积有333.33 hm2,占0.9%,这部分田块主要为豫麦63、西农 979等极易感病品种,产量损失在150 kg/667 m2以上,同时小麦品质也受到很大影响。见图1。

图1 小麦赤霉病不同发病程度的面积和比例

1.3 品种间、田块间发病程度差异大

由于不同品种感病性的差异,抽穗扬花期天气差异,农户防治水平的不平衡,用药时期、用药种类的差异,使不同品种、不同田块赤霉病的发病危害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从调查情况看,扬麦14、宁麦13两个品种比较耐病,自然病穗率在10%左右,明显轻于郑麦9023、豫麦34、扬麦11、扬麦16等易感品种的发病程度。见图2。

图2 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发病情况差异

药剂防治的田块也表现同样的趋势,根据对在适期-抽穗扬花期防治一次的田块调查,选用药剂品种为40%多·酮 (或40%多·酮·福美双)可湿粉100 g/667 m2,都为防治一次的田块,耐病品种的病穗率远远低于感病品种的病穗率。见表1。

同一品种的不同田块,由于防治时间、防治次数的差异,防效差别也很大。失期防治的田块病穗率很高,效果很差,远远低于适期防治田块的效果。同是适期防治的田块,防治2次的效果要明显好于防治1次的,见表2。

表1 适期用药1次不同品种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

表2 不同防治时间和防治次数的效果比较

1.4 显症期偏迟,后期病情上升迅速

大面积于5月10日始见病穗,5月20日前一直处于零星见病期,5月20日后病情开始上升,5月底6月初进入显症高峰期。

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品种感病是2010年赤霉病大流行的主要内因

2010年盐都区小麦主体种植品种为郑麦9023、扬麦11、扬麦16等产量较高的、市场畅销品种,面积在2.67万hm2以上,同时农民自主种植的西农979、豫麦34、豫麦63等约0.53万hm2左右,合计3.2万hm2以上,占种植面积85%以上,这些品种均易感赤霉病,自然发病率均在60%以上,严重田块达90%以上。

2.2 小麦扬花期气温适宜赤霉病病菌萌发侵入

2010年由于前期低温,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大面积小麦扬花初期在5月3~12日,比常年迟7~10 d,为近20年来最迟的一年,小麦扬花期间虽然仅5月5日一个雨日,但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充分满足了赤霉病流行的温度条件,赤霉病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期短,早晨的雾、露即满足了的病菌孢子萌发侵染的湿度条件,导致赤霉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2.3 5月中下旬的降雨加重发病程度

5月中下旬分别于14日晚到16日、21~22日出现两次降雨过程,两次的连续降雨,对生育期较迟的豫麦34等品种赤霉病的发生十分有利,从而加重了危害程度。

2.4 部分农民存有侥幸心理,错失防治适期

由于自2004年以来赤霉病一直发生较轻,加之2010年小麦扬花期间无明显降雨,部分农民自认为赤霉病不会太重,思想上放松了警戒,不但不按防治技术要求用两次药,即使用一次药也是在5月14~16日下雨后才用药补治,丧失防治最佳时间,对病害的控制效果较差,发病较重。

2.5 不同品种抽穗期差异大,防治适期农民掌握难

种子市场放开后,小麦品种五花八门,插花种植现象严重,同一匡田小麦生育期相差可达7~10 d。许多农民种植两个或两个以上生育期相差很大的品种。有不少农民虽知道主动预防赤霉病的重要性,但不知道赤霉病的防治时间以小麦扬花初期为标准,农民都在同一时间用药,不能因田用药,分类防治,有相当一部分田块用的是失时药,防治效果降低。

2.6 农药市场混乱,药剂质量无保证

农药购销渠道广,农村药贩多,农药品种多而杂,药剂质量无保证。虽然2010年绝大多数农药经销点销售的药剂主成份比较对路,但有一些农药生产厂家、农药经销商利用农民惜本心理,销售低价低质量低含量的农药产品,甚至销售假劣药剂,大大影响防效。

3 防治对策

1)选用抗 (耐)病品种。如扬麦14、宁麦13等。

2)统一作物布局。同一村组、同一匡田、同一农户,种植同一品种,或生育期基本接近的品种,不种生育期差异大的品种。

3)坚持主动出击,适期预防的防治策略。立足大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全面用药防治一次,大发生年在第一次药后5~7 d防治第2次,巩固防治效果。抽穗扬花期如遇阴雨天气,要抢雨隙用药,用药时可增加20~30 g/667 m2用药量,适当增加药剂浓度。在施药时加入有机硅助剂效果更好。

4)选用优质对路药剂品种,提高用药质量。要选用多菌灵、多·酮、多·酮·福美双、戊唑·福美双等对路药剂,选择名牌厂家优质产品,用足剂量、水量,适期高质量施药,确保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病穗率盐都区扬麦
盐城盐都区贴近实际警示教育 紧盯重点风险防控
盐城市盐都区:创新搭建四座“桥” 争做为侨服务排头兵
盐城盐都区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小切口 抓关键”现场检查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基于病穗率的小麦赤霉病发生等级气象预测模型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与防治适期确定试验研究
安徽不同生态区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差异分析
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的预测模型
2018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分析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