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48例临床分析

2011-06-08 11:51刘向蕊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3期
关键词:指征肌瘤胎儿

李 梅 刘向蕊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随着产前检查的重视及超声检查的普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对其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妊娠结局。现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14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共有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148例(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27岁);初产妇102例,经产妇46例;孕周为35+4~42(平均39+3周);浆膜下肌瘤46例,肌壁间肌瘤79例,混合型(浆膜下+肌壁间)15例,粘膜下肌瘤8例;单个肌瘤79例,多个肌瘤69例。随机抽取同期因其他因素剖宫产10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胎次、孕周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剖宫产指征

14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手术指征如下:肌瘤96例(64.9%),胎儿窘迫12例(8.1%),臀位7例(4.7%),产道梗阻6例(4.1%),瘢痕子宫16例(10.8%),珍贵儿11例(7.4%)。

1.3 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胎儿及胎盘胎膜娩出后行肌瘤剔除术,手术方法同非妊娠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天数各临床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子宫肌瘤可引起不孕、流产、早产、胎盘异常、产后出血等,也导致剖宫产率增加。文献报道: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发病率为0.3~7.2%[1],但实际发病率还要高。在早孕时,子宫肌瘤可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大于妊娠月份,超声容易诊断。在妊娠中晚期,肌瘤有所增大变性,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超声容易漏诊。因此在孕早中晚期超声除检测胎儿及其附属物外,也要检查子宫,以免漏诊。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手术探查发现子宫肌瘤日益多见。行剖宫产术要认真探查双附件及子宫,以排除肌瘤存在的可能性。一般认为,妊娠后子宫充血、组织水肿、平滑肌细胞肥大,肌瘤会明显增大[2]。肌瘤的增大不仅与体内雌孕激素有关,同时也与体内雌激素受体关系密切。较大的肌瘤内部由于缺乏有效的雌激素受体而使雌激素的作用减低,这可能是较大的肌瘤在妊娠中后期能够保持不变或有所缩小的原因[3]。

表1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有观点认为:剖宫产时剔除肌瘤出血多,易造成产后出血或增加感染,且肌瘤与周围界限不清,增加手术难度,故主张有必要切除肌瘤者,可待产后月经恢复后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或行子宫切除。而据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妊娠期子宫肌瘤边界清晰,较易分离,如不处理,可能影响子宫缩复,增加产后出血及盆腔感染机会,且短期内再次手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压力。本研究表明,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天数等指标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接近,表明对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绝大多数可进行剔除。本研究中有96例剖宫产指征为合并子宫肌瘤,占64.9 %,也是为了满足患者“一举两得”的心理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时剔除子宫肌瘤,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剔除时的大出血。因此对子宫下段及宫角的大肌瘤可暂不剔除,对靠近子宫动静脉、输尿管、输卵管间质部的大肌瘤谨慎对待,避免造成大血管破裂及输卵管、输尿管损伤。在子宫收缩乏力,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DIC等危重病人暂不剔除。为减少出血在手术时可宫体、静脉注射缩宫素20U加强宫缩,必要时可用止血带穿过宫颈内口上方阔韧带无血管区,阻断子宫动脉血供。瘤窝基底部严密止血。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既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又可避免因病情发展需二次手术的痛苦,并且有利于产后恢复,因此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1] 程志厚,守树良.胎儿电子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70-472.

[2]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8.

[3] 杨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诊治新观念[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3):163-164.

猜你喜欢
指征肌瘤胎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