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2011-06-20 07:06张继刚臧义献
中外医疗 2011年35期
关键词:腓总硫辛酸动脉血

张继刚 臧义献

(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河南淮滨 46440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往往发生于病程长、病情未得到控制的患者,医疗花费大、预后差,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和经济负担沉重。在下肢神经缺血性病变中,神经缺血足背发凉,脉搏消失伴灌注减少的足,几乎都有神经病变,从而导致缺血性溃疡的发生。当存在感染或组织灌注明显减少,神经缺血足会发生为坏死,为临床治疗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困难。基于此进行了硫辛酸在治疗糖尿病足的多项目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糖尿病足患者98例。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约57岁,糖尿病病程6~30年,糖尿病足病程1~5年。均符合WHODF的诊断标准,DF按wagner分级。98例患者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其中其中I级10例、II级17例、III级13例,IV级8例),空腹血糖(11.2±2.8mmol/L):治疗组50例(其中I级11例、II级16例、III级14例、IV级9例、),空腹血糖(11.6±3.0)mmol/L。2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s)

表1 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s)

注: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组别 例数 血流速度﹝m/(s.mm2)﹞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0.34±0.13 0.84±0.16对照组 48 0.35±0.18 0.61±0.11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胰岛素控制血糖、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压治疗。足部溃疡予以清除皮肤溃疡面坏死组织,新洁尔灭、碘酒、乙醇消毒创面及其周围组织,局部给予抗生素和胰岛素湿敷,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硫辛酸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8d,同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的传导速度。

1.3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①足部溃疡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②肢体动脉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③肌电图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m/s;④行走速度在100~200m/min,并能持续行走2000m以上无不适者。(2)有效:①足部溃疡愈合生长面达到原溃疡面的1/2;②肢体动脉血流改善;③肌电图示感觉传导较治疗前增加,但<5m/s;④能步行速度达100~200m/min,能连续步行约500m以上者。(3)无效:足部溃疡程度无变化、症状和体征无进步、血流动力学无改善、肌电图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多个样本率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50例,治愈2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8%。总有效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腓总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2 腓总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注:腓总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腓总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腓总神经Mcv 腓浅神经Scv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38.13±4.51 43.67±4.20 36.76±1.89 42.12±3.16对照组 48 38.70±4.42 40.12±3.76 37.13±1.86 39.32±2.78

2.2 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总、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治疗后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腓总、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头晕,3例出现恶心,而对照组亦有2例头晕,2例恶心。2组比较,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头痛、恶心)发生率相似。

3 讨论

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和凋亡是重要的发病机制。糖尿病的核心损害-进行性β细胞功能减退。PDX-1和MafA缺失,胰岛素基因转录的调节因子调节能力低下是最终造成β细胞功能减退的机制,氧化应激可减少胰岛β细胞内的PDX-1和MafA的表达[1]。在糖尿病发展进程中,当反应性氧自由基的产生超过了组织的清除能力时,发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成为损伤β细胞,加重胰岛素抵抗以及导致各种血管并发症的共同通路,a-硫辛酸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的含硫抗氧化剂,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防止氧化应激。临床上广泛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a-硫辛酸是广泛验证有效的抗氧化应激治疗药物,其机制可能与a-硫辛酸所具有的抗氧化特性介导的神经血流快速改善相关。在临床观察中,a-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4周后,明显改善治疗组糖尿病足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在一项研究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解除阻断后的充血期间,静脉滴注a-硫辛酸600mg可紧急加速毛细血管血细胞速率(CBV)达峰值的时间,提示a-硫辛酸对微循环具有急性作用[2]。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静脉滴注a-硫辛酸治疗3周CBV下降了12.3%。从而提示a-硫辛酸治疗改善了神经血管反射弧损伤。

a-硫辛酸除了有效对抗氧化应激,充分保护β细胞。还可以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直接成为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氧化应激状态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共同土壤”,氧化应激导致了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抗氧化剂a-硫辛酸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有效预防糖尿病神经功能障碍。Robertson教授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氧化应激遍布全身,辅以抗氧化治疗有助于保护机体免受过多的氧自由基损害。基础研究显示抗氧化剂对患者有保护作用。”在治疗组观察到静脉滴注a-硫辛酸所带来的神经缺损的迅速改善和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部分病人在治疗1周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同时在不良反应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率相似,证实了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做进一步的同级糖尿病足疗效分析,让证据更加丰富详实。希望同道们进一步研究。

[1]国际糖尿病.2009,7(4):8~9.

猜你喜欢
腓总硫辛酸动脉血
勘误声明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腓总神经麻痹治案一则
经皮电刺激治疗腓总神经不全损伤疗效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