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辍学: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2011-06-25 05:48安陆市教育局局长刘宗铭
湖北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保学贫困学生学困生

◎/安陆市教育局局长 刘宗铭

生源稳定是教育公平的前提。随着“两基”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安陆市坚持把控辍保学作为教育“普及、普惠、公平、均衡”的基础性工程,适时提出“零辍学”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创零辍学乡镇、零辍学学校、零辍学班级”三项创建活动,大力实施保育工程、助学工程、春雨工程三大工程,切实解决留守生、贫困生、学困生的就学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

织一张关爱网络。“十一五”时期,安陆市提出义务教育“零辍学”的目标,在全市开展了以“创零辍学乡镇、零辍学学校、零辍学班级”为主要内容的“三创”活动,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任组长,财政、公安、教育、卫生、妇联、共青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强化各乡镇控辍保学的责任,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乡镇年度工作绩效考核。教育部门将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作为乡镇中心学校和小学年度工作责任目标的重要内容,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实行控辍保学“三包三定”责任制,即中心学校人员包学校,校委会人员包班级,教师包人,定点、定户、定对象组织流失生返校。实行控辍保学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全市组建家长学校79所,聘请法制副校长52名,辅助控保。市人大、政协分别对学生辍学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就相关问题向政府提交专题报告,每年市“两会”都有控辍保学方面的提案。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紧密配合,加大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先后取缔违规网吧、台球室、娱乐游戏厅及非法音像摊点等,捣毁非法团伙14个,烟店、掌棣等乡镇党委、政府与市妇联、共青团一起,在镇、村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聘请离退休老干部、村组干部为代理家长,加强对留守学生双休日的监管,使全社会控辍保学形成机制和合力。与此同时,教育局还针对一些特殊家庭和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实行初职对接教育,即读完初二后通过安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春季招生,进行3个月的技能培训,发放初中毕业证和中职学校技能证书后,再输送给当地企业和相关外地定点企业就业,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流失。目前,安陆市已初步建立了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齐协同的控辍保学联动机制。

建一个温馨家园。安陆是一个以打工经济为主的县级市,留守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学生达21364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7%。地处偏远的王义贞镇,留守学生的比例高达53.3%。解决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成为控辍保学的客观要求。从2002年开始,安陆市全面启动保育学校建设工程,把发展保育寄宿制学校作为控辍保学的治本之策来抓。2002年,教育局在雷公镇万福小学、王义贞镇花园小学等学校,进行了保育寄宿制办学试点,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推进,安陆市改变原来学校建设“撒胡椒面”的做法,加大建设资金统筹力度,强化建设规划管理。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教学用房建设适度放缓,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的学校建设思路,并把这一思路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农村保育寄宿制中小学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留守学生在学校全托的需要,按照寝室、厕所、厨房、浴室、饮水五配套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2005年,王义贞镇率先在全市一次性将学校布局调整到位,全镇保留小学4所,初中1所,全部推行保育寄宿制管理。2006年以来,安陆市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筹资380余万元,重点建设了农村乡镇的23所保育试点学校,新建、改建学校宿舍、食堂、厕所共26000平方米,新增学生寄宿床位6000余张,新增锅炉28座,在校寄宿留守学生达到12785人,占留守学生的60%。享受全托式教育的学生达4532人,学校还专门为其配备有专职的生活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帮助、指导学生生活自理,给学生一种家的温暖。为使留守学生进得来,容得下,过得好,市教育局积极争取电信部门的支持,在寄宿学校安装了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赠送话费卡,使留守学生能够经常与父母联系,交流思想感情。大白初中、烟店初中等学校,开通了网络视频,让学生能与外出务工的父母进行网络沟通。索畈初中、烟店中心小学、李店初中等学校,对家长提出“五个一”要求,即给留守学生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赵棚初中的学生家长在深圳、广州打工的较多,“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学校与附近的客运公司联系,由该公司提供运输赞助,组织留守学生探亲,指派教师护送,让学生探望父母,感受亲情,同时体味父母打工的艰辛。2010年上学期,王义贞镇初中的赵思仪同学,离校与在武汉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她感觉在父母身边不如在学校好,返回学校继续学业。陈店镇在外务工的15名学生家长,得知家乡学校的情况后,放心地将自己的孩子从城里学校转回到家乡的学校就读……据统计,2010年全市返乡就读的打工子女达312人。

铺一条成长道路。“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是安陆市控辍保学工作的一个硬指标。2001年以来,全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助学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建立起完善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初步实现了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全覆盖。2002年,全市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学校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学生资助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每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辛榨乡利用社会力量,通过募集善款,建立了贫困学生教育扶助基金。2004年以来,该资金共资助困难学生619名。贫困学生张浩,父母双亡,靠爷爷抚养,一直享受贫困学生资助,2009年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考入北京大学。陈店初中利用勤工俭学收入,向贫困留守学生免费提供午餐,并发给一定金额的校内超市购物券,以备日常所需。烟店初中先后与香港禧福协会、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市邮政系统等联姻,帮扶贫困学生。仅2010年,安陆市就为5818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免杂费695万元,为43279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教材费221万元,为7622名寄宿留守学生补助生活费570万元。近5年来,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

点一盏希望之灯。当前农村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厌学。为此,教育局把学困生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工作,作为控辍保学的重要举措来抓,并定名“春雨工程”。2005年,安陆市制定了《春雨工程实施方案》,举办了“春雨工程”启动教师签名活动,号召全体教师对学困生从生活上关心,从学习上关注,从心理上关爱,点燃他们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上,教育局组织教师和学习好、品德优的学生,与15876名学困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督促指导他们按时完成学科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育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王义贞镇初中推出“五步教学法”,面向全体,分层要求,分层检测,分层评价,对每一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轻视、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在心理上,帮扶教师定期对学困生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学生交流谈心,学校还为学困生设置了心理倾诉信箱、心理咨询室,配备了79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及时对学生心理进行教育和疏导,排解他们心中的郁闷和烦恼。与此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各寄宿学校把每周五确定为“影视日”,利用多媒体教室,组织留守学生观看爱国影视片;每周六确定为“读书日”,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各学校还成立了足球、篮球、乒乓球、微机、音乐、美术、书法等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怡情益智的兴趣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锤炼学生的意志。各学校还利用青年节、中秋节、感恩节等有特殊意义的节日,组织留守学生参加文艺汇演,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快乐,爱学爱校。

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的3年间,安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为100%,小学阶段辍学率为零,初中阶段辍学率逐年下降,年流失率已经连续3年低于1%。2010年,安陆市有6个乡镇、12所初中实现“零辍学”的目标,约占全市乡镇和学校数的50%。■

猜你喜欢
保学贫困学生学困生
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
为控辍保学“清零”目标合力行动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控辍保学须下足『诗外』功夫
将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到底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