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可分三个五年计划

2011-06-08 07:43
创新科技 2011年11期
关键词:可兑换国际金融中国人民银行

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戴相龙

国际金融论坛(IFF)常务副理事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会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完全完成需要三个5年时间。

戴相龙认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并非就是国际化,国际化比可兑换要求更高。目前,全球有20多个国家的货币宣布可兑换,但不意味着这20多个国家的货币都是国际化的。

他说,人民币国际化需分三步走。第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外贸易中的结算作用,使人民币成为商品进出口的计价工具。“现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元,今后发展会很快。”

第二,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使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印度、俄罗斯、巴西在本币可兑换方面走在中国前面,已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今后五至十年具备人民币可兑的条件。

第三,通过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储备货币必须非常方便、保值,可进行自由兑换,有利于各国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作为国际外汇储备的比例将与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例大致相当。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一个较远的路要走,将逐步做到。”戴相龙认为,即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多发,中国仍不能停止金融全球化的步伐。

猜你喜欢
可兑换国际金融中国人民银行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中国人民银行获表彰名单
浅析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独立性
从国际实践看资本账户可兑换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全球资产再配置中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开放
我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历程:经验和前瞻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自由兑换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