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对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

2011-06-27 12:20陆晓萍马爱钟
中国药业 2011年13期
关键词:二磷酸肌酸激酶腺苷

孙 飞,陆晓萍,马爱钟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轮状病毒(RV)是其主要致病因子,常在秋冬季流行,主要侵犯4月至24月龄小儿,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还极易引起心肌受损[1],甚至并发心肌炎,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其临床治疗一般常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易忽视心脏方面的保护治疗,但心肌损害可降低心脏的储备能力,大量快速的补液又有可能造成心力衰竭。因此,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同时重视心脏方面的改变。笔者对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和心电图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75例。轮状病毒肠炎诊断均符合以下条件:年龄小于3岁;病程小于2 d;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日解大便5次以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0.5 h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心肌损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精神软等;血清心肌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大于24 IU/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律不齐、ST-T改变、早搏;既往无心脏疾病史。将75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35个月,平均16个月;对照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5~33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心肌酶水平、心电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两组患儿均以补液、纠酸、补充电解质、静脉滴注维生素C以及口服微生态制剂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150 m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6 d后复查心肌酶谱和心电图。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处理采用 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 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2 d内,所有患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消失;治疗6 d后两组患儿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CKMB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表1);心电图恢复正常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X ± s,IU/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轮状病毒不仅可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引起肠道外多脏器损害,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96.6%[2]。目前认为,轮状病毒引起心肌损害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和通过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害有关,但过高的体温和过快的心率导致机体代谢氧耗过大、缺氧加重,也是心脏受损的原因之一[3]。

由于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年龄小,患儿尚不会准确表述症状,故缺乏心悸、胸闷、乏力等主诉,临床表现少,一般仅能观察到面色苍白、精神软、出汗等特点,因此客观的实验室检查变化对于判断心肌损害显得尤为重要。血清天门冬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常用的心肌酶学检查指标。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以心肌含量最丰富,其次为肝、肾、骨、骨骼肌、胰等,心肌损害时增高明显;乳酸脱氢酶在体内分布也较广泛,特异性较差,以肾、心肌、骨骼肌含量最多,其次是胰、脾肺和红细胞;肌酸激酶以骨骼肌含量最丰富,其次是心肌和脑组织;肌酸激酶同工酶绝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细胞浆内,心肌以外含量甚微,当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对判断心肌损害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本研究以心肌酶谱和心电图为客观指标,观察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治疗前后的恢复情况。

1,6-二磷酸果糖有调节葡萄糖代谢中酶活性和显著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10 min,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浓度均高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4],因此它对损伤脏器的细胞有促进修复和改善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使用1,6-二磷酸果糖后心肌酶和心电图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提示1,6-二磷酸果糖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有明显疗效。这一方面由于1,6-二磷酸果糖可直接作为供能的代谢底物;另一方面还由于它能增强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促进糖代谢,增加三磷酸腺苷的生成,促进钾离子内流,增加细胞内钾浓度,阻止钙超载,同时三磷酸腺苷在大量腺苷环化酶作用下生成环磷酸腺苷,后者可激活蛋白激酶A依赖通道,从而增强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功能[5]。李长生等[6]研究认为,1,6-二磷酸果糖预先给药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与上调Cx43的表达有关。Cx43是心室肌细胞缝隙连接的主要蛋白成分,在维持心肌细胞的连接通讯功能、电信号传导和正常收缩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所介导的细胞间电偶联和代谢偶联是正常心电-机械活动的重要保障之一。此外,1,6-二磷酸果糖还能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保持其完整性,抑制氧自由基和组织胺的释放,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胃肠道炎症时,有黏膜肿胀、缺血缺氧表现。外源性1,6-二磷酸果糖作为底物,经糖酵解途径产生三磷酸腺苷,为胃肠提供能量;1,6-二磷酸果糖还可增加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右移,有利于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加红细胞变形性,抑制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障碍,从而可改善胃肠道黏膜的低灌注和氧合障碍,减轻肠黏膜的损伤程度,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7]。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1,6-二磷酸果糖通过调节糖代谢中若干酶的活性而具有抗炎作用,也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异常升高并防止白细胞介素10(IL-10)异常下降,控制炎症网络的失衡现象[8],从而改善病情。而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与体温、心率也相关[3]。因此1,6-二磷酸果糖不但能有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而且也可能由于通过控制全身炎症反应而减轻了心肌组织的损害,同时还能促进肠炎患儿的肠道功能恢复。

[1]郑丽丽.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1):45 -466.

[2]黄立新,陆媛勋,闫宗荣,等.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6):635 -636.

[3]王 鹰.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发心肌损害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6):480 -481.

[4]肖华凤,杨 敏,潘尚仁,等.1,6-二磷酸果糖的体内过程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2 -44.

[5]Purves GI,Kamishima T,Davies LM,et al.Exchange protein activated by cAMP(Epac)mediates cAMP-dependent but protein kinase A-insensitive modulation of vascular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J].J Physiol,2009,587(Pt 14):3 639 - 3 650.

[6]李长生,邢孟韬,吕国帅,等.1,6-二磷酸果糖预先给药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缝隙连接蛋白43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4):494-496.

[7]邹捍东,程帮昌,周 敏,等.1,6-二磷酸果糖对胃肠灌注与全身炎症反应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7,9(2):154-156.

[8]陈彩凤,陈建江,王桂桃,等.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中促炎因子与抗炎的影响[J].新医学,2008,39(11):728-730.

猜你喜欢
二磷酸肌酸激酶腺苷
为什么越喝咖啡越困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腺苷受体对视网膜疾病的作用及相关中药研究进展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PARP 抑制剂在BRCA 胚系突变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二磷酸果糖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1,6-二磷酸果糖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肺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