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十二五”时期畜牧业发展方向

2011-06-22 07:53重庆市南川区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2期
关键词:南川中蜂十二五

文│周 容(重庆市南川区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畜牧业已逐渐发展成政府主导的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推动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问题分析

当前,南川区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时期,虽然南川区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对于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来说,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地处生态环境敏感期,不宜发展较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地位不突出,上下游产业相互衔接不紧密,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三是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低。生猪生产仍以传统的分散养殖经营模式为主,规模化水平较低,发展进度缓慢,组织化程度不高,优质产品少,品牌效应低,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要求;四是养殖水平和现代畜牧业生产不匹配。畜牧生产从业人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较大,接受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均不高,养殖技术及其加工制成品的科技含量低;五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实力弱,没有创建品牌;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低,产销缺乏计划性,生产存在盲目性。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化发育滞后,畜牧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几者之间缺乏有机链接,应对市场难;六是投入严重不足。区域经济实力不强、养殖业主资金少、金融助农乏力,扶持政策有限,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现代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七是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有所加强,但开发的力度还较弱,需加大对三大地方品种的保护开发力度。

二、“十二五”期间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健全服务监管体系、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依托资源、培植特色,政府引导、多元投入,龙头引领、品牌发展,建成以生猪、南川鸡、中蜂为主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畜牧业,促进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市场供给,提升畜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遵循规律、科学规划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开发利用畜牧业资源,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区域布局,加快培育具有南川区特色的畜牧业优势产业带,实施特色畜产品品牌经营战略。 二是坚持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立足资源和基础优势,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有步骤、有重点地建设,围绕畜禽特色产业,实施突破发展战略,培育新型主体、优化综合服务,打造现代畜牧业“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三是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统筹农业投入政策,建立扶持机制,营造市区、企业、农户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生态保护、科技支撑的原则。充分考虑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布局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促进畜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吸纳国内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政、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提高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撑水平。

3.总体布局。按照“资源优先、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和建“大龙头、大基地、大市场、大产业”的原则,构建3大优势特色产业。在政府重点引导的产业中,生猪布局在10个乡镇(南平、大观、兴隆、水江、石墙、铁村、鸣玉、石溪、冷水、木凉)。南川鸡14个乡镇(大有、庆元、古花、德隆、头渡、金山、骑龙、木凉、兴隆、三泉、鱼泉、河图、大观、合溪)。金佛山中蜂10个乡镇(南平、金山、头渡、德隆、三泉、鱼泉、大有、庆元、水江、南城)。其他产业则以市场运作为主,选择适宜区域适度发展。

4.发展定位。南川区畜牧业的定位要突出自然、生态和绿色的产品特色,建设一批高规格、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狠抓特色畜牧业和优质畜产品生产两大重点,构建加工和营销市场两大支撑。至2015年,南川区以生猪、南川鸡和中蜂为主的畜牧业产业化水平要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生猪产业以优势产区、调出大区和良种补贴为基础,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并在推广“洋三元”杂交模式的同时,注重打造生态猪和特色猪等产品,发挥示范作用;南川鸡产业要加大保种选育力度,积极探索林下生态鸡养殖模式。金佛山中蜂产业要以金佛山片区蜜源的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做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区域特色,将南川区打造成为全国中蜂资源保护区。其他养殖业以市场为导向,适度发展。

5.发展目标。一是总体目标。 实施“111”产业工程,建立“1+5”龙头模式,实现“125”目标。即到2015年,生猪出栏100万头,南川鸡出栏1000万只,中蜂保有10万群,培育1家大型畜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5家中小型畜牧加工企业,建设一批优势特色畜牧业示范基地、打造两大高地、破解五大难题。

建设一批基地。重点建设以生猪、南川鸡、中蜂为主的一批良种生产、标准化规模养殖、产品加工、饲料饲草生产示范基地。

打造两大高地。一是打造全市特色畜牧业高地,以中蜂为切入点,打造特色中蜂产业高地。二是打造全市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高地,以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为重点,以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和可追溯系统建设为手段,构建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畜牧生猪质量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

破解五大难题。一是探索“产业稳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模式,破解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落后的难题。二是探索“良种研发推广、疫病有效防控、产品质量监管”的质量控制模式,破解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低的难题。三是探索“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公司企业”的共生共赢模式,破解各环节利益连接不紧密的难题。四是探索“保险、担保、贷款”的联动金融模式,实施畜牧业“物权证”试点,破解畜牧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难题。五是探索 “基地、集散地、产品加工金融市场或活畜直接进入市场”的直通直达交易模式,破解畜牧业生产比较效益差、商品化率低、交易环节多、价格信息不畅和市场波动大的难题。

二是具体目标。到2015年,实现优质肉猪年出栏100万头,优质南川鸡出栏1000万只,优质中蜂保有10万群,其他畜禽适度发展。畜牧业总产值超过2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带动2万个劳动力就业,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突破1500元,畜牧业科技贡献率由42%提高到55%,畜产品商品率由60%提高到80%,畜产品优质率由65%提高到8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由43%提高到50%,打造1个年产值超1亿元、5个年产值超0.5亿元的畜牧企业集团,初步完成现代畜牧业大区目标。

到2020年,实现优质肉猪年出栏稳定在100万头,优质南川鸡出栏1500万只,优质中蜂保有12万群,奶牛、肉牛、山羊、肉兔适度发展。畜牧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带动3万个劳动力就业,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突破2000元,畜牧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85%,畜产品优质率提高到9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提高到60%,形成1个年产值超1亿元、5个年产值超0.5亿元的畜牧企业集团,最终实现“125”和现代畜牧业强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南川中蜂十二五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重庆市南川区:山隐云深不知处
中华蜜蜂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寻 宗
对“救护中蜂刻不容缓”的不同看法
中蜂箱养场地选择为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