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现状及展望

2011-06-25 05:55路海燕
中国传媒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配线架跳线配线

文|路海燕

当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结合,给人们带来许多资源共享及信息获取等方面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致命的隐患,网络的瘫痪往往给信息处理部门带来灾难,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安全性和易维护性,易管理型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在这样一种网络应用背景及发展前景下应运而生。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标准化的语音、数据、图像、监控设备,各线综合配置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统一布线设计、安装施工和集中管理维护。综合布线系统以无屏蔽双绞线和光缆为传输媒介,采用分层星型结构,传送速率高。还具有布线标准化、接线灵活性、设备兼容性、模块化信息插座、能与其它拓扑结构连接及扩充设备,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由6个子系统组成,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综合布线六个子系统的构成(见图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一个可以独立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该子系统包括水平配线系统的信息插座、连接信息插座和终端设备的跳线以及适配器。工作区的服务面积一般可按5~10平方米估算,工作区内信息点的数量根据相应的设计等级要求设置。

水平区子系统

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一般情况,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并方便地进行管理。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长度应小于90米,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管理间子系统

图1 综合布线六个子系统的构成方框图

管理间子系统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 管理间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在确定垂直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对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3对双绞线,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或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语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机房,则应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语音和数据的需要。当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监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组成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1~2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个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子系统之间应采用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布线智能技术

图2 iPatch智能配线架

智能布线系统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从硬件角度来说主要分为端口检测技术和链路检测技术两种。端口检测技术,是在端口内置了微型感应器,采用标准8芯跳线接入任一端端口即可有感应,连接跳线需要按照顺序建立连接关系,它将现场管理和远程管理进一步融合,现场的任何操作都可以通过LCD显示屏和LED指标灯有指导,有跟踪,有报警,有记录,这对于故障查找和跳线跟踪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端口技术的特点是采用普通跳线,易于部署和维护, 能够自动发现使用的端口。端口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将普通非智能的布线架升级为智能的配线架。链路检测技术,依靠跳线中附加的导体,通过特殊9针或10针条线接触形成回路进行检测。如果采用链路技术,必须在铜跳线和光跳线中固化一根金属丝。链路技术需要较多上层设备构建特有网络组,形成一套管理网络,来扫描电子配线架,从而建立数据库。如果要扩展,只增加电子配线架是不够的,必须增加多个层管理和扫描设备。因为使用了特殊跳线,所以必须采用双端连接方式。

新华社综合布线现状及智能配线架的使用

新华社综合布线

图2 所示的是iPatch智能配线架,它是实时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新华社办公楼分布广泛,信息点3万左右。其中主办公楼新闻大厦高25层,办公面积8万平方米,经过三年时间已改造成为一座智能化的大厦,建成后的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化新闻大厦的通信基础支撑系统,支持六类的相关应用,为新华社各项日常用提供可靠的通信基础保证,大厦利用SYSTIMAX TeraSPEED零水峰单模光纤系统为大楼提供10Gb/s的主干带宽。大楼水平系统采用SYSTIMAX GigaSPEED XL六类系统,大楼的六类信息点共计12000个,全部由SYSTIMAX iPatch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管理。通过iPatch系统管理员能够在桌面上获得网络连接图,查看网络连接状况,进行及时纠错,并进行修改、变更指令。iPatch系统的使用有助于提升整体网络的可管理性,提高生产效率。

iPatch智能配线架介绍

iPatch硬件包括iPatch配线架和智能管理器,它们之间通过总线条连接起来,在同一机柜里的配线架会一直监视感应器以及发送任何的变化状态给智能管理器。配线架包含有铜的和光纤配线架,配线架内有嵌入式微处理器和感应检测器用来监测标准光/铜跳线的(插入或拔出)状态。智能管理器有一个显示屏,这个显示屏是技术人员和软件分配端口/LAN之间的接口,它也可以连接到企业的局域网内和系统管理服务器进行通讯。

iPatch软件为System Manager软件,用于建立、管理和监控建筑布线系统,基础设施的完整数据库(包括接入点,水平线缆,配线架等),以及它们的跳线状态和网络设备。图3为System Manager软件建立楼层示意图的软件界面,图4为System Manager软件数据库关系层次界面。

智能配线架的使用

在完成智能配线架系统硬件布设后,利用软件建立建筑中布线状态的关系,定义相关的端口,建立完整的布线系统数据库,之后,系统可以开始日常的使用。

综合布线的发展展望

数据中心的发展对综合布线提出更高需求。随着数据中心时代的到来,新型数据中心由于融入了大量的云计算、虚拟化等新技术,并且对于低碳和节能有着更进一步的要求,这就对布线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需求。综合布线将围绕数据中心进一步优化。作为物理层的布线网络系统,其管理上潜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为应用层、网络层已经打破了物理的界限,那么通过物理层上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将作为网络层管理系统的延伸,应不断拓展设备管理能力和范围,将更多的具体物理设备的具体物理位置,以及虚拟的IP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准确地反映到管理界面上,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能,增加可靠性,降低管理运行成本。

图3 建立楼层示意图的软件界面

图4 System Manager软件数据库关系层次界面

2传输需求变化将不断推动综合布线的发展。综合布线系统最初进入中国时是以五类产品的形式出现的,当时只应用于10MB和100MB的网络。后来随着超五类产品的出现,综合布线系统也开始涉及越来越多的高数据传输速率领域的应用。当六类产品出现后,宽带视频也可以通过六类系统传输,而且能得到非常好的图像品质。随着光纤到桌面和小型光纤连接器的普及,更高的传输要求应运而生。在追求传输速度的同时,传输抗干扰能力、传输稳定性等也将不断推动综合布线方式和设备的发展。在传输形式上,目前不管基于传感技术还是WiFi、3G技术的无线网络部署,都同样涉及系统化的部署和线路规范,这同样是布线的范畴。而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我国3G的进一步普及和优化,无线布线将会带来传输模式的多样变化,同时也将催生大量新的传输需求。

猜你喜欢
配线架跳线配线
输电线路跳线风偏响应分析及手册计算方法修正
浅述便于现场维护的新型光纤配线架的研制
一体化综合配线单元关键技术
关于无配线车站码序设计方案优化研究
基于线性拟合和差值补偿的跳线计算方法研究
ZD6型道岔转辙机配线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对可伸缩光跳纤集成光纤配线技术的研究
50Hz轨道电路配线测试工装技术探讨
康宁推出新一代光纤连接配线架
小康巡诊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