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2011-06-19 09:51作者
湖北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实训设置中职

作者

何兰田 黄梅县教育局局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最直接、最紧密。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严重脱节,与市场需求不对等,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表现在办学理念落后、管理体制滞后、课程设置不科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教学脱离实践等方面。中职教育要走出困境,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五个方面形成突破。

一是办学理念。中职教育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努力做好五个对接: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内涵发展,着力提高质量,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和谐共进。

二是管理体制。中职教育以“以职立教”为主要特点,在管理体制上,可以借鉴高校分院系管理模式,按专业大类设置专业部,实行学校—专业部—班级的分级管理模式,把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具体工作下放到专业部。教务处、学生处由原来繁琐的事务工作转变到指导、协调、检查、研究上来。这种扁平化管理模式,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师资队伍。理想的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历。中职学校大部分教师是从普通教育岗位转岗过来的,难以胜任中职教育任务。因此,需要建立招聘机制,择优招聘专业教师,并吸纳企业单位优秀技术人才兼职;健全培训机制,落实专业教师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转型机制,实施转岗培训,实现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转型。通过上述途径,努力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达到50%、其他教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目标。

四是课程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教育要从学科导向的知识学习模式向职业导向的能力培养模式转变,必须把课程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推进。课程设置要坚持“以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为导向、以掌握专业技能为根本”的思想,在学分制框架下,每个专业都要设置德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等模块。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工商界人士和教育界人士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开发、审核、设置和评价对接市场、服务经济、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要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让学生乐学、好学、学好,既掌握一技之长,又提高综合素质。

五是实训实践。实践是职业教育之本。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各个专业都要制定出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并依照标准来进行实训实践,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的实训实践真正落到实处。县级职业技术学校要依托农村市场,充分调动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完善产学合作制,坚持开放办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按照“学校实训室技能训练—实训园区全真工厂环境实践实习—工厂顶岗实习”等学习实践基本环节,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针对学生缺少择业意识的现状,初中也有必要认真开好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系统地进行职业指导,让学生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独立择业能力。这既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中职学校吸引力的需要。

猜你喜欢
实训设置中职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