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

2011-06-29 07:45天津市东丽区大毕庄小学校长刘权利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1年11期
关键词:校风办学师生

■天津市东丽区大毕庄小学校长 刘权利

校长 刘权利

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是两个不同的知识概念,也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范畴。

199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以下词语的:“学校”: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泛指学校范围内的地面。“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

由此,“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两个概念的不同就一目了然了。“校园文化”往往是指学校里的校舍建筑、设施设备、宣传阵地、绿化美化净化、各种文体艺术、科技教育活动等。而这些只是“学校文化”的表层内容,充其量只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学校文化”还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校风校训、制度机制、学校的标准化管理、师生实践行为以及学校的优良传统的传承、等等。

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的事物,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并普遍认同的一种价值准则,并在这个准则的指导下形成的学校全体成员的行为、心理取向和精神风貌。学校文化是学校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观念形态和行为形态的总和。其中,观念形态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心理取向等等;行为方式是由形态、观念所产生的一种外显的行为。外显的行为包括规范制度、校风校貌。学校文化不仅仅是从文字来表述、去判断其价值准则的先进性,而是从学校全体成员的行为去透视其价值理念的。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目前,中小学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比以往强烈,热情也比过去高涨。但是,一些学校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的认识和挖掘、对怎样建设好学校文化仍旧存在模糊的认识。很多学校办学几十年,竟没有注意学校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挖掘和传承,仍旧在编创自己单薄的、表层的校园文化;更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虽然学校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范畴。但是,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有着师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及其物质形态,有着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思想、制度和规范,有着师生在一定理论和价值引领下的广泛的教育教学生活与人际交往的方式。所以,学校文化应当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践行文化建设四个方面。

1.物质文化建设。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浅层基础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学校的外在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规模、建筑布局、设施设备等硬件以及表现学校精神文化的标语雕塑、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学校物质环境对学校师生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它会对师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应当体现满足基本要求和突出个性化要求两个要素。“满足基本要求”是学校应当具备最起码的物质条件。“突出个性化要求”是指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特点和特征,而且要在外在环境上充分展现出来。为此学校要努力将教育理念、融入、渗透到校园布局、购置和建设中去,让校园里每一件实物,甚至一草一木都能反映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2.精神文化建设。指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校风校训等,是学校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总体表现,是学校在发展中以物质文化、践行文化、制度文化为依据而形成的一种学校意识和观念,是学校深层文化,也是三种文化的最终目标。正如民族精神或企业精神一样,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的形成,能够在学校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和校舍环境都可以更迭改换,而以优良的办学传统、校风、校训为内容的学校精神却基本上不会改变。这些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特有的、富有个性的、与时俱进的学校精神文化,会对学校师生产生无形的、持久的教育影响。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规章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任何一所学校正常运转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保障因素。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也直接影响到优良校风的形成。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角度出发,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尽可能地规范健全,其中应包括学校章程、校风校训、规划计划、职责守则、规范条例等。

4.学校践行文化建设。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包括管理机制的运行、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学术研讨、教育活动、校园生活等。学校确定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不管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都会给全校师生以鼓舞和信心,使他们向既定的目标努力。良好的学校文化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品质且能健康成长的催化剂,也是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工作热情的精神食粮。在这样的环境中,全校师生会自觉实践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风校纪、履行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职责守则,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践行文化。

学校文化具有明确的先进性、有力的规定性和强烈的辐射性,以其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启示性、教育过程的自主性以及教育功能的激励性这些显著特征,凸显了它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学校应该努力建设物质文化、积极构建精神文化、认真实施制度文化、自觉维系践行文化,发挥它的导向作用、陶冶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传承作用,使学校文化建设走上正确发展的轨道。

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1.表层形式与深层内涵统一的原则。第一学校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的办学思想理论,第二是学校和师生的价值取向,第三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进行各种热热闹闹的活动,或者各种花样迭出的形象设计,并非是在建设学校文化,至少不是有成效、有质量、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建设。因此,我们既要避免宽泛的无目标的形式主义活动,又要避免单调、枯燥的各种说教,力求表层形式与深刻内涵的有机统一。

2.创新与传承统一的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不断发展和创新学校文化是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每所学校都不能指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创建出自己的、优秀的学校文化。一所老校的学校文化是一代代教师和学生经过很长的历史积淀沉淀下来的,是通过不断筛选、凝聚传承发展过来的。同任何地区文化、时代文化一样,学校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必须与传承的优秀文化统一起来。

3.个性建设和规范建设统一的原则。学校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时代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需要和文化背景的限制,不可能、也不会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的政治文化大背景。但是,学校文化不是将某种社会文化简单地运用在学校里,它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是学校在某一社会文化背景下,将学校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学校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一种文化。另外,学校文化没有标准统一的模式,每一所学校都应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服从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进行整体的、丰富的、深刻的、富有个性的构思和实践,学校文化建设才能实现。

4.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统一。文化的本质是开放的,其生命力来自于包容。尤其是当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解放,学校文化必将呈现出面向社会的更大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因此,建立高水平的学校文化必须使学校与社会广泛接触,为师生的发展提供较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文化不能等同于社会文化,必须保证学校文化主流的正面性、先进性,落实教育方针,从而完成培养合格劳动者和优秀人才的时代重任。

确立办学特色的原则

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该是一种办学的个性,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品质,是一种禁得起时间检验的学校文化积淀,是一种植根于学校深厚的精神传承和文化积淀的理性认识和教育实践。看一所学校是否拥有办学特色,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分析。

1.办学特色必须具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推动力,是着眼于师生终身发展、促进师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办学特色无论在形成以后,还是在形成过程中,必须体现做到着眼师生终身发展、促进师生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促进师生个性发展、在师生个体具有独立思想和创造精神上有独到的理性思考、广泛的实践和骄人的成绩。

2.办学特色必须是促进学校五育并举有特色、教师事业发展有特点、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催化剂,这也是我们向往的愿景。我们不能把特色、特点、特长与“全面”对立起来。因为“全面发展”是“本”,“特色”、“特点”、“特长”是“标”,只有“本”立得牢,“标”才能树得起。我们不能因为发展 “特色”、“特点”、“特长”而放弃“全面发展”,也不能因为“全面发展”扼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

3.办学特色异彩纷呈,但是必须以本校优秀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应该是一面长期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具有学校个性的旗帜。它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检验,并且有无限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办学特色形成后,不为一时的灵感和某个人的冲动而决定其“生死”,不为时局和社会风尚变化而改变。当然,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某一个人想改变它或限定某个时间改变它,肯定也是很难的。

4.办学特色应该是在鲜明有个性、明确并深刻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学校精神和文化传统。不能简单地说组织几个体育、艺术活动社团,搞了多少活动,学校就有了办学特色了。这些活动只是教育方式方法的应用,只能算是学校特色的表层形式,远远算不上“特色”,而真正形成特色是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在于管理者的深谋远虑和几代师生的持久努力。

任何教育特色品牌都是先进教育理念指导的产物,要努力将“特色校”的特色不停留在表层上,其内涵不浅薄,经得住理论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

猜你喜欢
校风办学师生
说 校 风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