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农机抗旱需求及能力建设对策

2011-06-08 05:56长沙县农业局毛光辉
时代农机 2011年12期
关键词:长沙县用油机具

■ 长沙县农业局 毛光辉

为全面掌握长沙县农机抗旱能力现状及农业灌溉对农机抗旱的需求,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格、实地走访察看和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农业灌溉情况及农机抗旱减灾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机抗旱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以期推动农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促进全县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长沙县农业灌溉及旱情历史

(1)气候特征及旱情态势。长沙县处于东亚季风区,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雨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作物生长季节长。有春温多变,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显,冬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7.20℃,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2.8℃,年平均无霜期27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577mm,属省内中等偏少地区。1990~2007年的18年中,全县每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其中中度以上干旱发生9次,平均2年发生一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旱灾态势明显加剧,发生时节提早,持续时间延长,且受旱影响面积越来越大,全县抗旱形势越来越严峻,农机抗旱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农业灌溉情况。全县总面积1997km2,耕地面积4.9万hm2(73.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6万hm2、旱地0.3万hm2。常年农作物总种植面积14.71万hm2(220.76万亩)。常年水稻种植面积7.69万hm2,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3%,水稻种植面积比重较大,且用水效率低,导致农业灌溉用水量偏大。全县常年灌溉面积11.94万hm2(179.04万亩),其中早稻 2.66万 hm2、中稻 1.38万 hm2、晚稻 3.16万 hm2、蔬菜 2.67万hm2、油菜 2万 hm2,全年农业灌溉需水量约58370万m3。自动灌溉面积9.51万hm2。机电灌溉面积2.43万hm2,其中早稻0.8万hm2、中稻 0.41万 hm2、晚稻 1.08万 hm2、蔬菜 0.13万 hm2。机电灌溉中,一级提灌1.46万hm2、二级提灌0.77万hm2、三级提灌0.2万hm2。

(3)近几年受旱状况。2003年,是近几年最为干旱的年份,夏秋连旱。全县6~8月连续45天没有降雨,30多座小型水库、4500口塘坝干涸,大部分河流断流,农作物受灾面积2.1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3%,成灾面积1.09万hm2,其中绝收面积0.23万hm2(3.5万亩)。当年减产粮食6600万kg,全县4万人因旱受灾,26个村民组3500多人饮水困难。其次是2007年。当年3月份部分地区发生了春旱,全县有800hm2早稻无水翻耕。4月中旬以后,受干旱影响部分早稻因缺水灌溉而减产。6月下旬,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全县持续晴热少雨。7月,全县普遍受旱;到8月中旬发展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县共有21座中小型水库、4200处塘坝干涸,境内除湘江和浏阳河以外,其余河流基本断流,受灾面积3万hm2,成灾面积0.87万hm2,其中绝收面积0.16万hm2,当年减产粮食5250万kg,全县5万人因旱受影响,20个村民组的3000多人不同程度出现饮用水困难。

2 现抗旱能力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1)提水抗旱设备利用率及工作效率低。全县共有40kW以下机电提灌机埠2956处,装机36982kW,供水规模达133.93m3/s,由于主要机电提灌机埠运行时间长,设备磨损严重、耗能大,实际功率下降。加上渠道淤塞严重,工程配套跟不上,导致灌溉效益显著下降。全县现有移动提灌机具48161台,其中中小型提灌机具保有量33720台、小型及微型提灌机具保有量14441台。同样,提灌机具亦老化严重,缺乏维修保养,平时大多闲置,旱灾发生时进行临时检修,导致维修保养人员和零配件供不应求。加上提灌设备运行成本较高,以至旱情来临,农民宁可弃耕,也不愿利用提灌设备提水抗旱,导致设备利用率低下。

(2)抗旱服务组织及应急功能不完备。全县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人员140人,拥有拖拉机25台、中小型移动提灌机具30台套;农机服务队22个,人员210人,拥有拖拉机15台,中小型移动提灌机具40台套;抗旱应急小分队21个,人员205人,中小型移动提灌机具60台套。合作社、服务队和应急小分队大多功能、设施不完备,主要原因:一是资金不足,抗旱服务车购置及库棚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机具的配型与数量极为有限,难以实现抗旱全程服务。二是管理人员、农机抗旱人员专业技能不强,需加强培训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农机抗旱人员技术素质。

(3)抗旱用油紧缺。每逢干旱季节,也是柴油供应最为紧缺的时候。由于河道缺水,柴油只能通过公路运输,致使抗旱用油供应紧张,柴油价格上涨,导致抗旱机具无法正常作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安全。

3 提高农机抗旱能力的对策

(1)健全抗旱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抗旱组织管理和抗旱服务队伍建设是提高抗旱能力的现实要求。一是要建立防汛抗旱监测系统,切实抓好各类防汛抗旱预案的科学编制,形成以各级预警及其响应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做到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水旱灾害;二是积极推行股份制建设和运作新模式,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组织修建和管理提灌机埠,既能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能吸纳各方资金入股,增强抗旱服务组织的活力,不断提高应对市场的生存能力;三是要打造以县级抗旱服务队为龙头,农机服务合作组织、抗旱小分队等为主体的抗旱服务主力军,充分发挥各级抗旱组织的中坚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协助化解用水矛盾,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使抗旱服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抗旱设施建设是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前提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一是通过争取中央和省、市投资的同时,要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部门用于涉农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二是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吸引民营资本,接受社会捐资等途径,拓展抗旱设施工程建设的投融资渠道。三是采取“以奖代投”、购机补贴、抗旱作业补贴等措施,保证各项抗旱措施及时到位。建议对提灌机埠维修按每年每处1000元进行补助,对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抗旱小分队购置抗旱机具按机具价格的50%进行补贴,对抗旱作业按每亩1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以切实提高农民抗旱积极性,确保农民增收。

(3)切实保障抗旱柴油供应。一是要建立抗旱用油供应体系,将抗旱用油与道路交通用油分开,干旱季节在各油站专设抗旱用油油灌和加油处,以保证抗旱用油供应及时和不折不扣用于农业抗旱。二是制定抗旱用油供应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抗旱专用柴油供应方案,发放抗旱专用柴油油票,石油公司、石化公司按供应方案及时组织油料,机手凭农机、石油、石化公司联合核发的抗旱专用柴油油票和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加油站购油,经油站核对无误后,允许机手灌桶购油,供应价格执行油站零售价格。三是要从方便机手加油的角度出发,在干旱季节,出动流动加油服务车,将柴油送到田间地头。

(4)构建部门协调机制。建议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为基础,成立长沙县抗旱设施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水利部门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农机部门负责抗旱设备的选型、购置及维护等工作,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参与,形成配合密切、运转高效的建设协调机制。同时要做到一级抓一级,环环相扣,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层层签订抗旱增收责任状,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抗旱减灾,以保障旱灾年份不减产。

猜你喜欢
长沙县用油机具
长沙县湘龙幼儿园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全球船用油检测服务中心简介
适用于农业机械的多功能传动系用油性能要求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为什么白糖在锅里用油翻炒后会变色
理想的风帆从这里起航
——长沙县实验中学简介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长沙县主种的茶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